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紹興目連戲

鎖定
目連戲是以宗教故事"目蓮救母"為題材,保存於民俗活動中的古老劇種,是目前有據可考的第一個劇目,被譽為中國戲曲的"戲祖"。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目連戲(徽州目連戲辰河目連戲、南樂目連戲)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錄

紹興目連戲簡介

紹興目連戲,是指流傳於浙江紹興市及所屬各縣以目連救母為題材的戲文,是紹興水鄉“社戲”乃至整個民間戲曲的主要劇種之一。具有以下特點及意義:
一是歷史悠久。明代已盛行,祁彪佳《遠山堂曲品》《祁忠敏公日記》,張岱《陶庵夢憶》均有記載。紹興理學家王明陽將其與《西廂記》並稱,謂其“辭華不似西廂豔,更比西廂孝義全”,魯迅稱其“這是真的農民和手業工人的作品,由他們閒中扮演”。
  二是獨具一格。與全國目連戲比較具有三大特徵:1、唱腔獨特。包括高腔、亂彈腔、懺卷調、唸佛調、蓮花落、秧歌調等,總稱“目連調”,並有特殊樂器稱為“目連號頭”。2、出目獨特。在近200出目中,《男吊》《女吊》《白神》等數十出為鄭之珍本等外省各本所無,演技特別精湛。3、表演獨特。繼承宋雜劇的傳統,穿插滑稽、調傀儡、疊羅漢、武術、雜技等雜戲,是與宗教儀式結合的儀式劇。此外,還有全國獨有的啞劇目連戲,俗稱“啞目連”或“啞鬼戲”。
  三是遺產豐富。從明代傳抄至今的手抄本有六種,其中清代抄本三種,分別為:紹興《救母記》、新昌胡卜《目連救母記》、嵊州前良《目連戲》;民國抄本三種,分別為:嵊州前良《目連戲總綱》、嵊州前良呂順銓抄本《目連戲》、紹興齋堂本《救母記》。
  四是影響極大。由於魯迅少年時期參演目連戲,後又撰寫了《門外文談》《無常》《女吊》等雜文,從而揚名國內外。1956年,嵊州前良目連戲班應邀赴上海蔘加魯迅逝世二十週年紀念演出,先後演出《降星》《賀正》《出鶴》等17出,受到陳毅市長的親切接見,趙景深、魏金枝等名家還專門召開座談會,高度評價這次演出,在文藝界造成很大影響。1961年9月25日,浙江紹劇團目連戲被文化部調至北京劇協禮堂演出,受到周恩來總理的祝賀和接見。
  五是價值甚高。紹興目連戲經過長久的積澱與昇華,凸顯出濃郁的地域特色,堪稱紹興民間信仰習俗和戲曲文化的基石,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與學術研究價值,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1] 

紹興目連戲傳承保護

2014年11月,“紹興目連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2]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紹興市文化館、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紹興目連戲”保護單位資格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