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色交通線

鎖定
《紅色交通線》,長篇小説,作者袁靜。
中文名
紅色交通線
作    者
袁靜
出版時間
1959年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頁    數
219 頁

紅色交通線內容介紹

長篇小説《紅色交通線》描寫1931年,在日本帝國主義進攻和紅軍反“圍剿”鬥爭節節勝利的形勢下,在川陝地區,中共地下黨工作人員利用各種社會力量之間複雜的矛盾,克服重重困難,終於開闢了一條從白區向蘇區秘密輸送物資的紅色交通線。

紅色交通線作者介紹

袁靜(1914- ),女作家。北京人。北平馮庸大學。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肄業。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入延安陝北公學學習。建國後,在中國作協和作協天津分會專門從事創作。歷任天津市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著有長篇小説《新兒女英雄傳》(與孫厥合作),兒童小説《小黑馬的故事》、《芳芳和湯姆》,長篇小説《紅色交通線》。

紅色交通線藝術特色

作品主人公是中共軍事情報系統的工作人員吳智,他的公開身份是西北軍軍部參謀。“打入敵人內部”這一行為本身就富於傳奇色彩,而吳智機智勇敢的傳奇色彩又折射出他所需要應對的當時社會環境的混亂與蕪雜,使這部表現國共兩黨鬥爭的小説少有説教,卻具有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
小説不從流行觀念出發,比如描寫吳智見老頭兒貧窮,便用無產階級革命或抗日戰爭的大道理去啓發他;而是用煙土去收買他,用一種並不十分光彩的手段(在公式化和概念化的作品中這是決不可能的,因為正面英雄人物必須講求手段和目的的一致性,既然為了達到高尚的目的,手段也必須是高尚的)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小説這段描寫卻是成功的:人物的性格邏輯與情節邏輯順理成章,細節描寫自然流轉,使人不覺突兀。雖然它不盡符合某種政治歷史敍述的規約,但小説開掘出人生另一番風景,或許這就是在政治歷史的敍述之外還需要文學的理由。另外,經由民間傳説產生的史傳小説,源自下層社會對一些事件和人物的口口相傳,只要適合作談資,就會經過談話人的加工與修改在敍述中流傳開來;既是聊天,談話人注重的是話題的新穎有趣,以及表述的盡興,而沒必要刻意宣講哪些觀念和教條。因此,傳説所包含的生活的複雜性和偶然因素,比理論和觀念所能涵蓋得要廣泛得多。表現革命戰爭生活的小説,選擇革命歷史為敍述主題,但由於善於借鑑古典史傳小説的敍事傳統,在民間傳説基礎上不斷提煉加工,使作品寓意翻新,描寫也更加神奇。
小説對當代公式化概念化的寫作模式有所突破,使古典小説的創作方法有迴流的趨勢,但不可忽略的是,這些作品並沒一頭扎進傳統的懷抱,其敍事模式與時代的主流觀念依然有深刻而密切的關聯。作品普遍洋溢着樂觀必勝的信念,很少悲劇結局,在這方面,不僅與傳統小説的意向有別,也與五四小説中沉鬱悲涼的格調迥然相異,卻近似於美國“好萊塢”英雄必勝的電影理念。就這一時期小説而言,敍事風格變化的原因深植於社會歷史之中。由於近代以來中國的悲劇命運,半個世紀前,歷史對文學就發出這樣的呼籲:“今索諸中國,為精神界之戰者安在?有作至誠之聲,致吾人於善美剛健者乎?有作温煦之音,援吾人出於荒寒者乎?”[4]魯迅在1907年對文學的呼喚,實際上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和新中國誕生這樣的歷史事件之後,才真正得到有力的迴應。與此同時,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中國人站起來了”的歷史觀念,也才真正有力地介入現代白話小説創作,並深刻地影響到小説的風格與佈局。如果説,歷史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曾給古老的中國以強烈的震撼,使它終於看到自己的力量,有信心和能力去結束窳敗落後、百孔千瘡的舊時代,由此形成新時代的主流觀念;那麼當時的小説家就須找到一種表現方式,讓史傳小説傳統與時代主流觀念相契合。

紅色交通線歷史沿革

1932年底,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從鄂豫皖轉戰到大巴山,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蔣介石嚴令四川的劉湘、田頌堯部和陝西楊虎城的十七路軍全力“進剿”紅軍,並調嫡系胡宗南部移防陝甘,監視川陝軍的動向。此時,中共上海中央局已派張漢民、宋綺雲、王佑民等協助中共陝西省委工作。楊虎城接蔣介石手令後,正在左右為難之際,高級參議杜斌丞受中共人士委託向他轉呈紅軍願與駐漢38軍言和的誠意。楊遂與杜斌丞和38軍軍長孫尉如商議,決定與紅四方面軍在陝南密約諒解,互不侵犯。中共地下黨員38軍少校參謀武志平受中共上海中央局特科指示,努力促成38軍與紅四方面軍的和談。他的精明強幹、出類拔萃早已被楊虎城將軍所常識,加上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的極力推薦,楊虎城、孫蔚如一致同意派他為38軍與紅四方面軍和談的全權代表。
1933年5月13日,武志平化裝成紅十字會人員,帶着孫尉如親筆“綾書”,從漢中出發,避開大路,踏上荒徑,穿密林,攀絕壁,險遇土匪打劫,10天以後到達川北蘇區兩河口,將一份十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和其他重要軍事情報及孫蔚如軍長“綾書”交予紅軍。紅四方面軍領導對此極為重視,張國燾等多次接見武志平,決定派軍委參謀主任徐以新為全權代表,同武志平來漢中,與孫蔚如軍長談判。經雙方懇商達成“漢中秘密協議”:一、雙方互不侵犯;二、配合打胡宗南;三、38軍為紅色建立陝川秘密交通線提供方便;四、在陝軍陣地前沿設立聯絡站,派武志平全權處理邊界事務。從而打通“上海—西安—漢中—川陝邊區”的秘密交通線,南鄭境內途經現在的漢朱路沿線(幺二拐、油坊街、牟家壩、馬桑壩、青石關、回軍壩、天池梁、涼水井、羊圈關、南馬山、碑壩),抵川北紅四方面軍總部,又稱紅色交通線。
紅色交通線的建立,打破蔣介石對川陝紅色根據地的封鎖。在近二年時間裏,武志平曾11次去川陝邊區,徐以新、黃超3次來漢中。除交換大量情報、密碼、地圖、文件、資料外,還從漢中往川陝邊區運去大批糧食、醫藥、電訊設備及其他急需的軍用物資,漢中地下黨募集的大批資金、物資也源源不斷地運到川陝邊區。漢中不少青年,從這條交通線到川陝邊區參加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