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略台真武閣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鎖定
經略台真武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東外街57號,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已有440多年曆史。 [4-5] 
經略台真武閣,中國道教宮觀建築,用於奉祀真武帝以鎮火災。其結構採用三層檐、歇山頂、穿鬥式構架,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總面積168平方米。其採用穿鬥式構架方式,把近3000根大小不一的格木構件鑿榫卯眼,斜穿直套,串聯嵌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約,不用一釘一鉚,也沒有一個鐵構件,以“槓桿結構”原理組成一個穩固的統一體。 [5] 
經略台真武閣被譽為“天南傑構”,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被合稱作江南四大名樓,也是四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沒有進行過重建而完整保留的。 [3]  1982年2月23日,經略台真武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17年8月28日,經略台真武閣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8] 
中文名
經略台真武閣
結    構
三層檐、歇山頂、穿鬥式構架
所處時代
明代
開放時間
3月6日-12月31日 09:00-17:00 [10] 
景點級別
國家 AAAA級景區
門票價格
28.00元
著名景點
真武閣、木結構、邊門、經略台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東外街57號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168.00 m²
保護級別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2-0033-3-018

經略台真武閣歷史沿革

經略台真武閣
經略台真武閣(17張)
乾元大曆年間(758~779年),經略台始建。
洪武十年(1377年),地方官吏在經略台上建玄武宮,形成了真武閣的雛形。
萬曆元年(1573年),玄武宮被擴建為一座坐北朝南的三層木製樓閣,並改名為真武閣。 [5] 

經略台真武閣地理環境

經略台真武閣位置境域

經略台真武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東外街57號,介於東經110°15′至110°53′,北緯22°27′至23°07′之間。 [4] 

經略台真武閣氣候特點

經略台真武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温暖宜人,降水充沛,年平均氣温約為22℃,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9] 

經略台真武閣建築格局

經略台真武閣
經略台真武閣(3張)
真武閣全閣為槓桿式純木結構,全閣通高13.2米,加上經略台高度近20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總面積168平方米。作為一座典型的歇山頂古建築,真武閣採用穿鬥式構架方式,把近3000根大小不一的格木構件鑿榫卯眼,斜穿直套,串聯嵌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約,不用一釘一鉚,也沒有一個鐵構件,以“槓桿結構”原理組成一個穩固的統一體。經略台長50米左右,寬約15米,高約4米,中間夯沙,四周用磚石砌築,堅實穩固。20根筆直挺立的巨柱中,8根直通頂樓,是三層樓閣全部荷載的支柱。柱之間用梁枋相互連接,柱上各施有4朵斗拱,上面承託4根稜木,有力地把樓閣托住。二樓的4根大內柱,雖承受上層樓板、樑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沉重荷載,柱腳卻懸空離地3釐米,是全閣結構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 [4]  [5] 
樓底四周沒有牆壁與庭院相連,從而顯得十分的寬闊坦蕩。在二十根筆直挺立的巨柱中,八根直通頂樓,是三層樓閣全部荷載的支柱。柱之間用梁枋相互連接,柱上各施有四朵斗拱,上面承託四根稜木,有力地把樓閣托住。其結構之奇巧,被譽為“天南奇觀”、“古建明珠”、“天下一絕”,在當地的民間故事中更是魯班建造的“神仙樓”。真武閣是嶺南道教的一座標誌性建築。從閣樓上的花紋裝飾看得出,這座閣樓和道教文化密切相關。 [3] 

經略台真武閣建築特色

經略台真武閣建築結構 經略台真武閣建築結構
真武閣建築特色主要體現在地基、木製構造和懸空柱三個方面。一是地基沒有堅硬的石頭和牢固的鋼筋水泥,全是在磚牆內填上夯實的河砂;二是全樓閣不用一顆釘子,全部是木隼結構,以槓桿原理串聯吻合;三是二樓中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層樓板、梁、柱和屋瓦的千鈞重量,柱腳卻懸空不落地。 [4] 
專家分析,這種“槓桿原理”所造成的懸柱奇觀,將從底層通到二層的八根通柱,變成二、三層的支點,在通柱上分上下兩層橫貫七十二根(每柱九根,共七十二根)挑枋,這些挑枋像天平上的橫杆一樣,外面長的一端挑起寬闊的瓦檐,裏面短的一端跳起二層的內柱,使它頭頂千斤,腳不落地。而專家們也把真武閣這種懸柱結構稱之為“抬亭式”,閣樓用四根懸柱和六道穿枋組成亭子的樣式,而建築的重量也通過穿枋貫穿到樓閣的主要受力柱上面,而四根懸着的立柱就如同轎子的亭腳,就如同抬轎的轎伕,就這樣把整個的閣樓抬起來了。這種方法在中國的古建築中應用較多,而真武閣則用得特別巧妙奇絕。四百多年來,真武閣像一架精確的天平,經歷了5次地震、3次特大台風,仍安然無恙。 [3] 

經略台真武閣主要景點

經略台真武閣槓桿結構和懸空柱

二層樓內的四根金柱神秘地“懸空”不落地,承受着上層樓板、樑架、配柱和屋瓦、脊飾的沉重荷載,柱腳卻“懸空”不落地。其方法是利用槓桿結構的原理,在二、三層的該懸空柱上,分上下兩層用十八根杭子拱板穿過檐柱,以檐柱為支點,組成兩組嚴密的“槓桿式”的斗拱,拱頭託承外面寬闊的瓦檐,拱尾托起懸空柱本身,從而使二層樓內的四根金柱懸空。中國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稱之為“槓桿結構”在建築中是一個罕見的例子。 [2] 

經略台真武閣斗拱

各層的華拱沒有左右聯繫的拱、枋,層層相迭挑出,越挑越遠,到了最遠最高的一跳上,又不用枋子或替木之類的輔助構件,就把挑檐桁直接放在上面。此外,在更高一層的枋子上,在檐深一半的位置立一根瓜柱,上面又放一根圓材一挑檐桁直接放在上面,這兩根圓桁都是各組斗拱間僅有的左右聯繫的構件。中層檐的斗拱由華拱三跳組成,最上一跳的上面一層耍頭,代替一般的梁頭,在耍頭的枋頭安放挑檐桁,但在耍頭枋身長約一半處又立一一瓜柱,瓜柱上端又穿插一枋,穿過檐柱直至金柱,瓜柱頂上又安放一桁。下兩跳華拱尾僅僅插入檐柱,第三跳拱尾和其上兩層枋的尾端都穿過檐柱再插入懸空的金柱。華拱出跳的長度都比傳統比例長得多。拱的斷面接近中層檐挑出較長,呈現了不同的藝術效果。下層檐的左右兩側和後面用繁複的如意斗拱,前面僅在當心間兩柱上直接插拱兩跳以承託乳袱的梁頭,柱頭直接承託正心桁,而在正心桁下約20釐米處用額枋一道。因此,下面異常開朗,與側面、後面極低的額枋及其上繁複沉重的斗拱所呈現的閉塞感形成極其強烈的簡繁、輕重、虛實、高低的對比,並且藉以顯示出真武閣主要立面、側面和後面的區別。 [2] 

經略台真武閣

真武閣柱子有類似宋《營造法式》規定的卷殺,圓柱柱腳都殺小一些。當心間前面的檐柱和內金柱的柱礎最下層都作八角形,金柱柱礎有壺門門和花飾,這幾根位置重要的柱礎和柱腳之間都加墊一層木質。懸空柱柱頭上端也有卷殺,最上端做成圓餅形蓋狀。柱頭內側與外側承桁的鬥相對的位置上,則作出雲形花飾一朵。這種處理柱頭的手法在別處未見。 [2] 

經略台真武閣樑架

粱架真武閣的梁大多是斷面接近圓形,但上下兩面削平的梁,梁與相交處多砍削成枋形或拱形的長榫,插入或穿過柱身。由圓形斷面過渡到長方形的枋或拱斷面部分,則斜削成半圓形的斜面。但藝術要求較高的地方則用月梁的做法。各層梁和枋上的瓜柱,多做成下大上小的膽形,下端也是圓的,騎在梁枋上。桁或梁頭穿插在瓜柱上,由瓜柱頂端直接承託桁條。瓜柱的輪廓顯示了精美的卷殺。這種結構方法,呈現了迥然不同的藝術形象和藝術效果。
真武閣的許多構件、構材都經過藝術加工,按其部位和重要性而給予不同的處理。除上述正面檐部與兩側和背面的檐部的不同處理外,還可以看到當心間和次梢間的不同處理。例如底層的週迴廊,兩側和背面都在檐柱頂端安放一道三椽袱以及上兩層梁,由角檐柱至金柱之間也用同一方式安放三椽角袱,徹上露明造,仰望可以看到椽條和椽上板瓦的底面,但到前面當心間,則改用一道乳袱,做成月梁形狀,其上用雕作卷草花紋的兩個駝峯,承託兩組斗拱,與一道短短的月梁相交。短月梁兩端又刻作拱形,成為斗拱的一部分,其上又安放十字交叉的第二二跳拱,中心承託一道元寶梁和與之相交的兩道元寶脊檁。通過這些藝術處理,將前面廊當心間內部裝飾成元寶脊的形式,把這部分突出出來。在許多構件相交接的地方都用了些類似雀替或麻葉頭的輔助構件。這些構件上的雕刻都十分精美細緻,駝峯上的卷草紋不但圓和流暢,而且在比較光潤的面和細密線的配合上,既有區別又很協調,圓與尖相互交接,處理得很成功。 [2] 

經略台真武閣歷史文化

經略台真武閣名稱來歷

據文獻記載,詩人元結任容州(今容縣)刺史、兼御史中丞及容管經略使時,在容縣城東建造了經略台,用以操練兵士、朝會司儀和欣賞風光,得名於“天子經營天下,略有四海”之義。 [5] 

經略台真武閣歷史典故

經略台真武閣 經略台真武閣
經略台,原是作操練軍士和觀賞風景之用。清康熙年間知縣徐發的《真武閣記》碑文載:“當斯時也,崇牙大森,壁壘旌旗。武夫導於前,榮戟擁於後;坐斯台者,遠車蠻窟,指揮將士,或決策於帷幄,或決勝於疆場,固不僅為遊觀之樂也。”到明代,容縣這個地方不屬邊境、要塞,軍事上逐漸失去了原來的重要意義。隨着道教的流行.明代洪武十年(1377年),在經略台上建了個道士觀.取名真武閣。民間曾流傳這樣一首歌謠:容城有座真武閣,柱腳懸寶永不落;相傳聖匠魯班修,一夜工夫眾人作。説的是一位匠師奉建造真武閣,久不見他招工備料,疑其有詐,派人一再催問,他都説:”有待,有待。”忽一日,只見他手捧檳榔到處請人,人未集中,翌日閣已建成,滿城皆驚。但聞那些被請的人説,精疲力盡,猶如干了重體力勞動一般。人們這才悟出,這位匠師就是魯班仙師。 [7] 

經略台真武閣歷史評價

經略台真武閣結構之奇巧,被譽為“天南奇觀”、“古建明珠”、“天下一絕”,在當地的民間故事中更是魯班建造的“神仙樓”。 [3] 
華南工學院教授、古建築學家龍慶忠題詞稱讚“天南奇觀”,原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費孝通題詞評價“槓桿結構,巧奪天工”,著名考古學教授商承祚題詞讚譽“天南傑構”,美國教授勞倫斯·泰勒稱讚:“這座建築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知識、科學、精神上的結合”。 [5] 

經略台真武閣文物保護

1962年,中國古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到容縣考察後,在《建築學報》第7期發表《廣西容縣真武閣的“槓桿結構”》,至此這座深藏了幾百年的、猶如天平一樣維繫整座建築的三層樓閣始被世人所關注。 [5] 
1982年2月23日,經略台真武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6年12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佈關於公佈經略台真武閣等113處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規定了文物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由經略台台基底部起,東、東南、西、北面分別至真武閣公園圍牆邊,南面至繡江北岸,西南至真武閣公園圍牆以外15米範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線為基線,東至貴妃園東面圍牆,南至繡江南岸,西南面至繡江二橋(距真武閣約200米),西至容縣工會球場東面圍牆,北至容縣文化館辦公室北面圍牆範圍內。 [6] 

經略台真武閣旅遊信息

經略台真武閣門票時間

門票:28.00元
開放時間:8:30~17:30

經略台真武閣交通線路

  • 自駕:從玉林市出發沿玉鐵高速往梧州/廣州/G80方向(約13公里),轉南梧高速(約33公里)從容縣/G324出口離開過容縣互通進入X376,途徑螺塘山、東外街、容縣行政學校最後到景區。
  • 公共交通:在玉林市區客運中心城到城西的中巴車,在容縣下車,車程1~2小時,然後在客運站坐三輪車(大約6元)即可達到景區。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國務院[引用日期2021-11-07]
  • 2.    肖清薇.天南傑構——真武閣[J].中國文化遺產,2008(05):60-62+6.
  • 3.    [1]“古建明珠”真武閣[J].青島畫報,2019(08):60-63.
  • 4.    [1]陳廖原.四海盡略,天南傑構——經略台真武閣[J].廣西城鎮建設,2015(01):92-99.
  • 5.    [1]熊曉慶.“天南傑構”真武閣——廣西木製建築欣賞之二[J].廣西林業,2014(10):30-32.
  • 6.    [1]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經略台真武閣等113處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J].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報,2007(02):18-32.
  • 7.    [1]周宏.我國古代建築明珠——容縣真武閣[J].文史春秋,1995(05):62-63.
  • 8.    廣西壯族自治區4A級旅遊景區一覽表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網站[引用日期2021-11-07]
  • 9.    玉林市氣象局  .玉林市氣象局[引用日期2021-11-07]
  • 10.    容縣真武閣遊玩攻略簡介  .攜程[引用日期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