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藤蘿瀑布

(當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鎖定
《紫藤蘿瀑布》是當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選自《鐵簫人語》 [10]  ,登上《福建文學》1982年第7期。文章寫於1982年5月6日 [10]  ,當時弟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
作品名稱
《紫藤蘿瀑布》
作    者
宗璞
創作年代
1982年
作品出處
《福建文學》,《鐵簫人語》
文學體裁
散文
首版字數
862

紫藤蘿瀑布作品原文

紫藤蘿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紫藤蘿瀑布
紫藤蘿瀑布(7張)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1。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迸濺2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裏春紅3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羣,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擠着,好不活潑熱鬧!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裏。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着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4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裏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5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着流着,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悦。
這裏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着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6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説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我曾遺憾地想:這裏再也看不見藤蘿花
過了這麼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卧龍7般的枝幹,不斷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1982年5月6日 [1-2] 

紫藤蘿瀑布詞語註釋

1.終極:終點。
2.迸濺(bèng jiàn):向四處濺。
3.春紅:春天的花朵。
4.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
5.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着。
6.伶仃(líng dīng):形容瘦弱或細長。
7.盤虯(qiú)卧龍:盤繞橫卧着的虯龍。 [3]  [10] 

紫藤蘿瀑布寫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於是寫成此文。 [4] 

紫藤蘿瀑布作品鑑賞

紫藤蘿瀑布文學鑑賞

內容賞析
這篇文章以“紫藤蘿花”為線索,按照“賞花”、“憶花”、“悟花”的順序行文。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文章從作者賞花寫起。首段獨句成段,“我不由停住了腳步”説明作者是因為心有所動而止步。“不由”在這裏點了作者從沉思到驚醒到被吸引的過程。那麼她為何而沉思,又被什麼吸引,這裏的獨句成段,從側面烘托出紫藤蘿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麗,也製造懸念引出下文。
然後作者正面細緻描寫紫藤蘿花,描繪非常形象、優美,依次描寫了花瀑、花穗、花朵,從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層次感強。首先從花形來描寫紫藤蘿。其特點是“像一條瀑布”、“紫色的大條幅”。其中有整體總寫:“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也有局部細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進濺的水花。”
第二部分(第七至第九段)作者很自然的從賞花寫到憶花。作者在本段中由對花色的熱鬧的描繪轉入到花色的沉澱,沉澱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動,流動的花色盪滌了自己的焦慮與悲痛,留給自己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經由花寫到自己的心,並引出了“生死謎,手中情”的思考,對人生生與死的思考。回憶十多年前花的稀零,與眼前繁茂的紫藤蘿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出紫藤蘿花頑強不息的生命力,為下文對生命的思考做鋪墊。
第三部分(第十至第十一段)作者最後點明主旨,寫悟花以及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作者從花的衰與盛的轉變與自身的經歷中,感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就是説,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不能老是讓悲痛壓在心頭,應該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以昂揚的鬥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這一哲理的揭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文章的立意因這一感悟而深刻,不僅僅停留在讚美紫藤蘿花的頑強生命力這一淺層面,而是深入到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慨,使文章的主題得到了昇華。“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從結構上説,照應開頭,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嚴謹。從內容上説,作者受紫藤蘿花頑強生命力的鼓舞,精神振奮,要以昂揚的鬥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於是“不覺加快了腳步”。 [5] 
語言特色
這篇散文的美在於描寫的細膩多姿和結構的玲瓏精美。文章的寫景細膩而又有層次感,有色彩的摹畫,有形態的繪製,又有芳香的捕捉,從外象寫到內質,從視覺形象寫到味覺感應,用墨豐腆,筆致多變。從描寫的層次看,色彩的摹畫重在先勾勒整體的輪廓推架,形態的繪製則重在泛寫的畫面上推出單個的特寫。寫色寫形,重在外象,寫香則重在內藴,為畫面增添立體感和深厚感。
內外結合,形意結合以及描寫時空的固定性與流動性的結合,使描寫的筆致嚴謹而又疏放。文章篇幅短小,玲瓏剔透,結構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起筆到“不覺加快了腳步”收墨,前後呼應,首尾銜接。停住腳步是因為被紫藤蘿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腳步是因為被紫藤蘿的生命聲力所催促,意脈流貫,結構嚴密,給人一氣呵成之感。寫景細膩且頗具層次感:有色彩的摹畫(如“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等),有形態的繪製(如“像張滿的小帆”、“像忍俊不禁的笑容”等),又有芳香的捕捉(如“淺紫色的芳香”);從外象寫到內致,從視覺形象寫到味覺感應,用墨豐腴,筆致多變。篇幅短小,玲瓏剔透,結構從“不由得停下了腳步”起筆到“不覺加快了腳步”收墨,前後呼應,首尾銜接。停住腳步是因為被紫藤蘿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腳步是因為被紫藤蘿的生命活力所催促,意脈流暢,結構嚴密,給人一種韻致天成的感覺。
語言風格
《紫藤蘿瀑布》的語言清新雋雅,柔婉含蓄。文章的描寫語言,不僅做到了形象、生動,逼真,而且帶着獨特而含藴的抒情韻味。值得稱道的是文與意的諧和結合:語言的形式與語言的情韻妙合貼切。根據立意與抒情的需要,文章的描寫語言,大多用靈雋鮮活的淺語短句,這不僅增添了語言的形式美、流動感,而且有助於表達作家讚美生命的喜悦歡欣情緒,清新中帶着雋雅。文章的抒情議論語言,多融匯在描寫語言之中,象畫面配詩,抒胸坦懷,既點化描寫語言的內核,又表達了對於人生坎坷,命運浮沉的反思,意厚神凝,情聚思沉,藴藉含婉,深沉通脱,表現了宗璞文學語言的深厚功力。孫犁讚揚宗璞的語言説:“宗璞的文字,明朗而又含蓄,流暢而有餘韻,於細膩之中注意調節……可以説是字字錘鍊,句句經營。”這是切中肯縈的評價。 [6] 
行文立意
文章中,作者藉助於輝煌的色彩所形成的氣勢與活力,極狀了紫藤蘿新生後生命的繁茂與蓬勃。表明了花的生命之旅也並非一帆風順,它和人一樣,在歷史的行程中註定要遭遇各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花開花謝連着人類命運的沉浮與漂泊,花榮花枯膠結着社會的興衰與變遷。
作者對紫藤蘿的高度禮讚,是抒情主體心靈之光對自然之象的燭照與感應;是她對生命活力的深情呼喚和憧憬;是身心遭劫後尋求感奮勃興的精神寄託;是人生在歷史滄桑中解脱重負的心靈博動;是內心的悲痛焦慮化為精神的寧靜而後感悟到生命的永恆。總之,本文借對一株紫藤蘿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美之本質深度的追求,對生命意義執著的拷問,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歷史長河迂迴曲折而終將前進的無限感慨 [7] 

紫藤蘿瀑布名家點評

揚州大學文學院徐家昌教授:文章的寫景不僅豐富多彩,氤氲生輝,而且精妙傳神。作家巧妙地把寫實與寫意、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充分捕捉了紫藤蘿這個物象所兆示的內在意藴,達到了“物我雙含,物我兩忘”的美妙境地。 [6] 
當代作家黃飛山:作者發揮想象力,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對紫藤蘿作了形象生動的描繪。作者以動寫靜,用“瀑布”比喻紫藤蘿,貼切形象,展現了紫藤蘿的繁盛和生氣勃勃的景象。運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花朵和陽光相互映襯的情態,顯示生命的價值。 [8] 

紫藤蘿瀑布作者簡介

宗璞 宗璞
宗璞,當代女作家,原名馮鍾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祖籍河南唐河,1928年7月生於北京。乃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幼承家學,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志小學校。抗戰爆發,10歲時隨父赴昆明,就讀南菁小學和西南聯大附屬中學。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年畢業。曾就職於中國文聯及編輯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1960年調《世界文學》編輯部。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成名作為1957年的短篇小説《紅豆》。“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説《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後門》、《知音》等,《紅豆》曾受到不應有的批判。“文革”後,有短篇小説《弦上的夢》、中篇小説《三生石》,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説獎、童話《總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蝸居》、《我是誰》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説散文選》。198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説《南渡記》,1996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又抱病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系列長篇小説《野葫蘆引 [9] 
參考資料
  • 1.    福建文學雜誌社編,《福建文學》六十年作品典藏 1951-2011 散文卷 紫藤蘿瀑布,海峽文藝出版社,2011.05,第14頁
  • 2.    孫正華,春燕,宋芸主編. 高等學校民族預科規劃教材 閲讀與寫作[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3.08.107頁
  • 3.    楊光. 新教材解讀.北京市 :農村讀物出版社 ,2005年 :44頁 .
  • 4.    薛金星 .中學教材全解:八年級語文.西安市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 :43頁 .
  • 5.    董曉燕. 《紫藤蘿瀑布》文段精析[J]. 新作文,2009,Z2:14-17.
  • 6.    徐家昌. 形神兼備 意藴含婉——讀宗璞《紫藤蘿瀑布》[J]. 名作欣賞,1992,05:101-103.
  • 7.    肖揚 .《文教資料(初中版)》 .南京市: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年 :18頁
  • 8.    陳秋舫主編 黃飛山 黃旖旎著,凡夫的故事,珠海出版社,2003年04月第1版,第215頁
  • 9.    基本資料  .河南作家網[引用日期2015-05-16]
  • 10.    教育部組織.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七年級 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