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雙井

鎖定
在三灣村鍾家祠堂前面,有兩口清澈見底並排而立的水井,當地人後來稱這兩口井為“紅雙井”。
中文名
紅雙井
對    象
起義部隊
地    點
三灣
意    義
毛委員為三灣人民掘出的幸福源泉

目錄

紅雙井背景介紹

家住“紅雙井”附近的70歲老人李新龍説:當年這兩口水井都深不過三尺,起義部隊來到三灣後,由於用水的人多,井水很快就變渾濁了。毛澤東那天中午路過井旁見此情景,便叫一名幫老百姓挑水的戰士去老鄉家借來鐵鏟、擔箕,毛澤東捲起衣袖和褲子,帶着幾名戰士將井裏的淤泥進行清理,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將水井挖深了許多,並用鵝卵石在水井周圍壘起了一道圍牆。如今,80年過去了,“紅雙井”的水質依然清澈,不同的是當年的鵝卵石圍牆已經換成了水泥圍牆。

紅雙井來歷

紅雙井 紅雙井
在三灣,當地羣眾最樂意講述毛委員在三灣的故事,且講得情真意切,講得眉飛色舞。從紀念館出來,有兩口連在一起的深不滿三尺的水井吸引了我的視線,水井上方豎着一塊牌子,寫有“紅雙井”字樣。正在挑水的一位羣眾見我們對水井感興趣,忙放下水桶講起了“紅雙井”的來歷。有一天,炊事班一個戰士到井邊挑水,看到水很渾濁,便轉身到河裏挑了擔水回到廚房,進門時嚷道:“這村裏的井水好渾濁喲!”正巧毛澤東同志聽到了,就把一個戰士叫到身邊,要他到老表家裏借幾把鐵鏟和幾擔土箕來。工具借來後,毛澤東捲起衣袖和褲管,拿起鐵鏟就奔向井邊彎腰剷土、清修井圍,不到二個小時就修好了井圍,井水慢慢地澄清了。為銘記毛委員的恩情,羣眾親切地叫這兩口井為“紅雙井”。
據説,為保護這口“紅雙井”,一位三灣改編時負責站崗放哨任務的時任兒童團團長的鐘九生老人在井邊建起土磚房守候了幾十年。這份護井的真情是感人的,像當年毛委員愛戴農民一樣,讓人們刻骨銘心。望着清泉湧流的“紅雙井”,我又一次陷入沉思。這不就是毛委員為三灣人民掘出的幸福源泉嗎?這不就是鍾九生老人一生的縮影嗎?再多的言語都是蒼白無力的,離開“紅雙井”時,我深深地鞠了個躬。我知道這種情感只能留在心裏慢慢地品味,就像一杯清茶的內涵,蓄滿纏綿的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