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肩尾草蛉

鎖定
紅肩尾草蛉是一種脈翅目草蛉科昆蟲
中文名
紅肩尾草蛉
外文名
Chrysocerca formosana (Okamoto)
別    名
紅蛇
動物界
昆蟲綱
脈翅目
亞    目
尾蛇
草蛉科
功能類別
捕食性天敵
寄主危害作物
柑桔

紅肩尾草蛉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6.8-9毫米,前翅長9-12.8毫米,後翅長7.2-9.8毫米。體黃綠色,中胸盾片紅色,後胸盾片橙紅色,組成胸部背之極為顯着的圓斑。頭部黃綠色,觸角窩紅色,額區、唇基、上唇紅色,頰斑、唇基斑黑褐色,下顎須及下唇須黃色。觸角較前翅長,基節紅色,其餘各節淡黃褐色。足黃綠色,跗節黃褐色,爪褐色。腹部黃綠色,雄蟲腹端部有一對內彎的鋏狀物。翅透明,翅黃綠色,翅痣黃綠,前緣橫脈列上、下端點黑色,內階脈紅綠色,外階脈組多為黑色,翅基部染以紅色,翅脈上短毛及翅緣毛均為黃綠色。
卵:橢圓形,長為0.71-0.79毫米,寬為0.37-0.41毫米。卵柄長5.81-6.51毫米。初產卵淡藍色。卵孔明顯,白色,近孵化時變為藍白色,並可見卵內幼蟲的紅色眼點和3對紫紅色背斑點。
幼蟲:三齡幼蟲體紡錘形,黃白色。頭部淺黃色,具六條縱向黑色條斑,正中一對呈倒。“八”字形,由頭前緣向後伸延至頭頂,其餘兩對直伸抵頭後緣;上顎須黃褐色,顎管茶褐色,近端部紅褐色。前胸具~對懸膽形大黑斑,中胸有一對黑圓斑。體節兩側毛瘤發達,每個毛瘤着生20多條剛毛,中央的長,色自,四周的短,端部微彎,呈放射狀,為黑褐色。胸足三對,脛節淡黑褐色,跗節及爪黑褐色。腹背微隆,腹端兩節極細小。
蛹:蛹黃綠色,複眼黑色,翅芽黑色,觸角曲捲於其外側,長約2.6毫米,寬約2.2毫米。
繭:白色,絲質,近球形,長2.21-3.10毫米,寬2.20-2.84毫米。

紅肩尾草蛉生物學特性

紅肩尾草蛉生活史

紅肩尾草蛉在廣州一年可完成8代,田間世代重疊,常年可見各蟲態,無越冬滯育現象。

紅肩尾草蛉生活習性

成蟲:一般在夜間羽化,以19-21時為多。一般羽化率為85.9%。成蟲白天靜伏於廕庇或背風的葉背,常數頭棲居一樹,夜間活動、交尾。產卵時間多集中於凌晨4-5時。每雌平均產卵量294.7粒,最多可達865粒,日產卵量1-30粒,產卵期平均66天,最長130天,雌蟲產卵高峯常出現在產卵開始的第4-5天,持續10天左右,繼後便間隙性產卵。一般停產後數天,雌蟲死亡。雌蟲平均壽命87.4天,最長190天,雄蟲平均86.4天,最長141天.在飢餓狀態下成蟲可存活1-4天。雌性比為47.6%。
卵:卵產於葉片和枝條上,單粒散產,向下彎垂。卵孵化率為95.4%。
幼蟲:初孵幼蟲,在卵殼上呆留一段時間,低温停留時間長,反之則短。在食料不足時,有相互殘殺現象,幼蟲背馱殘屑、雜物.
繭和蛹:幼蟲老熟後,停止取食,結繭於葉上並進入預蛹期。結繭時間13-18時佔72.5%,19-22時佔22.3%。10-12天蜕皮化蛹。
取食:成蟲不取食蚜蟲、紅蜘蛛及米蛾卵。幼蟲取食量隨着齡期增長逐漸增多,室內供喂桃蚜,3齡幼蟲取食佔全幼蟲期食量的63.6%。

紅肩尾草蛉地理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