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門

(淄博地名)

鎖定
紅門位於博山區城區,是因襲泰岱“紅門宮”之名而修建的碧霞元君的分神廟。它位於鳳凰山東麓,永濟橋西首。揹負青峯,下臨孝水,是一組玲攏剔致的古建築,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門分南北兩院,南北長68米,東西寬23米,佔地1500平方米,殿房共計22間,以碧霞元君殿為中心。
山門座南朝北,西闊進深各一間,懸山頂,重檐布瓦,山門上下兩層,下層為洞式過道,上層為白衣大士閣,東西有官廳各三間。
前院南正殿為碧霞元君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前出廈,硬山布瓦,房面二龍戲珠正脊。殿前有露台石欄,望柱頂有石獅一對,雕刻精細,形態生動。
中文名
紅門
地理位置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風景區 [1] 
景點級別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127
正殿東側是荷葉亭,角攢尖式,石基底座。四周雕漏窗,上覆布瓦,亭角上挑,形似荷葉,故名。盛夏遊人多在此品茗賞景,遠眺峨嶺青翠,近瞻孝水逶迤北去,嵐光豁己 愜人心懷。
正殿西為岳飛殿,面東闊三間,進深一間,前出廈布瓦。殿內原祀民族英雄岳飛,殿前階下原有秦檜等奸佞的跪像,現已無存。院向右經月門便至後院。後院有室五楹,為硬山式一般建築,前後皆有木窗扇,是遊人休息的場所。院內一亭,名日:“漢牛亭”。亭內卧着一頭大石牛,石牛造型生動,刀法樸拙,據考證,為漢朝之物。石牛原在孝婦河畔永濟橋邊,後移至永濟橋、鳳凰山等處,2000年農曆四月八日,區文物部門將其遷來紅門建亭安放。
該廟始建於清代。據清乾隆十八年《博山縣誌》載:“鳳凰山麓新建祠宇台閣,名曰紅門,高鎮石樑之隅首,憑垣俯視,景人畫圖”。嘉慶、道光年間和民國八年曾數次重修。解放後五十年代曾闢為少年宮,為少先隊活動中心,至"文革"遭劫幾乎毀廢。1983年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重修,同時闢為淄博市琉璃博物館。門前懸掛着由全國著名佛教名仕趙樸初先生題寫的館牌,為該建築更增添了光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