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花黨蔘

鎖定
紫花黨蔘,植株無毛,多莖蔓生,葉多對生,葉片為長橢圓形或卵形。產於中國雲南和西藏
中文名
紫花黨蔘
拉丁學名
Codonopsis purpurea (Spreng.) Wal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桔梗科
亞    科
桔梗亞科
桔梗族
黨蔘屬
亞    屬
黨蔘亞屬
臭參組
紫花黨蔘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西藏,印度,尼泊爾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紫花黨蔘形態特徵

植株全體無毛。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圓錐狀。莖蔓生或近於攀援狀,較少分枝,長30-50釐米,直徑1-3毫米,淡黃色,表面光滑無毛。葉對生或頂端的有時互生,不呈花葶狀;葉柄短,長1-7毫米;葉片長橢圓形,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或鈍,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微波狀或近於全緣,長4-9釐米,寬2-3.5釐米,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花頂生,或與頂端葉片相對生。花萼貼生至子房頂端,筒部半球狀,裂片間灣缺尖狹,裂片三角狀卵形,頂端急尖,全緣,長1-2釐米,寬6-9毫米;花冠闊鍾狀或漏斗狀鐘形,長2-3釐米,直徑3-4釐米,暗紅紫色,脈紋明顯,5裂幾乎近中部,裂片三角形;花絲基部微擴大,長約6毫米,花葯長約5毫米。蒴果下部半球狀,上部短錐狀,直徑1.5-2.0釐米,裂瓣長5-8毫米。種子多數,矩圓狀,有狹翼,長2毫米,寬1毫米,黃色,無光澤。花果期9-10月 [1] 

紫花黨蔘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2000-3300米間山地草叢及灌叢中或附生於林內樹幹上。

紫花黨蔘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雲南西北部、西藏南部(聶拉木)。印度東北部及尼泊爾也有。模式標本採自尼泊爾 [1] 

紫花黨蔘主要價值

黨蔘為傳統常用中藥,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能,用於治療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等證,並常作為人蔘的替代品。
常用黨蔘做藥膳,如黨蔘紅棗粥、參芪羊肉羹等等。同時黨蔘又被開發出許多保健品,如黨蔘膏黨蔘酒、黨蔘糖、黨蔘茶等,起到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人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可用於草地與叢林的交接地帶、花境及花壇邊緣栽植。 [2] 

紫花黨蔘繁殖方法

紫花黨蔘良種繁殖

選擇2-3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黨蔘植株,於9-10月份果實由綠變黃白色,裏面種子變成黃褐色時,將地上莖割下並曬乾,將種子過篩去雜,存放於紗布袋內通風處保存

紫花黨蔘育苗播種

用當年所結的種子播種,其發芽率為85%,春、夏、秋三季可播種,以秋播為好,春播在三月中下旬;夏播應在多雨時期,秋播在十月初結凍前播完。播種方法用營養塊育苗,先把準備好的苗牀噴足水,用一層薄膜蓋土,然後用木板壓實用刀劃成5釐米見方的營養土塊,用自制打孔器在營養塊中打深1釐米的小播種孔,再撒一層細土,蓋住刀劃的空隙,播種前先把種子用40℃水浸泡12小時,再撈起放入布袋中催芽,破胸後將種子營養塊中再篩2釐米厚的細土,升棚覆膜育苗,每畝約需種子0.5-1.1公斤,苗牀要經常噴水保持牀土濕潤 [2] 

紫花黨蔘栽培技術

紫花黨蔘苗牀管理

可用種子繁殖,但常採用育苗移栽。[4]當幼苗出土後,開始進行除草,間苗,雜草只能用手小心拔除,待苗高7釐米後逐漸揭去地膜煉苗,結合間苗可施稀水糞,一般育苗1畝,可移栽6-8畝。[4]

紫花黨蔘適時移栽

移栽時間多在春秋兩季進行,以秋末移栽最好,春季移栽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過遲苗移栽後生長不良,秋栽在十月中旬為宜,移栽時按5釐米見方挖起參苗每塊留苗3株,先在廂上按24釐米行距橫開淺溝。按株距17釐米,放苗覆土壓實,每畝種植15000窩,約45000苗。 [2] 

紫花黨蔘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在苗高6-9釐米時進行第一次除草,苗高15-18釐米時,結合間苗進行第二次除草,做到田間無雜草。
追肥:每年在第一次除草後追肥一次,隔一月左右再追肥一次,每次畝施人畜糞水20—30擔。肥料不宜過濃,秋季苗枯後結合培土畝施堆肥糞20-30擔撒於廂面,中耕時翻入土中再進行培土,如果當年收穫,秋季就不再施肥。
搭架:當苗高30釐米時,在行間插入竹杆或樹枝,將蔓莖纏繞其上,莖蔓過稠的地方,可適當疏枝,以利通風透光。 [2] 

紫花黨蔘病蟲防治

根腐病:低窪地及多雨季節容易發生,防治方法: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注意排水,整地時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土壤消毒,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粉劑500倍液澆灌病區。
霜黴病:葉面生有不規則褐色病斑,葉背有灰色黴狀物。防治方法:清除病株枯葉,集中燒燬,發病期及時噴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主要蟲害蠐螬地老虎螻蛄危害根部,危害時用人工捕捉,毒餌誘殺,畝用呋喃丹1.5-2.5公斤點蔸。 [2] 

紫花黨蔘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