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絆(讀作bàn)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説文》小篆文字中。 [2]  《説文》中説“絆,馬縶也。”這裏説的便是“絆”的本義,指本義是御馬的繩索。後也引申指用繩子套住牲畜等的足使不得行動。 [2]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3] 
中文名
拼    音
bàn
平水韻部
去聲十五翰 [4] 
結構構型
左右結構
五    筆
xufh(86版)、xugh(98版)
總筆畫
8
字    級
一級字(編號1346) [1] 
統一碼
基本區 U+7ECA
注音字母
ㄅㄢˋ
部    首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流程圖 字源演變流程圖
“絆”字始見於《説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圖1)。左邊的“糸”字像繩索一般,而右邊的“半”字其古字形是“從牛,從八”。“絆”是形聲字。《説文·糸部》中説“絆,馬縶也。從糸半聲。”“絆”是由“”和“”組成。“糹”表義,指繩索。“半”讀作bàn,表聲。作聲旁。“絆”的本義為御馬的繩索。又指用繩子把足繫住。如“絆腳”。進而引申泛指牽制、約束、束縛。如杜甫《曲江》:“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又引申指行走時被別的東西擋住或纏住。用於抽象意義,引申比喻陰謀、圈套。 [2]  [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例句
英譯
例詞
bàn
名詞
拴縛馬足的繩索;拴縛。
《詩·周頌·有客》 言授之縶,以縶其馬 漢·鄭玄箋: 縶,絆也。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 晉·杜預注: 束,絆之也。
唐·馬總《意林·物理論》: 曹羲曰:‘縶馴駒以縿絆,御悍馬以腐索。’今制民以輕刑,亦如此也。
crupper
裝束,穿戴。
《瀛涯勝覽》:國人之絆。
dress
喻陰謀,圈套。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四摺: 聽知的俺哥哥燕和落在那婦人彀中,連兄弟燕青也着絆了。
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二回: 他更不滿意,盡在暗地裏使絆兒。
snare
方言。維繫器物兩端的環圈。
黃侃《蘄春語》: 今吾鄉凡以一物系兩端,皆謂之絆;如罐有罐絆,籃有籃絆。
動詞
羈絆;拘束;束縛。
晉·葛洪《抱朴子·詰鮑》: 穿本完之鼻,絆天放之腳,蓋非萬物並生之意。
北史·西域傳·悦般國》: 入其界百餘裏,見其部人不浣衣,不絆發,不洗手,婦人口舐器物。
tie
牽制。
唐·皎然《寒棲子歌》: 能令鬼哭神效靈,身如飄風不可絆。
宋·趙長卿《減字木蘭花·詠柳》詞: 柳絲搖翠,翠幄籠陰無限意。不絆行舟,只向江邊絆客愁。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四摺: 不想令尊生下元帥,丞相所生一女,因為官守所絆,彼各天涯,間隔親事。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 這種感情,像千絲萬縷絆着她。
走路或跑步時被別的東西擋住或纏住。
醒世恆言·施潤澤灘闕遇友》: 老漢追將上去,被草根絆了一交,驚醒轉來。
紅樓夢》第七六回: 方才大老爺出去,被石頭絆了一下,歪了腿。
楊朔《木棉花》: 腳下的碎石塊時時會把我絆一個踉蹌。
stumble
用繩子把足繫住。
揚雄《交州牧箴》:不羈不絆。
tie the foot
[3]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 博幔切
馬縶也。從糸半聲。 [7] 

説文解字注

馬𩡳也。
馬部𩡳下曰:馬絆也。與此為轉註。小雅。縶之維之。傳曰:縶,絆。維,系也。周頌曰:言授之縶。以縶其馬。箋雲。縶,絆也。按縶謂繩。用此繩亦謂之縶。此凡字之大例。有客其冣明者也。引申為凡止之偁。
從糸半聲。
博幔切。十四部。 [8] 

宋本廣韻

博幔切,去換幫 ‖半聲元1部
絆,羈絆。 [9]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慢切。音半。《説文》:馬縶也。《玉篇》:羈絆也。《增韻》:系足曰絆,絡首曰羈。《前漢·班固敍傳》:今吾子已貫仁義之羈絆。
又《韻補》葉彼巷切。揚雄《交州牧箴》:爰自開闢,不羈不絆。周公攝祚,白雄是獻。
《廣韻》:絆,同靽。 [10] 

字形書法

字體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3]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絆”字是由“糹”和“半”字組成。書寫是首先書寫“糹”,第一筆撇折開始書寫,第三筆一提結束“糹”書寫。隨後在正右方書寫“半”字。第四筆已點開始書寫,第八筆一豎結束“絆”字書寫。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p
uan
董同龢系統
p
uɑn
周法高系統
p
wan
李方桂系統
p
anh
兩漢
西漢
東漢
uan
uan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寒桓
wɑn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p
uɑn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uɑn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uɑn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uân
擬音/陳新雄系統
p
uɑn
[11-12]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合口呼
全清
博慢切
puɑn
集韻
去聲
合口呼
全清
博漫切
puɑn
韻略
去聲
愽漫切
增韻
去聲
愽漫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寒山
全清
puan
去聲
桓歡
全清
puɔn
中州音韻
去聲
寒山
邦慢切
去聲
桓歡
邦幔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全清
博漫切
puon
分韻撮要
陰去
陽去
[12-13] 

方言集匯

◎ 贛語:bwan4
◎ 粵語:bun6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發佈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5-2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147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13]
  • 4.    平水韻部 十五翰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27]
  • 5.    張章主編.説文解字 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10:第166頁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第9卷797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58
  • 8.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 2 全注全譯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2631
  • 9.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8:404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883
  • 11.    絆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8]
  • 12.    絆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8]
  • 13.    絆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8]
  • 14.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12-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