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腿陸龜

鎖定
紅腿陸龜是龜鱉目陸龜科土陸龜屬爬行動物, [4]  又稱紅腿象龜。背甲長橢圓形,呈絳黑色;各盾片中央均有淡黃色斑塊,緣盾邊緣為黃色,前後緣不呈鋸齒狀;尾短。腹甲黃色,有一黑斑塊在腹甲中央,肛盾較小;頭部黃色或橘黃色,頭頂部有大鱗片,喙部黑色;前肢前部有大鱗片,呈紅色或橘紅色。 [5]  人工飼養下壽命可達35年左右。 [6] 
紅腿陸龜分佈於加勒比海的島嶼、南美洲以及亞馬孫河流域。 [7]  棲息於熱帶濕草原或森林潮濕地帶。 [8]  生長的適宜温度在21-35攝氏度。温度低於15攝氏度時,進入冬眠。雜食性,以多肉植物、果實和青草等植物為食。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投餵食甘藍、菠菜和西瓜等瓜果蔬菜。 [5]  繁殖季節為6—9月,每次產卵2-15枚。 [8] 
紅腿陸龜具有觀賞的經濟價值。 [5]  有着色澤較為豔麗的外表,加上獨特的細腰造型得到了廣大寵物愛好者的青睞。 [9]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 [10] 
中文名
紅腿陸龜
拉丁學名
Geochelone carbonari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龜鱉目
陸龜科
土陸龜屬

紅腿陸龜簡介

紅腿陸龜,學名(Geochelone carbonaria),英文名(Red—footed Tortoise),隸屬陸龜科(Testudinidae)土陸龜屬(Geochelone),是產於巴西、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阿根廷等南美洲國家的小型陸龜,因四肢呈紅色,故得名紅腿陸龜。紅腿陸龜是八大陸龜之一,是少數極為聰明、互動性很高的龜,並且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長大,很適合飼養,也很適合作為新手入門的飼養龜種。 [1] 

紅腿陸龜形態特徵

各種各樣的紅腿陸龜
各種各樣的紅腿陸龜(6張)
紅腿有着大的黃色的頭部和橘紅~紅色的四肢和尾部。殼微微暗黑的褐色,盾甲中央部分是微微的黃色。前腿有着鋭利的鱗片,這些鱗片呈深紅色。紅頭象是亮橘色或者櫻桃紅色(這是來自巴拉圭及阿根廷的品種)斑點或斑紋,它們不會長得很大,一般長到40-50釐米。南方的品種在鼻孔的周圍腫大大而且呈球根狀的。成年的雄性會長大平均50釐米稍微比雌性大點。雄性有凹入的腹甲,這根其他陸龜一樣,並且有更低,更平更明顯的沙漏形的甲殼。當龜甲超過30cm時候,大部分的個體背甲兩個中央部分稍微凹下去而呈現像啞鈴一樣的形狀,但並不是所有的個體都是如此,其原因尚不清楚。紅腿有地盤意識但在野外的棲息地紅腿可以與黃腿共同分享它的領域。因為這兩種都在熱帶森林被發現,在蘇里南,那裏有森林和開放的草地(人類製造的),而紅腿確能夠走出森林到人工草地。黃腿象龜只是獨自呆在森林。雄性成熟體型大約30cm左右,雌性成熟體型約28~29cm,雄龜來的大一些,目前在野外發現的最大個體是44.4cm。雄龜特徵也與其他陸龜差異性不大,尾部粗長腹甲凹陷,紅腿陸龜特殊之處在於成熟的紅腿陸龜雄龜,甲殼兩側會有凹陷,所以又稱窄腰陸龜,不過少數雌龜也會有此現象。紅腿陸龜因分佈廣泛,依照地理環境的不同,因此外部型態及體形大小或者適應能力也都有所差異,基本上就算同產地的紅腿陸龜差異機率也都偏高,不過並無區分亞種,一般為大家所知的產於巴拉圭的紅腿陸龜,頭部及四肢色澤較紅,背甲還帶有白斑相當美麗,英文名為(CherryHeadRedFootTortoise)櫻桃色紅腿陸龜,國內稱之為櫻桃紅腿,體型也較一般紅腿陸龜小一些,成熟體長大約15~20cm。
紅腿象龜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品種。雄性紅腿象龜的背甲長度和和體重比雌龜更大,但不更寬或更高。和其他的陸龜品種一樣,雄性紅腿象龜有凹陷的腹甲。當紅腿象龜成熟時,雌雄個體都會形成一種獨特的身體中段的收縮,從上方俯視,紅腿象龜的體型呈明顯的沙漏形。雄龜的更為明顯。成年的雌龜更長更寬的尾部。紅腿象龜再生長髮育中經歷了一段體色的變化。 [2] 

紅腿陸龜生活習性

紅腿陸龜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品種。雄性紅腿陸龜的背甲長度和體重比雌龜更大,但不更寬或更高(Moskovits,1988)。它屬於雨林型陸龜,與生活在荒漠地區的蘇卡達相比,習性截然不同。 [3]  和其他的陸龜品種一樣,雄性紅腿陸龜有凹陷的腹甲。當紅腿陸龜性成熟時,雌雄個體都會形成一種獨特的身體中段的收縮(有人稱其為“緊身胸衣”),從上方俯視,這種陸龜的體型呈明顯的沙漏形。雄龜的這種“沙漏”外形比雌龜更為明顯。成年雄龜還長着比雌龜更長更寬的尾部。
紅腿陸龜在生長髮育中經歷了一段體色的變化。幼龜的背甲為淺黃色或角質的底色,隨着長大上面的茶褐色或黑色斑紋會逐漸增多。成體的背甲為茶褐色或黑褐色的底色,每塊肋盾和椎盾的中心有淺黃色的環形花紋。腿部和尾部上的大鱗片的顏色各異從黃色到深櫻桃紅色,最鮮豔的顏色通常出現在成年雄龜之中。頭部大鱗片的顏色從淺黃色至鮮紅色(Legler,1963)。紅腿陸龜在體色範圍上有相當大的變化,因此沒人能準確地描述出每個個體。
紅腿陸龜相冊
紅腿陸龜相冊(8張)
顏色鮮豔奪目的熱帶陸龜。容易飼養,是飼養陸龜初學者的理想選擇。
野外棲息地: 地棲性、森林 、樹洞、發熱洞穴。
食物 :野外食物 草食性(素食);掉下的 水果 (尤其是 洋李),蘑菇,葡萄藤,多汁植物,草,蔬菜,花,腐肉。
主要喂飼: 多種水果 (例如:洋李,桃,士多啤梨,蘋果連皮,奇異果,楊桃,木瓜,芒果,西紅柿等),紅蘿蔔,蘑菇,豆,豌豆,草,蔬菜,花,深綠色多葉植物 (例如:蒲公英,芥菜,羽衣甘藍,蕪菁甘藍,芥蘭),盒龜及陸龜糧 ,陸龜糧
卵生蛋 每年產 2 - 4 窩,每窩 5 - 15 只蛋,孵化期 4 月 ,交配年齡 4 - 5 年 ,交配期 7 - 9 月。
雖然紅腿陸龜通常發現於相對乾燥的草原和森林地區,但這個品種也出現在潮濕的森林環境中。關於哪種棲息地才是它們的首選存在着一些不同的意見。Walker(1989)宣稱紅腿陸龜更喜歡草原和乾燥的森林地區,可能只有極少數喜歡雨林棲息地。但另一些作家宣稱或者提出潮濕的森林才是首選的棲息地(Legler,1963) (Moskovits,1988)。據報導紅腿陸龜在野外主要為草食,但也吃少量的動物性食物例如腐肉(Moskovits,1985)。紅腿陸龜在繁殖期開始時的雨季之後顯得十分活躍。雄性紅腿陸龜捲入爭鬥,雄性競爭者會試圖將對手掀翻。我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每一種發生雄性爭鬥的陸龜,雄性通常比雌性大。相比之下,在水龜品種中雄性通常比雌性小,而且不會出現雄性之間的爭鬥。有人認為存在雄性爭鬥的品種演化出了更大的雄性個體,是因為大個的雄性在這場較量中會有更高的勝率,才能和雌性交配,從而將它們龐大的體型遺傳給了它們的後代。演化出較小雄性的品種是因為小個的雄性行動更迅速,就能和許多雌性交配,從而將它們的這一基因傳了下來(Berry and Shine,1980)。在自然棲息地裏,交配發生在雨季之後,從七月到九月,每窩卵從5-15枚不等(Medem,1962)。紅腿陸龜以及許多其他品種的陸龜,成熟很慢,所以經過幾年也不會達到性成熟。這個因素,外加上相對低的產卵數量,使紅腿陸龜容易受到過度捕獵的影響。由於過度捕獵,過多的雌雄成體從種羣中消失只剩下尚未成熟的幼體,因此,整個種羣數量開始下降。雖然紅腿陸龜沒被列為瀕臨滅絕,但如果捕獵速度和棲息地喪失繼續保持在當前的水平,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就會變成現實。保護的努力包括野生保護區和國家公園的設立和保護,紅腿陸龜和其他動物在那裏可以免遭捕獵(Walker,1989)。 [2] 

紅腿陸龜分佈

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 島嶼; 亞馬遜 河 流域,包括巴拉圭蘇里南哥倫比亞圭亞那委內瑞拉,巴西,厄瓜多爾
紅腿陸龜也被發現於幾個加勒比海的海島上,但人們認為這個物種是在十七世紀被當作方便的食物來源而被引入的(Prichard and Trebbau,1984)。在它們分佈的每個國家裏,紅腿陸龜生存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人類的過度捕獵 (Walker,1989)。在它們的國家裏紅腿陸龜作為食物來源被普遍獵殺。很有趣的是,陸龜被天主教教派認為是“魚”,在“聖周”期間,紅腿陸龜被大量吃掉(譯註:按照天主教的傳統習慣,在“聖周”即復活節前一個星期的封齋期間,信徒只能食素或海產品。)。紅腿陸龜被大量收集起來並運送到許多不同的南美洲城市裏被當作美味佳餚來販賣。事實上紅腿陸龜能夠忍受長期的無食無水,這是另一種不同的進化優勢,但也使這個物種的運輸變得簡單且有利可圖。棲息地的普遍失去和受到騷擾則是對紅腿陸龜種羣的另一個威脅。
雖然已觀察到紅腿陸龜能夠繼續生活在改作農用的土地上(Legler,1963),但和自然界的原始棲息地相比,它們的密度大大下降。生活在農業用地的陸龜很容易被發現,如此之高的捕捉率或許就説明了這個差異。同捕獵或棲息地喪失相比,寵物貿易出口對紅腿陸龜生存的威脅要小得多,但同樣給它們造成了一個消極的影響。紅腿陸龜的自然史提供了兩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即過度捕獵和棲息地喪失對這個物種的影響,以及人工飼養和繁殖。

紅腿陸龜物種保護

紅腿陸龜(Geochelone carbonaria)多年來在爬行動物文化貿易中廣受青睞。這種中等大小的南美洲陸龜適應性強,漂亮,並展現出各種有趣的行為。雖然美國有眾多的紅腿陸龜飼養者(特別是其中大部分在佛羅里達),紅腿陸龜仍依靠寵物貿易進口。因此,作為南美生態環境中一個獨特而重要的物種,紅腿陸龜的價格並不能反映它們的實際價值。紅腿陸龜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即CITES)附錄Ⅱ 的保護,這意味着該物種在未得到許可時不得從它的原產國出口。附錄Ⅱ中的動物不是按瀕危程度劃分等級的,而是考慮無節制的國際貿易容易造成的威脅 (Levell,1995)。儘管CITES的保護對這個物種的生存已產生了一些積極的作用,但在其原產國境內仍有大量處於危險之中的紅腿陸龜無法得到CITES規則的保護。
參考資料
  • 1.    陳如江,韋華善,孫玉平,高一雷,龜蛋街.來自南美洲的紅色瑰寶:紅腿陸龜[J].中國觀賞魚,2008,(第3期).
  • 2.    《世界陸龜大全》.理查德:橫濱商務出版社,1998
  • 3.    唐志遠.紅腿陸龜 “番茄”“辣椒”快快長[J].博物,2013,(第5期).
  • 4.    馬建章主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實用手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08,第332頁
  • 5.    佔家智編著,觀賞龜養殖與鑑賞,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05,第184頁
  • 6.    趙潤龍,林向博,張斌著,圖説觀賞龜的飼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8,第139頁
  • 7.    段依萍,爬行動物,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20.08,第47頁
  • 8.    佔家智,羊茜編著,觀賞龜經典圖鑑,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3,第183頁
  • 9.    段依萍,爬行動物,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20.08,第46頁
  • 10.    周用武,韓煥金,劉昌景,不能作為寵物養的常見珍貴瀕危動物圖鑑,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09,第1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