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

鎖定
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口徑12.5釐米,高36釐米,木胎,雕漆工藝。該件為清代宮廷御用漆器,1980年由故宮博物院撥交給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1]  [3] 
中文名
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
館藏地點
開封市博物館
所屬年代
清朝
類    別
木器

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文物歷史

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為清代宮廷御用漆器,1980年由故宮博物院撥交給開封市博物館 [3] 

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文物特徵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 [1]
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清代文物。口徑12.5釐米,高36釐米。木胎,海棠形口,器足隨形而作,附一底座。通體髹朱漆,雕刻雲錦紋作底,口沿、圈足及底座邊緣刻回紋一週。 [1]  頸部、足部雕蕉葉紋。腹部四開光,開光內雕不同的人物故事圖,圖中天、地、水各用不同的錦文表示;山石的刻畫,層次清晰、遠近分明,立體感極強;人物衣帶飄逸,生動自如。 [3]  蕉葉內,開光間隙處,均雕有纏枝蓮。 [1]  瓶內髹朱漆,瓶底髹黑漆。 [3] 

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雕漆工藝

雕漆是將髹漆、雕刻及繪畫三者融為一體的漆工藝技法。 [2]  所謂雕漆,是指在胎體上髹塗色漆,一般髹塗數十道至數百道,形成一定厚度後,以浮雕的形式雕刻圖案,雕漆多以硃色為主,故又名剔紅。 [2]  雕漆工藝起源於宋朝,在元明時期工藝水平達到高峯。 [2] 
清代雕漆則繼於前朝工藝基礎上,另闢蹊徑成就了新的高度。 [2]  雕漆製作工藝主要有三個步驟:胎體制作、漆層製作、雕刻紋樣。 [2]  首先是胎體的製作,清代雕漆的胎體多為木胎,少數為銅胎、竹胎、布胎、陶胎等。 [2]  其次是漆層製作,具體做法是將精練的生漆薄髹於胎體表面,反覆薄髹一至三百道後形成一定厚度,應注意的是不可厚髹漆層, 以免產生漆皺現象,影響漆面平整。最後將事先畫好的圖案拓印於漆面,使用刻刀雕琢出浮雕效果。 [2] 

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文物鑑賞

此瓶造型新穎,紋飾雕刻煩瑣細密,精緻美觀 [3]  ,工藝技術高超,藝術風格鮮明,承襲了歷代精華,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反映了盛世時代的審美風氣 [3] 
參考資料
  • 1.    紅雕漆勾蓮開光山水海棠瓶  .開封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06-27]
  • 2.    孫曉東.從故宮博物院藏品看清代雕漆工藝特點[J].中國生,2022,41(03):5-7+13.DOI:10.19334/j.cnki.issn.1000-7067.2022.03.002.
  • 3.    李炳武 主編.夢華之都的文明樂章:開封博物館.西安:西安出版社,2020:18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