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陽書院

(蘇州紫陽書院)

鎖定
紫陽書院 ,成立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巡撫張伯行所建,位於蘇州府學(今蘇州中學)內尊經閣。
中文名
紫陽書院 [1] 
成立時間
1713年
時康熙帝倡導宋代朱熹之學,曾欽定《紫陽全書》,用以“教天下萬世,其論遂歸於一”。朱熹號紫陽,書院亦取名為“紫陽書院”。該書院以紫陽之學為宗,選派所屬諸高材生肄業其中,傳授朱子之道。創始之日,康熙帝親書“學道還淳”額以賜。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又親筆題“白鹿遺規”匾。同治十三年(1874),同治帝又御書“通經致用”以賜。乾隆帝6次南巡到蘇州,都到紫陽書院,題字作詩,以示嘉勵。該院創於張伯行,盛於鄂爾泰。雍正三年(1725),江蘇布政使鄂爾泰,重修書院,擴建校舍,新建春風亭於中堂之西,並增屋數十間,徵集七郡之士誦讀其中;公餘常與士子共聚春風亭吟詩作賦。清政府十分重視書院掌教人選,在清代辦學的190年中,先後掌院者27人,其中狀元2人、榜眼1人、會元1人,進士23人,皆是素孚眾望的博學鴻儒。學校的規章制度、課程設置也較周詳。注重精研古學,強調實事求是。經費來源,主要靠學田供給。初建時,張伯行即撥吳江縣水北庵僧人官田以供學生食糧。雍正十一年帝又以帑銀1000兩令官置田。乾隆三年巡撫楊永斌又奏請撥帑4萬兩生息,以為諸生膏火之需。光緒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改該院為校士館。越三年廢科舉,辦學校,即停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