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緯線

鎖定
經線和緯線是人們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來。
經緯線相互垂直。緯線是一條條長度不等的圓圈。最長的緯線,就是赤道經線是一條條長度相等的弧線,連接南北兩極。因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經線又叫子午線。
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經線,叫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在地球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東西半球分界線:東經160° 西經20°。
中文名
經緯線
外文名
Latitude and longitude
學    科
地理
目    的
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

目錄

經緯線概念

經緯線經線

也稱為“子午線”,是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並且垂直於赤道的弧線。經線和緯線一樣是人類為度量方便而假設出來的輔助線,定義為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半圓。
地球上一切通過地軸的平面與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圓稱為“經線圈”。經線圈被兩極分成的半圓稱為“經線”。經線的長度約為20037km,任兩根經線的長度相等,相交於南北兩極點。 [1] 每一根經線都有其相對應的數值,稱為經度。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經緯線緯線

指地球表面某點隨地球自轉所形成的軌跡。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並與經線垂直,緯線指向東西方向。緯線形狀為圈。
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 經線(meridian)和緯線(parallel)是人們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來的,地面上並沒有畫着經緯線。經線和緯線是相互垂直的。
經緯網 經緯網

經緯線來歷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渡海南侵,繼而東征,隨軍地理學家尼爾庫斯沿途搜索資料,準備繪製一幅“世界地圖”。他發現沿着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由西向東,無論季節變換與日照長短都很相仿。於是作出了一個重要貢獻———第一次在地球上劃出了一條緯線,這條線直布羅陀海峽起,沿着託魯斯和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太平洋。後來,長期擔任古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的埃拉託斯,測算出地球的圓周是46250千米,他畫了一張有7條經線和6條緯線的世界地圖。
公元120年,克羅狄斯·托勒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繪製地圖應根據已知經緯度的定點做根據,提出地圖上繪製經緯度線網的概念。為此,托勒密測量了地中海一帶重要城市和觀測點的經緯度,編寫了8卷地理學著作。其中包括8000個地方的經緯度。為使地球上的經緯線能在平面上描繪出來,他設法把經緯繪成簡單的扇形,從而繪製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15世紀初,航海家亨利開始把“托勒密地圖”付諸實踐。但是,經過反覆考察,卻發現這幅地圖並不實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長遺憾地説:“儘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實都與他説的相反。”正確地測定經緯度,關鍵需要有“標準鍾”。製造準確的鐘表在海上計時,顯然比依靠天體計時要方便、實用得多。英國約克郡有位鐘錶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時間,連續製造了5台計時器,一台比一台精確。第五台只有懷錶那麼大,測定經度時誤差只有0.54公里。與此同時,法國制鐘匠皮埃爾·勒魯瓦設計製造的一種海上計時器也投入使用。至此,海上測定經度的問題終於初步得到了解決。

經緯線長度計算

地球上經線長度均相等,約為20000千米;經度1°所對緯線長度為111·cosφ千米(φ為當地緯度),再乘以360即為該緯度緯線長。例如,北緯30°的緯線長為111·cos30°·360,約為34641千米。特別的,赤道長度約為40076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