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藍吸蜜鸚鵡

鎖定
紅藍吸蜜鸚鵡(學名:Eos histrio)羽色鮮豔,鸚鵡鳥體為紅色,主要構成它的羽毛是紅色和藍色。主要以花粉花蜜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突出的特點是有較長的喙、細長的刷狀舌頭和處理硬質食物能力較差的砂囊 [1]  ,以花蜜、花粉和果實為食,與一般鸚鵡以穀物為食不同。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分佈於印尼。
外文名
Red-and-blue Lory
別    名
紅藍鸚鵡
中文學名
紅藍吸蜜鸚鵡
拉丁學名
Eos histrio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鸚形目
鸚鵡科
亞    科
吸蜜鸚鵡亞科
Eos
紅藍吸蜜鸚鵡
亞    種
3亞種
分佈區域
印度尼西亞的塔羣島,蘇拉威西島北部,桑島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1776
保護狀況
瀕危(EN)IUCN標準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

紅藍吸蜜鸚鵡外形特徵

紅藍吸蜜鸚鵡
紅藍吸蜜鸚鵡(19張)
紅藍吸蜜鸚鵡的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28到31釐米不等,體重150-185克。這種鸚鵡鳥體羽毛為紅色,主要構成它的羽毛是紅色和藍色。頭頂有藍色寬廣的帶狀羽毛,眼睛到後方也有藍色的帶狀羽毛;後背和胸部為藍紫色;肩膀羽毛、飛行羽和大腿為黑色;翅膀內側覆羽為藍色,翅膀覆羽尖端黑色,尾巴上方紫紅色,內側紅色;鳥喙橘紅色,虹膜橘紅色。幼鳥的鳥喙和虹膜顏色較深。 [2] 

紅藍吸蜜鸚鵡棲息環境

紅藍吸蜜鸚鵡主要棲息於沿海的低地森林和人造林的樹林間、森林邊緣、沿海岸線更加開放的地區,島上高約1500米的山區林地,椰子、肉豆蔻和丁香種植園,果樹林。它需要高大的樹木築巢 [3] 

紅藍吸蜜鸚鵡生活習性

在繁殖季它們會成對或是組成小羣體活動,和其他同為Eos屬中的吸蜜鸚鵡相較之下,它們並不會像其他吸蜜那樣喜歡前往椰子園活動,反而是深入島上內部的山區森林,偶爾會大羣的從一個島飛往另外一個鄰近的島嶼,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決定。飛行的時候會伴隨尖鋭刺耳的叫聲,通常發出簡短的尖叫聲和喧鬧的顫振鈴聲,老遠就可以聽見,因此相當顯而易見。 [2] 
紅藍吸蜜鸚鵡素食,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堅果,昆蟲及昆蟲幼蟲為食,也造訪農區養殖的椰子花蜜和各種栽培水果。 [3] 

紅藍吸蜜鸚鵡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塔勞羣島從4月到5月,但也發生在11月和12月份。在桑島羣島從4月到5月為主要時期。以大型成熟的樹木的樹洞為巢,主要是橄欖屬植物,離地面約30米,每次產2枚卵,通常25或26天孵化。幼鳥會留巢大約八週時間至羽翼豐滿。 [3] 

紅藍吸蜜鸚鵡繁殖季節

吸蜜鸚鵡一般2~3歲性成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的季節性不明顯,只要條件適宜,除換羽期外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雌鸚鵡在交配季節來臨時,骨質鈣儲備會增加20%,為產蛋作準備,蛋殼是由母體中的鈣質沉積而成 [4]  ,在繁殖前如果不補充鈣質,雌鸚鵡會患軟骨症,產粗殼蛋或薄殼蛋。同時,鸚鵡在繁殖期能量消耗大,要特別注意各種飼料的質量,供給足夠食物,增加維生素和飼料添加劑,可加入少量蜂蜜。 [5] 

紅藍吸蜜鸚鵡亞種分化

紅藍吸蜜鸚鵡蘇拉威西亞種Eos histrio challengeri
紅藍吸蜜鸚鵡指名亞種Eos histrio histrio
紅藍吸蜜鸚鵡塔島亞種Eos histrio talautensis [6] 

紅藍吸蜜鸚鵡種羣現狀

這一物種大幅減少是因為偷獵和貿易,自2005年印尼政府已經加大保護力度。該物種屬於《瀕危物種貿易公約》附錄I,在印度尼西亞是受保護的物種。有關組織劃分出250平方公里土地和3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作為野生動物保護區。該項目自1995年以來,一直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在蘇拉島和塔島推行。 [7] 

紅藍吸蜜鸚鵡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2年鳥類紅色名錄——瀕危(EN)。 [7] 
列入《華盛頓公約》組織附錄一的一級保育類。 [7] 
注:紅藍吸蜜鸚鵡圖冊網址 [3]  [8]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