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陽書院

(江西省樟樹市紫陽書院)

鎖定
紫陽書院,位於江西省樟樹市觀上鎮閣皂山九龍谷駱駝峯南麓,紫陽書院原是按靈寶道派“三教合一”道義供奉孔子、釋迦牟尼、李耳的觀宇,名為“道德宮”,也是名人論道講學、唱和燕憩的場所。朱熹兩次在這裏講學,因其別號紫陽,故時人又稱其為“紫陽書院”。
紫陽書院,庭院內古木參天,枝繁葉茂,元初的四株金桂、銀桂、四季桂自東向西排植於庭院中間,金秋季節飄香十里,所以明代又有“桂苑宮”之稱,並存碑刻於庭院內。
中文名
紫陽書院
別    名
道德宮 桂苑宮
地理位置
位於江西省樟樹市觀上鎮閣皂山
佔地面積
860 m²
重    建
清雍正庚戍歲(1730)
建築結構
混磚結構

紫陽書院書院簡介

紫陽書院,位於道教名山——閣皂山九龍谷駱駝峯南麓,閣皂山又名閣山,逶迤綿延200餘里,峯迴巒復,古竹蒼松,霞蒸雲蔚,引絮含煙,山川風光,勝景天成。以道醫著稱,國家AAAA級景區。海拔802.7米,位於市境東南隅,雄峙贛江東岸,蟠衍200公里,成為樟樹碧嶂。山名肇見於東漢。
宋代以來,即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館”的譽稱。東漢建安七年(202) 著名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在此山建“卧雲庵”,築壇立灶,修煉“九轉金丹”,尊稱樟樹藥業之祖。唐儀鳳年間(676-678) 朝廷賜閣皂山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到宋代進入鼎盛時期,與金陵茅山、廣信龍虎山並稱為天下三大名山。

紫陽書院院名由來

紫陽書院,位於閣皂山九龍谷駱駝峯南麓,佔地約860平方米,宋時供奉太上老君、釋迦牟尼、孔丘之殿宇,也稱道德宮。朱熹兩次在這裏講學,因其別號紫陽,故時人又稱其為“紫陽書院”。

紫陽書院景觀佈局

現庭院門額上“紫陽書院”四個蒼勁的枯筆字,是朱熹手書的拓刻。進門左邊的這棵銀杏樹,是當年朱熹為創杏壇氣氛而手植的。明代毀於山火,清雍正庚戍歲(1730),本地大學生黃衍出資重改建為混磚結構。院內古樹婆娑,濃廕庇日,有距今近800年的參天古銀杏,宋元時金桂、銀桂、四季桂,還有羅漢樹、紫玉蘭、紫荊等觀賞和藥用珍貴草木,多逾百年之物。四季和風習習,常年馥郁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