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牆綠瓦之殘陽

鎖定
《紅牆綠瓦之殘陽》是由李誠儒執導,李誠儒、陳莉娜朱紫汶、蔣凱等主演的古代宮廷劇,於2013年10月16日首播。
該劇講述了道光皇帝駕崩後咸豐帝登基繼位的過程,以及東、西兩位太后與恭親王之間相互鬥爭的宮廷故事 [1] 
中文名
宮闈殘陽
別    名
紅牆綠瓦
宮鎖秘史
紅牆綠瓦之宮闈殘陽
宮闈殘陽
作品類型
古代宮廷
語    言
普通話
主    演
李誠儒
陳莉娜
朱紫汶
蔣凱
製片地區
中國內地
導    演
李誠儒
製片人
朱文玖
出品公司
北京富誠影業有限公司 北京叁貴國際傳媒有限公司 中國煤礦文工團
拍攝地點
浙江橫店影視基地
首播時間
2013年10月16日
播出狀態
已完結
集    數
30 集
每集時長
41 分鐘

紅牆綠瓦之殘陽劇情簡介

《紅牆綠瓦之殘陽》劇照
《紅牆綠瓦之殘陽》劇照(8張)
清後期,道光皇帝深感自己已經力不從心,在建立儲君的事情上日夜焦慮。諸皇子之中,他最看重的有兩個,持重仁義的奕詝和智勇多才的奕訢,一時令他難以定奪。奕詝、奕訢及在他們身後出謀劃策的師傅們,不斷地揣摸道光帝的心思,為爭奪皇儲之位鬥智鬥勇。終於,在奕訢張揚畢露,奕詝懷仁淡泊的對比下,道光帝選擇了奕詝。在立奕詝為儲君的同時,下旨封奕訢為“恭親王”。
道光駕崩,奕詝即位,是為咸豐。
咸豐帝秉性懦弱,猜忌善變,與恭親王之間由原來的兄弟之爭,變成了現在的君臣之隙,滿朝文武不得不時而揣摸聖意,時而跟風攀附,一時間國事無是。
時事突變,京城告急,咸豐帝倉皇之中留下恭親王打理外事,自己攜后妃離開京城出逃。
恭親王在列強的刺刀和威逼下籤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咸豐帝在屈辱哀痛之中,將朝政交給了兩宮皇后及“顧命大臣”,絕望地撒手人寰。
咸豐病亡後,外辱未除,內鬥不斷。咸豐在世時任命的“顧命大臣”們飛揚跋扈,一時間臣重君輕。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用計將顧命大臣們調虎離山,以一場慘烈的宮廷政變,奪回了朝政大權。
緊接着,叔嫂三人之間立即發生了日益尖鋭的家族矛盾,三人貌合神離,勾心鬥角,家事國事,難分輕重,朝廷上下,雲遮霧障。
西太后與恭親王之間紛爭不斷,東太后則在西太后與恭親王的爭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制衡作用,甚至許多大事最終反倒由她一錘定音。西太后在心底裏將東太后視之為眼中之釘,肉中之刺。
咸豐膝下只有西太后生下的一子載淳,在培養儲君的問題上,東太后作為第一母親,要把載淳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皇帝;而載淳的生母西太后不光不願意放棄垂簾聽政,而且還力圖進一步把控朝政,意欲乾綱獨斷。二人時時發生矛盾。
東太后經受不住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突然病逝。西太后終於等到了任由自己一言九鼎的時機。
被屈辱淹沒已久的恭親王痛定思痛,意識到閉關鎖國逃脱不了落後捱打的命運。於是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開放口岸,互通貿易;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數年後,病入膏肓的大清終於迎來了迴光返照式的“同光中興”。
西太后性格幹練、精於算計,對恭親王如日中天的聲望深感如芒刺背。在恭親王打理國事,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對恭親王陷咎打壓,將其玩於股掌之上。一個攝政親王的命運尚且如此,其他大臣不得不屈從於西太后的淫威。西太后雖然也有兒女情長的一面,孝敬寡母,對弟弟恨鐵不成鋼卻又疼愛有加,但對於權力,她卻永遠有着只漲不落的慾望。恭親王在西太后手下,不斷被罷黜,又不斷被起用,在反反覆覆的起落中,恭親王終於被磨礪成了一個任西太后呼喚驅使的奴臣。
小皇帝親政不久即重病夭折,西太后任憑自己的意願立自己妹妹的兒子為帝,從而繼續把持住朝政大權。中國歷史由此進入了最屈辱、最黑暗的一頁。 [1] 
《紅牆綠瓦之殘陽》海報 《紅牆綠瓦之殘陽》海報

紅牆綠瓦之殘陽分集劇情

    第1集

      清道光年,孝和太后過八十大壽。紫禁城後官內,張燈結綵,好不熱鬧。道光咸豐給太后施過大禮,依次是全貴妃領着自己九歲的兒子奕詝(後來的咸豐),祥貴人領着自己八歲的兒子奕欣給老太后施禮祝壽。壽宴開始,奕詝、奕欣、奕誴坐在一桌。全貴妃經太后恩准與皇子們坐在一桌。席間,全貴妃幾次叫奕欣和奕誴吃魚,卻都被奕詝藉故打斷了。當奕欣的筷子再次伸向那條魚時,奕詝索性把桌子掀翻了。此舉驚動了大殿內祝壽的人,恰在此時,孝和太后的小巴狗跑過來,吃了那條魚,瞬間翻了白眼。原來,全貴妃在魚裏下了毒,欲害死奕欣、奕誴兄弟,以便奕詝日後能順利地承繼大統當皇上。奕詝事先知道了額孃的陰謀,不忍看與自己情意甚篤的手足兄弟遭到謀害,於是掀翻了桌子。孝和太后聞知真相勃然大怒,一條白綢子賜死。叫奕欣的額娘祥貴人照管奕詝。奕詝、奕欣一齊跪在祥貴人的面前。祥貴人百感交集。十年後。奕詝、奕欣長大成人。祥貴人已被冊封為靜貴妃。她把全貴妃謀害自己親生兒子之事全然忘掉,付出全部的母愛撫養視奕詝。兄弟倆對她也是孝順有加。此時的道光皇上已經病入高肓,他在考慮立儲之事。老五奕誴和老七奕繯,一個粗魯有加,不堪重用;一個太小,少不更事。自然都不在考慮之內。奕詝和奕欣,一個為長,文弱温和,仁義恭順;一個剛強機智,少有大志。他把立儲的目光聚焦這兩個兒子身上,但咸豐只能有一個。為此,他不時地用各種方式試探兩個兒子的能力,有文有武。但兄弟倆總是各有千秋,難分伯仲。着實讓他舉棋不定,異常着急。與此同時,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和奕欣的老師卓秉恬也在為自己的弟子承繼大統絞盡腦汁,以便壓住對方,佔得先機,影響道光的選擇。一時間,看不見的刀光劍影在紫禁城內,兄弟之間你來我往,令人窒息。王公大臣們無不在參悟着這刀光劍影背後的玄機。舉棋不定的道光此時想起一個人,他覺得有必要聽聽她的想法。這就是奕詝的養母,奕欣的生母靜貴妃。對於立儲之事,靜貴妃想得並不多。她當然願意皇立奕欣,但立奕詝她也不反對。當年她能忘掉全貴妃欲害奕欣之仇,而盡心撫養奕詝,可見是一個心地善良之人。此時此刻,她不想因立儲之事壞了自己賢德的名聲。一天,奕欣要見靜貴妃,不料,她怕沾嫌疑,竟閉門不見。奕欣異常痛苦。


    第2集

      聰明的奕詝早就想到了靜貴妃,他知道靜貴妃此時的一句話,或許就能決定自己是君是臣。他明白有一件事可能會影響到靜貴妃對他的選擇,為此,他先於父皇,找到了靜貴妃。原來,靜貴妃無意中歸兄弟倆流露出自己百年之後的憂慮。日後,如果是奕詝當了咸豐,她只能以貴妃的身份了此一生,墳幕的建制規模要小得多;如果是奕欣承繼了大統,母以子貴,她就是當然的皇太后,其墳墓自然是妃子難以望其項背的。奕詝為打消靜貴妃的憂慮,對靜貴妃委婉地説出了日後自己若當了皇上,一定冊封靜貴妃為皇太后。靜貴妃心內的一塊石頭算落了地。果然,當道光找到靜貴妃時,她講了一通立幼廢長會引發混亂的話。內憂外患,最迫切的是內外穩定。此話道光頗為贊同。靜貴妃為了自己死後的殊榮,毀了自己親生兒子的一生。使日後成了恭親王的奕欣,一輩子都處在兩難的境地。此是後話。自然,靜貴妃話只能是道光的一個參考。真正叫道光下決心立奕詝為儲的原因,源自一次射獵。道光命奕詝、奕欣各帶一支人馬校獵南苑。臨行前,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向他面授機宜。當日,奕欣射得獵物最多,頗為得意。而奕詝卻叫自己的人馬按兵不動,自然是一無所獲。道光感到不解,甚至欲以抗旨不尊處罰奕詝。當起問起原因時,奕詝道:“皇阿瑪,兒臣雖是不肖,若馳獵一日,不會獵殺不到獵物的。但眼下正值春和,鳥獸方在孕育,兒臣不忍傷生命以幹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六弟競爭。”道光聞言,大為驚喜,忍不住讚歎,“是真有君子之度也”。儘管,他更覺得奕欣是中興之主,但“德者居天下”的思想在他心裏佔了上風。道光駕崩。乾清宮內,奕詝和奕欣緊緊盯着“正大光明”匾。匾後便是決定着他們誰為君,誰為臣的錦盒。同時,也決定着杜受田和卓秉仁兩位老師和一些地位微妙的大臣們的命運。大殿內靜得出奇,掉下一根針,也會令人禁不住哆嗦一下。錦盒終於打開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竟然有兩份遺詔。一份是“立皇四子奕詝為太子”;一份是“封皇六子奕欣為恭親王”。一匣兩詔,是從未有過的事。奕詝明白,先皇的意思是告訴他,奕欣也是太子的選擇之一,你要對奕欣禮讓三分。奕欣自然也明白,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是先皇給的,叫他盡心盡力輔佐四哥,恢復大清盛世。然而,其後的歷史卻沒有按照道光的既定方針走。中國歷史迎來了最黑暗的年代。


    第3集

      奕詝成了咸豐皇上,他的福晉成了慈安皇后。恭親王的福晉進宮祝賀,送給慈安一對玉鐲。(就是這對玉鐲在史稱的“辛酉政變”中起了不大不小的作用。)上前恭恭敬敬為慈安試戴玉鐲的人是蘭貴人(慈禧)。蘭貴人聰明乖巧,説話得體,知書達禮。但眼神中透出一股不安分,一股倔強。道光選擇奕詝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其實是把大清江山交到一個女人手裏,更想不到會毀在這個女人手裏。公元1860年,咸豐九年,英法兩國以修約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為藉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在佔領了舟山、金州、煙台之後,英法炮艦直逼天津。與此同時,懿妃(蘭貴人)為咸豐生了唯一的皇子載淳。母以子貴,她被封為皇貴妃。此時的“慈禧”已有了“雄心壯志”,但她掩蓋得很好。她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明白自己的兒子若想成為皇上,不會一帆風順的。咸豐的身體很弱,往後的事都很難料,她必須要物色一些可以輔佐自己兒子的人。在她心目中,恭親王是首選。她總是尋找時機向恭親王傳達這個意思。僧格林沁和勝保在大沽口打了一場勝仗,滿朝上下都沉浸勝利的喜悦中,覺得大清從此不再懼怕洋人。咸豐對百官也皆有封賞,其中包括五爺奕誴,七爺奕懁。唯獨沒有恭親王。似乎忘了還有個六弟,有個先皇封的恭親王。後來在懿貴妃的提醒下,他給恭親王封了個管宴大臣的官職。大材小用,近乎羞辱。原本反對對洋人一味退讓,籤條約的御前大臣肅順卻一反常態,提醒滿朝文武,英國人、法國人不是太平軍,不是陳玉成,打跑了就跑了。洋人不是山大王,沒那麼容易。表面看來,肅順變得清醒起來,內裏的原因是僧格林沁、勝保是恭親王栽培,用過的人,肅順不想叫給恭親王重新執掌軍機的機會,以便自己把持朝政。僧格林沁、勝保想見見恭親王,恭親王卻因沒有旨意,不能結交外臣。空有一身才幹,卻只能當個閒散王爺,其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卓秉恬心灰意冷,告老還鄉。不想卻被幾個蒙面人劫殺,幸被恭親王派來的人救下。當撕開一死了的蒙面人的外衣時,發現了裏面的黃馬褂。恭親王明白,自己的王府大牆如同中軍大帳,圍帳後已佈滿了刀斧手,自己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他提醒家人要如此這般。


    第4集

      打了一場勝仗,英法聯軍並沒有退兵。滿朝文武一時亂了方寸,有的説該繼續跟洋人打下去,有的則感到凶多吉少。肅順又恢復了原來對洋人的態度,説洋人是銀樣蠟槍頭,打也無妨。並提出一鼓作氣廢除以往簽訂的條約。百姓們知道清兵打敗了洋兵,也都覺得洋人沒什麼。洋槍洋炮也打不透咱們的鐵步杉。一時間有關洋人的笑話到處傳説着。有的還把笑話當成了真事,等待着到時候抓倆洋人養着玩兒。僧格林沁、勝保向恭親王問計,恭親王説,以戰迫和。對洋人開戰,廢條約為時尚早。不能為一時的痛快,招惹麻煩。恭親王的話自然沒人肯聽,咸豐對肅順言聽計從,廢除了與俄國簽訂的條約,罵走了俄國使臣那提耶夫。君臣二人着實出了一口惡氣。他們哪裏料得到,塌天大禍就要來臨。那提耶夫一行人騎馬來到了通州八里橋,觀察地形。兩個化裝成行商模樣的人,也騎馬跟出了城,不遠不近地尾隨其後。幾天後,那提耶夫又出現在停泊在吳淞口的英法聯軍的軍艦上。毫無疑問,他們在策劃着一個更大的陰謀。兩個商人模樣的人把觀察到的一切,告訴了僧格林沁、勝保。原來這兩個人是恭親王差遣的。僧格林沁、勝保急忙進宮,想把聽到的消息奏報咸豐。不料咸豐正在為師傅杜受田的亡故而傷心。二人趕到軍機處,肅順一夥人也在為杜師傅的喪事忙碌着,無暇聽手下敗將,英法聯軍的消息。肅順本來有幾分關注,當聽到消息來源於恭親王時,又猜疑這是恭親王要重掌軍機的計謀。他決計利用為杜受田辦喪事之機叫咸豐想起當年兄弟倆嫡位之爭的往事,提防恭親王。這一招,果然奏效。康慈太妃(靜貴妃)病重,她惦記着身後之事。惦記着當年咸豐對自己的承諾。她見不到日機萬理的咸豐,親生兒子恭親王也因得不到旨意而不能進宮。慈禧來看老貴妃,得知此情後,當即越權做主宣恭親王進宮。此事叫恭親王感激萬分,從此對慈禧恭敬有加。與此同時,英法艦隊的旗艦上,額爾金、葛羅、巴夏禮正站在一張地圖旁策劃着進攻天津,圍困北京的計劃。慈禧私自放恭親王進宮之事惹怒了咸豐,在加上肅順等一通肺腑之言,他決定要處罰不守規矩的慈禧,不料慈禧一番話竟使他良心發現,深夜去探望病中的康慈太妃。


    第5集

      僧格林沁、勝保終於見到了咸豐,不料咸豐對英法聯軍和俄國人的陰謀不以為然。卻對他們與恭親王的關係大為警惕,提醒他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國是憂心忡忡的恭王終日以垂釣打發日子。一個偶然的機緣,福晉的賠嫁丫頭瑞竹的一番安慰話引起了他的注意。英法聯軍啓航北上。與此同時,咸豐卻因幾個老臣給杜師傅擬就的諡號大發雷霆。羣臣感到不解,議論紛紛。更有甚者,咸豐竟然下旨叫恭親王到杜受田宅邸,代朕設祭賜封,扶柩歸裏。恭親王“愉快”的接旨。對此,咸豐卻大為疑慮:老六真的把過去都忘了,還是忍辱負重。一些原本視恭親王為希望的老臣們見恭王如此懦弱,言語中流露出失望。恭親王聽到,內心很痛苦,卻不得不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康慈太妃病重到了彌留之際,在病榻前守着的竟然是慈禧,她的良苦用心,只有一個人明白,那就是恭親王。但他們誰也沒對誰説過什麼,聰明人之間,半句話都是多餘的。咸豐來到病榻前,半昏迷狀態的老太妃一把拉住他,説有話要説。原來,康慈太妃錯把咸豐當成自己的兒子恭親王,她把藏在心底多年的話都説了出來。咸豐聽罷,大為震驚,他一頭跪倒在老太妃的牀前,泣不成聲。原來太妃死了。恭親王求見咸豐,請求給太妃加尊號為太后。咸豐一邊感激太妃對自己的撫養之恩,一邊又推拖着不辦。全然忘了自己當年爭嫡時對老太妃的承諾。英法聯軍的軍艦離天津口岸還有一海里,已進入大炮的射程。士兵們已各就各位。軍情傳到紫禁城,肅順卻認為洋人是虛張聲勢,沒什麼可怕的。咸豐也覺得只要洋人在海里就還遠着吶,不足為慮。與此同時,僧格林沁、勝保等武將們都在燈紅酒綠之處,狎妓聽戲。洋兵的炮聲鎮醒了他們,倉促應戰,自然是不敵對手。轉眼間,洋兵已從天津推進到通州八里橋,北京城危在旦夕。肅順不再言戰,忙差人去與洋人談判,不想幾撥談判使節都被洋人趕回來。有大臣提到叫咸豐御駕親征,激起官兵和百姓們的士氣。肅順卻提出叫咸豐離開京城,巡幸熱河。有咸豐在,肅順就能持朝政。老七醇親王與羣臣們跪在午門外懇求咸豐不要離開京城。他的想法與別人不同,他怕咸豐離京之前想起明朝“土木之變”的典故,進而懷疑他這個御弟。其實,咸豐確實想到了土木之變,但主角卻不是七王爺,而是恭親王。已經能聽到洋兵的槍炮聲了,北京城裏亂成了一鍋粥。


    第6集

      慈禧仍在盡最大努力勸説咸豐別走,當然不是想叫咸豐領着抗洋兵,她也想到了土木之變,想到了恭親王,想到了自己兒子未來的地位。不料卻被肅順等以後宮不得干政的祖制而阻止。慈禧無言可對,但內心恨透了肅順。看着自己的兒子,她想到了鰲拜。慈禧的話引起了咸豐的警惕,他決計不走了。此舉急壞了肅順等人,他們無論如何也料不到叫咸豐改變主意的是慈禧。肅順得知要去質問慈禧,別人拉住了他,告訴他慈禧不是個尋常之輩,招惹不得。此後,在肅順政敵裏又加上了一個皇貴妃。儘管他有所警惕,但還是低估了這個女流之輩。站在北京的城樓上已然能看見洋兵騎馬帶起的煙塵。紫禁城內的君臣們還在為咸豐是否要巡幸熱河掂量着,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還難掰扯。英軍前敵指揮官巴夏禮來到清軍大營下最後通牒,僧格林沁竟要求與巴夏禮比試弓馬,摔跤。巴夏禮被迫應戰,自然不是僧格林沁的對手。僧格林沁跟洋人交戰以來的第二場勝利,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更有甚者,咸豐竟然下旨扣押巴夏禮,理由是擒賊先擒王。恭親王得知此情,大為震驚。大罵肅順一夥,出餿主意。英法提出抗議,説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叫咸豐放了巴夏禮。咸豐自然不理會小鬼子的叫喊。他要以此事叫恭親王,叫滿朝文武,叫洋人們知道,當今的天子不是軟弱可欺之輩。慈禧聞聽此事,嚇得跌坐在地上,她感到擒賊擒王計策在洋人身上管不了用,只能適得其反。果然,洋兵們的進攻更加猛烈。清軍潮水般地退下來。僧格林沁連老本都拼光了,他叫勝保快去見駕。此時,咸豐正自在辭廟,拜別列租列宗。肅順為了掩人耳目,讓咸豐順利出逃,慌稱咸豐要御駕親征。咸豐走了,總要留一個宗室近支支撐危局。數來數去,只有恭親王能當大任。但咸豐沒忘“土木之變”,一時難以舉棋。肅順等軍機大臣也在議論着此事,有人提出恭王是心腹之患,不能留京,捆也要把他捆到熱河去。肅順卻覺得要留下恭親王,眾臣感到驚詫,肅順一番話,叫大家對他佩服之餘,感到一陣寒意。在肅順建議下,咸豐終於決定叫恭親王留守京城。當然,也為可能出現的“土木之變”佈置下留守京城的兵馬。恭親王稍有不甚,就有性命之攸。


    第7集

      恭親王接到咸豐的手諭要他與洋人周旋。而此時的洋人是貓,大清不過是隻耗子,周旋的結果,或是被吃掉,或是簽下城下之盟。恭親王知道,喪權辱國的千古罵名從他留下的那一天就背定了。但皇命不可違。更深層的原因是,即使喪權辱國,大清江山是愛新覺羅氏的就成。作為大清的王爺,國難當頭,國家的利益遠比不上愛新覺羅氏的利益。英法聯軍沒有直接攻進北京城,因為他們的侵華的目的不是佔領某一座城市,而是謀求在華的最大利益。為了恐嚇大清的咸豐,一把火燒了圓明園。逃跑的咸豐看不到紅透天際的大火,留守的恭親王卻看得到,怒髮衝冠,他匹馬單槍衝出城,不料被一箭射中。原來,命軍士射中恭親王的是他的岳父桂良。目的是阻擋恭親王逞匹夫之勇。他對恭親王説,要真能以一人之勇救得天下,也不會有今日之難。他讓恭親王別忘了自己的使命和京城的百姓。恭親王痛哭嚎啕。遠在熱河的咸豐聽説圓明園被燒,連聲大喊“奇恥大辱”,急火攻心病倒了。他傳旨僧格林沁就地正法巴夏禮,以報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仇。為此,慈禧説出了一番很有見地的話,卻遭到了以遵守祖製為準則的慈安皇后的喝斥。與此同時,英法聯軍送來要求籤訂城下之盟的條件。除了全面修約,認定天津、南京條約的續加條款,英法談判代表帶兵進京外,還有一條,就是要釋放巴夏禮和隨行人員。否則,血洗京城。為此,恭親王趕到刑部大堂,來提巴夏禮。誰料,巴夏禮沒了蹤影。原來,大臣文祥怕僧格林沁帶旨而來,巴夏禮人頭落地,就更不好收場啦。抗旨不尊,有殺頭之罪。恭親王告訴文祥,把罪過都推到他身上。恭親王終於放了巴夏禮。放了巴夏禮,肩負咸豐秘密使命的寶鋆和沈兆霖懷疑恭親王與洋人有秘密交易,他們暗中佈置軍隊,準備對恭親王動手。恭親王對在京留守的大臣們説,自己要與洋人談判。僧格林沁,則要與洋人決一死戰。恭親王一番話,叫僧軍門只得把大刀砍在石頭上。與此同時,熱河臨時軍機處,幾位軍機得知恭親王要與洋人談判,放走了巴夏禮,義憤填膺,大罵恭親王賣國、抗旨。決定向咸豐參奏。


    第8集

      恭親王忍受屈辱開始籌劃與洋人談判的法碼。槍炮下的談判又能有有法碼。頂着賣國賊的名聲,為的就是留下象徵着大清江山北京城、皇宮、太廟。恭親王內心的苦悶、痛苦不是一兩句話能説出來的。他只能對紅顏知己瑞竹姑娘透露一二。對於肅順等人的參奏,咸豐拿不定主意是該懲處恭親王,還是默許恭親王。慈禧和慈安的一席話叫咸豐似乎明白怎麼辦對自己更有力。他傳旨告訴恭親王,答應洋人條件,叫他們趕緊滾。暗中,他又與肅順商量,給寶鋆和沈兆霖下了一道密旨。他怕洋人,更怕自己的六弟。因為,洋人不會來中國做皇上。不想,隔牆有耳。慈禧在帳後全聽到了。次日,慈禧跟咸豐説要散散心,出了宮。肅順不放心,差人暗中跟着,不想那盯梢竟鬼使神差,調戲婦女,被人打了一頓。在一家茶館內,慈禧跟掌櫃的閒聊了一會兒。恭親王在府中與人商談和洋人談判事宜。一護衞引一商人模樣的人進來,恭親王顯然認得此人,忙讓左右退下。寶鋆交給沈兆霖一份六百里加急的旨意,黃箋上明顯是肅順的筆跡。沈兆霖看罷,大吃一驚。咸豐叫他們立即動手,免得叫恭親王與洋人聯了手。恭親王提前來到禮部衙門,準備與英法聯軍的代表談判。儘管他知道所謂的談判不過是好聽一些,其實就是來無條件接受不平等條約。恭親王一進衙門就覺得寒氣逼人。他叫人傳來寶鋆和沈兆霖,對他們説,皇上有什麼旨意,你們要及早不趕晚。免得叫洋人誤會,引發大的亂子。寶鋆、沈兆霖知道恭親王看破了他們的計謀,忙跪下説出了自己的兩難心情。恭親王沒有怪罪他們,他説,你們只是兩難。而我是千難萬難,還要背上千古罵名啊。你們要是一刀真把我殺了,我反倒一了百了啊。可是我不能死,我姓愛新覺羅。他説着拿出一把手槍,抬手射中了一隻飛過的烏鴉。接着交給寶鋆,告訴他,一會兒與洋人談判時,自己如有一絲一毫借重洋人篡位之言,寶鋆可當場打死他。但是埋伏的士兵必須撤除。恭親王的一片良苦用心,引得寶鋆、沈兆霖伏地大哭。


    第9集

      恭親王終於與洋人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洋人答應“將於二十天內撤出北京,三個月之內,退還廣州。”中國、北京城終於換來了屈辱的安寧。此時竟有一些留守大臣去恭親王府賀喜。説恭親王獨撐危局,拯救了大清。當他們見恭親王時,恭親王正跪在祖宗影像前失聲痛哭。痛定思痛,為了與洋人更好的打交道。恭親王往熱河行宮上摺子提出設立總理各國事物衙門。此事引起了肅順等的猜疑和警惕。他們懷疑這是恭親王要與軍機處抗衡,百般阻撓。慈禧知道此事後,竟説動了咸豐:“恭親王所擬總理各國事物衙門章程,一律照準。”洋兵撤出京城,熱河行宮熱鬧起來,大肆慶祝,彷彿取得了勝利。病中的咸豐也有了幾分精神,下旨意封賞恭親王。肅順等當初給咸豐出主意,叫恭親王留守京城,目的是借洋人的刀殺恭親王;他若討好洋人,咸豐定不會饒過他。然而,眼前發生的一切跟他們所想相差甚遠。不過,他們並不着急。他們覺得,只要把咸豐控制在熱河,讓兄弟倆不能相見,日久生隙。恭親王眼前的得意的勢頭馬上就會過去。恭親王並沒得意,他知道咸豐的猜疑不會消失,在加上肅順一夥的進言。自己隨時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為此,他擴充自己的勢力,拉攏寶鋆、沈兆霖和文祥等人,請他們一同協辦總理衙門事宜。另外,他任用一些非科考出來的人才,看起來是不拘一格為朝廷選拔官員,實際是因為這些人不讀四書五經,腦子裏沒有根深蒂固的愚忠。用起來得心應手。果然,咸豐在肅順的煽惑下,對恭親王總是有幾分不放心。連做夢都夢見老六要奪自己的權。他下旨設一支人馬在古北口,沒旨意,不能放過京城來的一兵一足。肅順還密令寶鋆,叫他加強九城巡防,文武官員進出京城,先要到巡防衙門簽字畫押。面對熱河方面的種種戒備,恭親王以退為進,提出交出總理衙門大權,並上了陳情摺子,請咸豐迴鑾。他的大度和一片忠心使留守眾臣深為感動。他們與恭親王上下一心,共進退。


    第10集

      咸豐原本擔憂恭親王在京城發生“土木之變”,接到恭親王請駕回鑾的摺子,心裏的石頭算落了地。慈禧的話更使咸豐放寬了心。行宮內,一片繁忙,大家都準備着回京城。肅順得知咸豐要回鑾,感到不妙。因為此時迴鑾,如日中天的恭親王一定會把他這個軍機首輔擠下台。他當面向咸豐説了一番肺腑之言,咸豐聽罷,禁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後脖頸子。他怎麼想,怎麼辦覺得老六的“迴鑾”暗藏殺機。於是下旨,不回京城了。慈禧料到一定有人對咸豐説了什麼,她巧妙地問咸豐身邊的太監王德貴,不料,王德貴已被肅順收買了。一問三不知。慈禧怒火中燒,又無可奈何。咸豐將宮中珍藏《平復帖》賞給了恭親王。桂良聞知大喜,覺得咸豐終於理解自己的六弟了。而恭親王並不這麼看。不僅如此,反倒多了幾分擔憂。一番話説出,桂良嘆道,最知皇上心的還是恭親王。肅順深知咸豐反覆無常,也許一夜之間就會變主意,迴鑾。更要命的是咸豐身邊有個慈禧,他覺得這個女人早晚會把他真實的用意揭穿。於是他下了兩步棋:一、命人回京把最好的京戲班兒請來,名角一個都不能少。二、在熱河、蒙古地區選絕色佳人進宮。他要叫咸豐樂不思蜀,遠離慈禧。慈禧看破肅順的詭計,去找慈安皇后,請她出面勸説咸豐。誰料,慈安非但不管,還訓斥了慈禧一頓。慈禧氣不打一處來,又不好發作。回到自己的住處,聽見一宮女唱歌,遂叫人痛打該宮女。這時,一個小太監走過來,幾句話説破了慈禧的心病。慈禧本欲懲罰他,轉而一想,這小太監如此聰明,倒是個可用之才。於是問道:“你叫什麼?”小太監回:安德海。洋人公使要面見咸豐,一些協議也要等咸豐定奪。恭親王只得再催咸豐迴鑾。肅順藉機對咸豐説,越催越有鬼,萬不要上當。秋風葉落,恭親王的心涼透了。瑞竹過來幫他披上了衣服。


    第11集

      咸豐白日看戲,夜晚去肅順給新修的四春樓。四春樓內有新選進宮的佳麗。漫説是慈禧,就是慈安也難以見到咸豐了。咸豐身體原本就有病,如此折騰,離死就也不遠了。此時,慈安才感到事態嚴重。她跟慈禧商量,慈禧説,慈安必須親自出面勸説皇上。恭親王連着送來了幾道六百里加急的摺子,大都被肅順壓下。一天,摺子被送到戲台。肅順還要攔,慈禧頂着不守祖制的罪名接下給咸豐唸了一遍。怎奈咸豐心思都在戲上。非但不聽,在肅順的挑唆下對慈禧大加斥責。終日的“勞累”咸豐病倒了。太醫忙着救治,肅順則關心咸豐的病情到了什麼地步。他下令,不許任何人接近咸豐。包括慈安。特別要警惕慈禧。另外,皇上説的每一句話,包括夢話都要先告訴他,不許傳到外面。行宮裏立即緊張起來,人人自危,不知該怎麼辦。慈禧一邊考慮怎麼樣見到咸豐,一邊叫人看好自己的兒子,以防被肅順等人謀害。肅順封閉了通往京城的路,以防把咸豐病重的消息傳出去。與此同時,北京已知道咸豐得了病,但病得什麼程度卻不清楚。大家聚集在恭王府商討對策。恭親王説,凶多吉少。並説熱河一定出了大問題。他決定,去熱河看看虛實。因為沒旨意不能去,恭親王叫馬上擬折請旨。大家擔憂摺子會被肅順扣押。恭親王説該怎麼送就怎麼送。説自己自有辦法送到皇上面前。大家感到疑惑,但誰也沒敢問。深夜,通往熱河的古北口,一對駝隊順利通過官兵的盤查。次日,慈禧又藉故出了宮,來到了那家去過的茶館。


    第12集

      果然,恭親王請旨去熱河行宮的摺子被肅順等扣押了。肅順説,就是叫全北京城人都來,就是不能叫恭親王來。他怕咸豐見着親兄弟來個臨終託孤,如此一來,他幾年苦心經營的勢力就全完了。能不能活都説不定。在慈安的據理力爭下,肅順不得不讓其去見咸豐,但總是安排人監視着慈安的一舉一動。慈禧幾次提出要帶兒子載淳看望咸豐,都被拒絕了。咸豐在病中叫肅順擬旨,立載淳為太子。對此,肅順封鎖了消息。他怕慈禧知道,利用自己的兒子做文章。但他哪裏知道,咸豐的話音未落,消息已傳到慈禧的兒朵裏。慈禧命身邊的人看好太子,沒她的話不許離開。恭親王接到上諭,咸豐説身體虛弱,不能批摺子,不能見人。京城留守的大臣們一看就知道是肅順假傳旨意。萬分焦急。只有恭親王沉得住氣。他叫屬下做準備,説過不了三天,皇上就會有旨意叫他去熱河見駕。大家感到不解,又不便問。眼看着咸豐不久於人世,肅順異常興奮。咸豐一旦駕崩,小皇上年幼,他就可以獨掌朝綱。雖然恭親王是心腹大患,但只要把他穩在京城,就可萬事大吉。太監王德貴送來一個消息,肅順大驚失色。原來,慈禧通過慈安竟得到咸豐的召見。慈禧的一番話叫咸豐將信將疑。還有令肅順更想不到的是,慈禧竟親手交給咸豐一份恭親王的請旨摺子。京城到熱河封鎖得連個鳥兒都飛不過去,摺子怎麼進的宮,如何到了慈禧手中,肅順百思不解。但他明白慈禧是個比恭親王更難斗的人。只要咸豐一死,第一件事就是殺慈禧。慈禧在緊鑼密鼓地安排着自己的事。肅順來到咸豐的病榻前講了漢代鈎弋夫人的故事,他大膽地説出對慈禧的擔心,並叫咸豐當機立斷,除掉慈禧。這一切都被慈禧收買的小太監崔德貴聽到。


    第13集

      慈禧得知肅順要讓咸豐殺她,感到內心極其悲涼。安德海勸她跑,慈禧拒絕了。此時,她想到了恭親王。是否除掉慈禧,咸豐拿不定主意,找慈安商量。慈安不同意除掉慈禧。説師出無名,將來也不好向太子交代。咸豐也説殺一個給自己生了兒子的貴妃,於心不忍。恭親王焦慮不安地等待着熱河的旨意。他想,咸豐一定收到他的請旨摺子了。只要能去熱河,肅順就休想獨攬朝綱。咸豐的病越來越重,看着恭親王的請旨摺子,他驀地哭起來。他大喊着要見六弟。肅順一邊封鎖着咸豐要見恭親王的消息,一邊擬定着顧命大臣的名單。他還強調要用硃筆謄寫,註明是咸豐的特諭。咸豐一旦臏天,立即宣示天下。與此同時,京城留守大臣聚集在恭親王府,焦急地議論一旦咸豐臏天,誰來輔佐幼帝之事。大家已意識到肅順之所以阻擋恭親王去熱河,就是怕咸豐把輔佐幼帝的重任交給恭親王。恭親王不去,肅順就要篡權。可是咸豐的旨意還沒到,也只能是乾着急。彌留之際的咸豐遲遲見不到恭親王,意識肅順已經控制了熱河行宮,意識到自己兒子的危險。危機時刻,他想到了慈禧,認為她一定有主意。他傳旨見太子,他料到慈禧會利用這個機會進宮的。果然,慈禧巧妙地利用太子“抽羊角瘋”的機會,在慈安的幫助下進了宮。因為肅順在場,咸豐有些話不能明説,夫妻對面只能以目傳情。在慈禧的提示下,咸豐靈機一動,拿出了兩方印章,交給慈安和慈禧,肅順乾着急卻不能阻擋。這兩枚印章一枚印着“同道堂”,三個字;另一枚印着“御賞”。


    第14集

      “同道堂”是交給太子載淳的,因載淳太小,暫且由慈禧保管;“御賞”給慈安。咸豐還特別交代:“載淳還不能親政,在他親政之前,所有上諭行文,都要鈴上這兩枚印,才能頒行天下。”慈安、慈禧含淚接過。慈禧深知咸豐的良苦用心,一番話叫咸豐頻頻點頭。肅順要除掉慈禧的心更強烈了。咸豐交代完後事,嚥了氣。行宮內一片哀鳴。寢宮外,慈安、慈禧和載淳及隨扈的王大臣們已經來到了,低首站在兩旁。肅順把事先準備好的“大行皇帝”遺詔拿出來:“大行皇帝遺詔:‘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硃諭,皇長子載淳,著立為皇太子,特諭。’”對此,眾臣早已猜測到了。大家二話沒,給新皇上叩頭。接着肅順又拿出了第二道遺詔。眾臣回頭一看,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院子已被士兵圍了個水泄不通。這第二道遺詔是:“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硃筆,著派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特諭。”眾臣意識到這是肅順等私擬的假詔,一老臣出列質問遺詔的真偽,不等話説完。一將軍上抽刀砍死了該老臣。大家敢怒不敢言。京城內,大臣們炸了窩,他們認為如果是咸豐的遺詔,顧命八大臣裏一定會有恭王爺。大家要明發奏章,叫肅順等出示咸豐的硃筆。恭親王卻叫大家“好好擬寫各自的請安摺子,包括我。記住,字裏行間,要謙恭謹慎,温純敦厚,不可流露出半點不屑之意,更不能劍拔弩張,出言不遜。”恭王葫蘆裏賣的什麼藥,誰也猜不透,但大家都知道這決不是真心話。肅順為防備恭親王發難,接連調遣幾路人馬,隨時打進京城。


    第15集

      肅順接着又下了第二道“旨意”:在京的王大臣,只在太廟祭祀,一律不準到熱河奔喪。目的就是隔斷熱河與北京的聯繫,不讓恭親王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外國勢力也在關注中國的局勢,他們覺得一個六歲的孩子當皇上是開玩笑,必要時,準備武裝干涉中國的內部事物。恭親王也察覺到了洋人的動態,他下令,一有洋人北移的舉動,立即報告,並按照事情最壞的結果,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有了“同道堂”,有了“御賞”兩枚印章,慈禧覺得該藉助鍾馗打打肅順這個小鬼兒了。她找慈安商量,不能叫肅順為所欲為。慈安雖然也覺得肅順過分了些,但想到咸豐的梓宮還沒回到北京,怕再起是非,沒有立即答應。慈禧覺得只有叫慈安真正受到了威脅,才起作用。於是心生一計。肅順加緊培植自己的勢力,各省、州、府道都安插了自己的人。以便回到北京後與恭親王爭個高低。同時,他也在琢磨着怎麼樣置慈禧於死地。一天夜裏,慈安的住處進了賊人,雖然是有驚無險,但也把慈安嚇得七魂出竅。事後,慈安發現屋內的東西竟一樣沒丟。於是,慈禧對慈安説了一番叫其意想不到的話。慈安下決心,要對肅順等採取措施。次日,她叫來了肅順問話。慈禧也向兒子載淳一字一句的教導了幾遍,然後叫太監用托盤託了“同道堂”上了大殿。慈安向肅順問大行皇帝的喪儀之事如何安排。肅順以這是顧命大臣份內之事,回絕了。慈禧拿出“同道堂”質問肅順等人,皆遭到鬨笑。慈安這才醒悟,看透了肅順的野心。洋人的軍隊集結的消息傳到了恭親王處,他趕緊召見外國使節周旋,暫時死使洋人停止了行動。


    第16集

      受了肅順等的羞辱,慈安異常氣憤。她想叫隨駕來熱河的五爺奕誴和七爺奕懁來幫着出口氣,不想二位爺氣沒出了,反倒遭到肅順等奚落。慈禧覺得此時此刻只要儘快叫恭親王來熱河商討大計,但肅順封鎖得連只鳥兒都過不去,漫説人了。慈安説莫不如找一個武林俠客闖過關去。七爺説,即便闖過關去,一介武夫也難當大任啊。慈安抬起手來擦淚水,露出了當年恭親王福晉送的那隻玉鐲,慈禧眼睛一亮,心生一計。但她沒有當場説出來。慈禧叫來安德海,接給了他一個絕密的差事。當夜,古北口關,一羣要衝關進京,身份不明的人與清兵殺得難解難分。關裏關外亂成了一片。肅順當夜得知此情,覺得此事定與熱河行宮內有關,他甚至想到了慈禧。他叫大太監王德貴去找安德海,想從安德海口裏打聽點慈禧這幾天有什麼異常舉動。不料,王德貴回來説,安德海失蹤了。肅順大驚失色,他“下旨”六百里加急給北京的寶鋆和沈兆霖,叫他們嚴格查訪進京的每一個人,如有熱河行宮的人,不論是誰,官職大小,一律扣押。寶鋆與沈兆霖忙將此事報知了恭親王。恭親王説,兩宮皇后和皇上危在旦夕啊!不是萬不得已,不會差人冒險闖關進京。寶鋆、沈兆霖明白了恭親王的意思,當即表示要抗旨不尊。恭親王説,凡是北京方面出的差錯,日後都由我來承擔。我的忠心,兩宮太后和皇上是不會懷疑的。九門守城將士得令,三日之內,無論白天,黑夜,城門不得關閉,不得盤查任何進城的人。與此同時,肅順派人以護駕兩宮皇后為名,派兵包圍了慈安和慈禧的住處。目的就是切斷慈禧與外面的聯繫。慈禧自然明白肅順的用意,她突然對肅順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事事順着顧命八大臣的意思。這下反倒叫肅順等糊塗了,他們猜不透慈禧的意思,不知她是“歸順”了呢,還是另有陰謀。


    第17集

      肅順為了徹底消除恭親王的勢力,也為了試探一恭親王的對顧名八臣是否真像請安摺子裏所言,遂下了一道“聖旨”,裁除了總理各國事物衙門。鑑於肅順等挾天子以令諸侯,攪得朝野渾天黑地。在京的王大臣們勸恭親王不如自立為帝,以挽危局。恭親王拒絕了。一輛拉草料的馬車進了城,安德海從草裏鑽出來。他感嘆地説,早知城門洞開,何苦要藏呢。白搭了五兩銀子。安德海終於見到了恭親王。拿出了慈安的那隻玉鐲。肅順連日做惡夢,夢見恭親王自立為帝。為了探聽恭親王的虛實,他商議大行皇帝梓宮回京事宜為名叫恭親王來熱河。到時候只要發現恭親王有一絲反判之心,就地扣押。在京的大臣們勸恭親王不要去熱河,恭親王勸大家放心,並説自己正好有大事要去熱河呢。恭親王日夜兼程來到熱河。恭親王哭祭完大行皇帝,來見肅順。令肅順沒想到的是,恭親王除了説些與皇帝的兄弟之情外,就是對肅順的感謝。感謝他這些日子的辛勞。顧命八大臣對恭親王看法發生了轉變。慈安怕引起肅順的疑心,決定不見恭親王。慈禧卻説此時見六弟合情合理,不見倒顯得有鬼。於是兩宮皇后傳話要見恭親王。有人提到恭親王和慈禧見面,會有陰謀。肅順不以為然。只是派了兩個心腹太監監視着叔嫂間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結果,恭親王見到慈安、慈禧只説了會兒池塘裏的金魚。肅順聽到太監的稟報,疑心又起:“太不正常了。”他決定再想個辦法試探一下恭親王。


    第18集

      當夜,熱河行宮護軍統領深夜去見恭親王,傾訴了對肅順專權的不滿,説願意聽從恭親王的調遣,清君側。不料,被恭親王斥責了一頓。恭親王説,顧命八大臣輔弼幼帝是大行皇帝遺詔,為臣者只有尊從。大清內外交困,要緊的是穩定。果然,肅順對恭親王有了一些放鬆。但仍存有戒心。恭親王更是處處小心,因為他知道,稍有不慎,就會叫肅順編織罪名殺了頭。他與兩宮太后已然商議好了對策,當務之急是穩住肅順,自己能儘快回到京城。五爺奕誴請恭親王吃飯,恭親王説一定要有八大臣都在,自己才能來。此話氣得五爺把一桌飯菜抬出去餵了狗。七爺見狀,一番話使五爺醒悟了。覺得自己險些幫了倒忙。恭親王請肅順等八大臣及五爺、七爺喝酒。宴席上一再替脾氣暴燥的五爺向肅順等賠不是。肅順也對恭親王留京獨撐危局大為讚揚。看不到絲毫劍拔弩張之氣。誰料,五爺醉後的一句話提醒了肅順,使看出了端倪。他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借狩獵之機射死恭親王。不想恭親王不離肅順左右,並給肅順講起了當初與四哥在南苑狩獵時的往事,説起了四哥的仁義之心。與此同時,慈禧也叫七爺速帶人去圍場,見機行事。肅順見不好動手,只得做罷。一計不成施二計,肅順等又策劃在恭親王回京的路上刺殺他。慈禧料到肅順饒不過恭親王,一定會再想法子除掉。慈安和七爺的意思是叫恭親王逃走,慈禧説逃走不但會壞了大事,最終也得成為肅順的刀下鬼。驀地,她想出一條妙計。叫人傳肅順立即來,説有大事要單獨和他商議。慈安和七爺聞言,一下蒙了,不知慈禧要演一出什麼戲。


    第19集

      殺恭親王的人已經上路了。慈禧見到肅順先是哭了一陣,把肅順弄得不知所措。接着慈禧對肅順説起了恭親王當初與先帝爭太子未遂之事,並説恭親王對此一直耿耿於懷,時有篡位之心,眼下剩下我們孤兒寡母的,他只要回到北京就可能借助洋人,登上太和殿。與其放虎歸山,不如除掉他,以絕後患。肅順聞言心內大驚,他無論如何想不到慈禧會説這樣的話。接着,慈禧又説了一番令肅順不得不信的話。肅順回到軍機立即命人把截殺恭親王的人叫回來。説不能殺了恭親王。另幾位顧命問起原因。肅順道,恭親王是道光爺封的王,連先帝都沒殺他的權利,慈禧不下懿旨,只是口頭叫咱們殺恭親王,分明是借咱們的手除她的心腹之患;同時又攥住了咱們的誅殺皇子的把柄。日後咱們稍有不恭,她就可殺咱們的頭。這叫一石雙鳥。恭親王得知慈禧的這條險招妙計後,大為讚賞。同時,也對慈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感到,除掉肅順,自己往後的日子也好過不了,肅順不但此時不想殺恭親王,他盤算着就是日後也不能殺,他要用恭親王挾制兩宮,特別是慈禧。於是,他差人去秘密見恭親王,告訴了慈禧要殺他的消息。恭親王先是不肯回去,説要等着慈禧動手。後在顧命大臣端華和載垣的勸説下,決定回京。為了徹底打消肅順等的疑心,表明自己沒有權力慾,恭親王提出京城有一些大事需料理,請顧命大臣回去一兩個。果然,肅順高興地答應了,他叫端華、載垣一同回去。為了打消恭親王對他的疑心,他叫把五爺奕誴也帶回去。恭親王終於回到了京城,回到了恭王府。看到了瑞竹為企盼他平安回來而編織的盤長兒(中國結),內心一陣感動。瑞竹説,回到家就可以安靜地呆幾天了。恭親王感慨地説,“我姓愛新覺羅氏,我是欽封的和碩王爺,我的家只能是大清江山啊!可這個家越來越亂啦!”家人來報,桂良桂老爺有要事要見王爺。


    第20集

      桂良告訴恭親王,端華和載垣派人去了步兵統領衙門,還要去內務府藥了所有府庫的鑰匙。九城巡防他們也要接管,各城門首領也叫去了。各部的官印也一律封存。  寶鋆和沈兆霖也來了,説部下不滿二顧命大臣的做法,要動手關起他們,就等恭親王的一句話。恭親王告訴大家,“忍、忍、忍。抓了他們,肅順就要挾迫太后,皇上,以令諸侯,事就鬧大了。一定要等端華和載垣向熱河報告了平安,梓宮順利起駕以後再説。”不想摁着葫蘆起了瓢,五爺奕誴那兒出了事。原來,軍機處要收回五爺所屬的權力。五爺怒火中燒,把端華派去傳達軍機處旨意的人扣了起來。端華、載垣聞知大怒,帶着家丁,氣勢洶洶來五爺府問罪。不想沒鎮唬住五爺,反倒叫五爺給綁了起來。此時端華、載垣才明白中了恭親王和慈禧的計。恭親王聞訊連忙採取補救措施,命勝保等人守住通往熱河的關口,不讓消息泄露出去。與此同時,熱河的咸豐的梓宮已經在殿前安放停當,兩宮已經準了啓程回京城吉辰。但肅順卻遲遲沒下令啓程。他在等端華、載垣的平安消息。恭親王得知此情,叫人去大牢勸説端華、載垣寫一封平安信給肅順。端華、載垣明白,肅順得不到他們平安的消息,是不會啓程迴鑾的。只要肅順不離熱河,他們就有救。二人商議後決定,回絕了給寫肅順寫平安信。五爺聞知,帶着刑具進了大牢。傢伙一擺上,端華、栽垣就嚇得尿了褲子,乖乖地寫了信。但他們在信上留了一個暗示肅順的記號。誰知,一向心細如絲,敏感異常的肅順一時竟沒看出來。熱河,起駕回鑾。


    第21集

      梓宮行駕到了密雲。肅順命停駕住下。夜晚,瑞竹無意中講了一故事叫恭親王警覺起來,他忙叫寶鋆、勝保、沈兆霖等到五爺府議事。慈安眼看到了密雲,有些興奮,連飯都不想吃了,只喝了些粥。慈禧也同樣興奮得吃不下飯,但她意識到此時更要格外小心。她怕肅順看出破綻,特意多要了些飯。但手下小太監的一個經意的舉動叫太監總管王德順看破,傳到了肅順處。快要睡下的肅順聽了王德順的敍述後,覺得有些異常。當王德順説到兩宮的氣色有些興奮時,似乎想起了什麼。五爺府內,恭親王一再問大家端華、載垣的信有沒有手腳,大家都説看不出。他説不管有沒有,肅順離京城越近,疑心就會越大。説不能等到梓宮行駕回北京再動手了,行動要提前。接着,他吩咐如此這般。果然不出所料,肅順的提醒叫他的屬下想起了端華、載垣信裏的破綻。肅順聽説,驚呼大事不好。深夜,恭親王、勝保親自帶着一隊騎兵向密雲飛奔。肅順帶着一隊親兵包圍了兩宮太后和皇上住的院子。説有話要問兩宮太后。他當面揭穿了慈禧和恭親王的陰謀,叫她們立即擬個旨賜恭親王死,並要求蓋上“同道堂”和“御賞”兩枚印。慈禧大聲斥責肅順謀反。肅順叫人拿過兩條白綢子扔給兩宮太后。這時,恭親王抱着道光爺賜的白虹刀從屋裏走了出來。肅順一見,情知大事不好,舉劍上前刺向慈禧,恭親王舉起白虹刀把肅順的劍磕了出去。剎時,四下火把刀槍一片。


    第22集

      梓宮的鑾儀終於回到了北京。眾臣皆舉起條陳,重處八大臣,整肅朝綱。慈禧恨不得立即處死肅順等八大臣,但為了表示對恭親王救駕有功的尊重和器重,下旨着恭親王及在京王大臣等共同議處。另外,她也想試探一下恭親王的忠心,看看恭親王是不是真的獨斷專行。儘管在她眼裏恭親王不等於肅順,但想起恭親王與咸豐的爭嫡之事,她不能不多個心眼兒。安德海看透了慈禧的心思,多了句嘴,被慈禧暴打了一頓。眾臣皆要嚴辦肅順等八大臣,並提出清查肅黨同夥,該關的關,該殺的殺,一個都不留。七爺將此情告訴了慈禧,慈禧也點贊同這麼辦。她順便問了句,“老六也是這個主意嗎?”七爺説,“六爺沒説話。”慈禧,“那就等聽老六的吧。”寶鋆、文祥等見恭親王沒説話,追到了恭王府。問起原因,恭親王説,能少殺就少殺,能少抓就少抓。更不要翻騰個人的恩怨,越平穩越好。文祥説,處置肅順一黨,乃是箭在弦上,羣臣一片激昂慷慨不説,兩宮對他們更始恨入骨髓,這輛車不好攔吧。”恭親王説,這是治國,不是負氣。皇上尚在沖齡,不諳世理;兩位太后嘛,畢竟久在後宮,疏於理政的經驗,這正是需要靠我們這些人去匡扶佐理的。恭親王是個絕頂聰明人,豈能不知應多聽聽兩宮太后的。他不是疏忽,他也在試探。特別是慈禧。當然,他也是為爭得人心,培植自己的力量。為此,他特意上了一個摺子。慈禧看罷摺子,極其生氣,但她還是準了。眼下,她還需要恭親王。她給了恭親王極高的封賞。文祥宣旨:“奉上諭,部議原擬肅順凌遲處決,現加恩處斬立決;部議原擬端華、載垣凌遲處決,現加恩賜自盡;六部原擬杜翰、焦佑瀛等其餘五人斬立決,現加恩免死,革去官職,永不敍用。欽此。”恭親王到大牢裏去看肅順,肅順説了一番肺腑之言,他叫恭親王防備慈禧。恭親王笑而不答。


    第23集

      法國政府向清廷發出了照會。滿朝上下又急成了一團,慈禧覺得這些外鬼是恭親王引來的,於是讓皇上下旨,着恭親王全權辦理。原來,上海和煙台兩個開放的口岸因為税金之時發生了扯皮,叫洋人吃了虧。恭親王快刀斬亂麻,很快處理了此事。他當然不會叫洋人吃虧,雖然嘴上説是不得已而為之,實際他在內心裏已把洋人當成了自己可以仰仗的力量。他明白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得有洋人做靠山。慈禧既要恭親王對付洋人,又怕他挾洋自重。她處在矛盾之中。這些她跟慈安和皇上都講不得,更跟大臣們説不出。只能對安德海感慨幾句。安德海迎合中,説出了慈禧想做的事。安德海來總理衙門打探恭親王與洋人談判的消息。被恭親王撞見,嚴厲地斥責了一頓。安德海回去訴苦,慈禧説,恭親王把你看得豬狗不如,不然不看主人面子的。安德海趁機又挑撥了一番。恭親王要找個懂海關貿易的人協助他跟洋人打交道,慈安、慈禧覺得有理,叫他在眾臣中篩選,誰料恭親王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看上了一個留洋回來的,沒有功名的書生。此事引起朝野一片議論。慈禧的疑心又加了一層。他覺得,恭親王分明在經營自己的小朝廷。慈禧給皇上選定了兩個上書房師傅,一個是李鴻藻,一個是倭仁。後者是極力反對恭親王當議政王的,説這是違背祖制的。眾臣都認為恭親王是不會同意的,慈禧也覺得叫恭親王贊同有些難。不料,恭親王非常贊同,並説出了理由。如此痛快,這叫慈禧想起了恭親王在熱河時對肅順的“恭敬”。五爺看出了恭親王是違心贊同,埋怨老六太順從。恭親王一番話叫五爺似乎明白了。


    第24集

      更叫慈禧心中不安的是,恭親王竟任用了英國人赫德出任總税司的司官。她對慈安説出了自己的疑慮:“當初,英法聯軍洋槍炮打進大清國不就是為了銀子嗎?這回倒好,直接叫人家當了咱們的家。老六是咱們的議政王,還是英國女王的議政王?”慈安説叫人洋人做大清的官,康煕爺就有過,不算違背祖制。慈禧説康煕爺是皇上,老六是議政王。慈安説,“咳,都是自家人差不了哪兒去。眼下皇上不是還小嘛。”慈禧説,“皇上小,我們不小,這個赫德咱們得見見。”慈禧秘密接見了赫德,一番話叫這個中國通明白了自己該如何當大清的官。他表示會效忠皇上和太后的。慈禧不滿的意思經安德海的口傳到了眾臣的耳朵裏,一些平日對恭親王獨斷專行不滿的人,覺得找到了報復的機會,紛紛上辯議摺子。慈禧雖然一件沒準,卻藉機敲打了一下恭親王的鋭氣。她要讓恭親王知道,大清的家得由她來當。小皇上同治天生不喜歡安德海,處處刁難他。安德海看好了,將來小皇上親了政,自己有不了好果子吃。於是,他投小皇上所好,不顯山不露水地往壞道上勾引他。將來叫他無德無能親政。如果一來,同治竟喜歡上了安德海。恭親王早有心操練一支新軍。外可以跟洋人一爭高下,內可擁兵自重。於是,他向俄國人訂購了一批武器。不想俄國人竟提出額外送火槍六千枝。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恭親王一下猜透了俄國人的企圖。但他不動聲色。果然,俄國特使説出了他們的看似有理,實則侵犯中國主權的要求。恭親王沒答應,也沒拒絕,他要以夷治夷。慈禧知道恭親王與俄國人的交易後,感到不安。她把七爺找來,説出了自己的憂慮。


    第25集

      七爺把話傳給了恭親王,叫他謹慎從事,有事多跟兩宮太后商議。恭親王説,洋人的事太后不懂,不商議還好,一商議倒説不清了。我是皇阿瑪封的親王,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大清朝。西邊兒(指慈禧)要怪罪就怪罪吧。倭仁見恭親王委任洋人赫德當官,大為震驚和憤怒,他不顧別人勸説,上摺子參了恭親王一本。慈禧見到摺子,也怪倭仁多事。但她卻見了倭仁,説了些安慰的話。恭親王的新軍成立了,一水兒的俄國裝備。他請皇上和兩宮太后到豐台大營演武場觀看操練。操練中展示了新式快槍,其威力叫在場的人目瞪口呆。慈禧亦喜亦憂。喜的是大清朝有了這樣的軍隊,洋人再打來,用不着再往熱河跑了;憂的是新軍在恭親王手裏,就如同江山在他手裏。恭親王又在籌劃買軍艦成立海軍的事了。他上摺子給皇上。慈禧看罷,扔在地上。安德海上前撿起。接着説了一番話。慈禧出人意料地破格將原來的公爺府賜給了倭仁。倭仁感激涕澪。此消息一傳開,便引起朝臣們的議論。誰都看得出,慈禧之舉是衝着恭親王的。是對恭親王的不滿。一時間,一些見風使舵的大臣們跟恭親王拉開了距離。買軍艦的事準了。慈禧既不駁回恭親王的摺子,也不叫他如願以償。上諭不叫軍艦北上,叫交給曾國藩,攻打南京的太平軍。説試試,好用的話,再買。恭親王知道慈禧的用意,見不着軍艦,他見人。他下旨叫曾國藩手下的水軍將領來京,要面授機宜。恭親王為了與各國交往,設計了黃龍旗。慈禧得知後,非要叫畫師設計一隻鳳凰的圖案,而且要與龍平起平坐。


    第26集

      慈禧強要畫師設計與龍平起平坐的鳳凰圖案,有的大臣對恭親王説出了自己的憂慮。恭親王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有祖訓管着,誰也鬧不到哪兒去。並説要對慈安陳説利害。此話很快就傳到了慈禧的耳裏。慈禧説,“好啊,到底説了真話呀。”慈安向慈禧問起龍鳳旗的事,慈禧説不過是順便一説,沒什麼意思。花八十萬兩銀子買回來的軍艦,沒人會使用不説,還鬧了許多笑話。曾國藩知道此事讓朝廷知道會是什麼結果。更理解最難的將是恭親王,弄不好會身敗名裂。他吩咐手下,不要把此事捅到兩宮那裏。慈禧雖然遠在京城,但早有人將這個事告訴了她。此人就是赫德。她向赫德面授機宜,要英國人海軍軍官指揮軍艦。目的就是消弱恭親王權勢。讓外國人掌管軍艦,朝野譁然。大家紛紛指責恭親王拿着朝廷的印子買回一堆爛鐵。恭親王説買軍艦沒錯,錯在自己操之過急。他提出,將軍艦退回英國。實際是又將了慈禧一軍。叫她在洋人面前説話不算數。他還提出設立同文館,為國家培養人才。拉住恭親王改革的步伐,就能保全住自己的權勢。慈禧針鋒相對,一邊派恭親王的對頭,倭仁到總理衙門整蝕公務。一邊發動朝臣對恭親王的參奏,清算他當議政王來的種種過錯。不久,兩宮下旨:第一,自請削去議政王爵號。第二,當眾王大臣之面,在兩宮面前認罪,以示悔改之意。也許到了這個時候,恭親王才知道自己還是有些自以為是,把慈禧看低了。當然,他並不是真有退意。他是愛新覺羅的子孫,道光爺封的親王。他對大清朝的責任是與生俱來的。


    第27集

      同治到了大婚的年齡。以恭親王為首的大臣們上摺子,催促此事。慈安也覺得該辦了。慈禧卻對此一再推拖。因為,皇上大婚就要親政,這是她實難接受的。恭親王在一個秘密地點與慈安相會,跟她商量皇上大婚的事,並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説出來。慈安雖然不愛攙和事,但恭親王的話叫她有所警醒。叔嫂二人商定如此這般。經過一番挑選,皇后的目標集中在兩個姑娘身上,一個是江西司員外鳳秀之女富察氏,另一位是户部尚書崇綺之女阿特魯氏。慈禧看中了富察氏,因為其年幼無知,不會對她這個婆婆形成威脅,更不會給皇上什麼正面的影響。而慈安看中的是阿特魯氏,此女知書達理,工詩詞,是個才女,將來能助皇上一臂之力。擇後的當天,同治,慈安、慈禧和近支的福晉們聚集在御花員的欽安殿內,雖然備選的有十個姑娘。實際另外八個都是擺設。按照日常的習慣,不論大事小情,慈禧總是先讓慈安拿主意,以示對其尊重。因為她知道,慈安是不會拿主意的。誰想慈安卻説出了與慈禧心思相反的話,她説皇后母儀天下,總要年長者為宜。慈禧不好爭辯,她忙傳恭親王進宮。想聽聽他的意見。儘管,她眼下跟恭親王已經有些水火不相容,但他們是一路人,都想把持朝政。她覺得阿特魯氏是威脅,恭親王也一定這麼想。智者千慮啊,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恭親王與慈安早就通了氣。更可氣的是同治不顧慈禧的暗示,也選定了阿特魯氏。事後,慈禧越琢磨越不對勁,她叫來安德海,吩咐他如此這般。幾天後,安德海向慈禧説了一件叫她大驚失色的事。


    第28集

      原來,阿特魯氏的父親崇綺是恭親王的死黨,恭親王對他有恩。崇綺是滿州唯一的狀元,而這個狀元與恭親王有着扯不斷的淵源。選阿特魯氏進宮恰恰是恭親王的一步棋。一向精明的慈禧淨想着如何打擊恭親王,不想人家從後面捅過一刀來。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同治大婚之後。兩宮太后不得不撤簾歸政。由同治親政。對此,慈安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慈禧則極其失落。更為叫她傷心和不能接受的是,同治似乎把她甩到了一邊,事事都要六叔拿主意。行為做派也向六叔學。慈禧明白,眼下同治的一舉一動無不跟阿特魯皇后有關。恭親王雖然丟了議政王的封號,眼下實際就是攝政王。正在慈禧無可奈何之際,安德海給她出了一個主意。一天,慈禧叫來皇上和皇后,説皇上應多歷練些政務,少些兒女情長,叫他們分居。並叫同治搬來和她一起住。同治雖然極不情願,但他母后的話不能不聽,只得尊尊從。同治得到恭親王派人送來的密報,知道叫他和皇后分居的主意是安德海出的,他説,早晚得殺了安德海。機會來了。一天,同治得到密報,説安德海在通州碼頭備船要出宮採辦貢物。並説是請了太后懿旨的。太監坐官船,以官員的儀仗出宮是犯死罪的。同治本要攔下,有人給他出主意説,留下就殺不了他了。於是,君臣幾個給安德海設了一個套。懸掛着龍旗的大船起航了,安德海好不得意。怎麼也想不到,刀已經架在他的脖子上了。一道聖旨飛馬出了京城。與此同時,恭親王知道了此事,他大為驚愕,覺得殺安德海除了出口惡氣外,沒一點好處,但他已經阻攔不了了。


    第29集

      安德海剛到了大名府碼頭,就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的人扣押了。與此同時,慈禧收到了丁寶楨摺子。摺子上説了安德海違制的種種罪過。慈禧知道安德海平日裏仗着是太后的人有些不撿點,但如此違制,還沒那膽量。她意識到,其中有文章,而且想到了恭親王。同治覺得自己做了件大事,叫眾臣進宮商議此事。眾臣七嘴八舌議論了一番,有的説該殺安德海,有的説不該殺。最後,同治問恭親王,恭親王還沒説話,慈禧走了進來。眾臣都不敢再説話,同治只得問慈禧怎麼辦,慈禧説出了大家意料不到話,她叫殺了安德海。大家驚詫之餘,百思不得其解。恭親王明白,慈禧決不會因為一個太監犯眾怒,叫人抓住把柄。但她內心的憤怒,已到達了極點。幾天後,慈禧提出要同治重修圓明園,她要搬到那裏住。要遠離朝政,眼不見心不煩。而此時國庫的銀子都已計劃好要建南北水師。恭親王知道此事後,痛心地説,“這是發難,這是以退為進,沒有銀子,還説什麼大清中興。”同治非但看不出慈禧的伎倆,反倒挺高興,他下旨籌款修圓明園。但是他的旨意似乎起不了多大作用。哪兒的銀子都派上了用場。底下頂着不辦,慈禧催得又急。內外交困,把同治壓得抬不起頭來,想見見自己的皇后説説心裏話,慈禧又百般刁難、阻攔。一氣之下,他偷偷出了宮,去前門外逛窯子。不想卻染上了一身病。同治稍微好了一些,就提出要見六叔。宮內,他向恭親王交代了後事。他告訴六叔,千萬不要找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當皇上,不然,還得落得跟他一樣的下場。不想隔牆有耳,都被新任總管太監李蓮英聽到了。同治死了。宮內哀怨一片。慈禧跟恭親王的下一輪較量開始了。


    第30集

      慈禧有條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人馬掌管着各部的實權。眾臣對此不以為然,覺得新君不論是誰,當是下一輩人。即便是個小皇上,還有阿特魯氏呢,慈禧是太皇太后,不好再掌權了。恭親王卻憂慮地搖搖頭。果然,慈禧選擇了載湉,一個四歲的孩子。並半強迫着慈安印上了“同道堂”的印章。以祖製為準則的倭仁聽説此事後,大喊不妥,他去找慈禧辯理,請收回成命。被侍衞拉走。光緒登基。慈禧逼死了阿特魯氏,叫她為同治殉葬。慈禧逼死了處處與恭親王合作的慈安。恭親王明知慈安之死與慈禧有關,憤怒之極。他聯合一些老臣,跪在長春宮外,請慈禧依尊卑之序,服絰首之孝,親臨主祭。慈禧知道恭親王在逼她做不想做的事,叫她落下一個惡名。她想據理力爭,但又改變了主意。她扯落了一幅懸於門楹之上的白紗幔帳罩在自己頭上。李蓮英出來了,高聲地:“太后服絰首之孝,靈前主祭——”恭親王出了一口氣,但他意識到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經到頭了。慈禧不會善罷甘休的。他趁着沒被撤職,加緊做自己的事。送走了第一批大清的留洋學生。望着遠去的輪船,恭親王嘆道:“大清的江山指望你們啦。”恭親王拼盡最後一絲力氣,想撐住大清朝的天下。但歷史的車輪只能向前。若干年後,大清王朝灰飛煙滅,但恭親王送走的那些學生都成了國家棟梁之材。


參考資料 [2-7] 
《紅牆綠瓦之殘陽》劇照 《紅牆綠瓦之殘陽》劇照

紅牆綠瓦之殘陽演職員表

紅牆綠瓦之殘陽演員表

紅牆綠瓦之殘陽職員表

出品人 梁富業、李誠儒
導演 李誠儒、陳燕民、李偉(執行導演)、鞠昕華(執行導演)
編劇 毓鉞、李誠儒
攝影 鄭智勇、阿杜
美術設計 魯琳、牛慧敏
造型設計 壽華
展開
參考資料 [8] 

紅牆綠瓦之殘陽角色介紹

  • 恭親王
    演員 李成儒

    奕訢智勇多才,張揚畢露,被封為恭親王。一身的才華與膽識,最終卻只能以沉默妥協的方式結束了政治生涯。恭親王用了一生的時間,拼盡最後一絲力氣,想撐住大清朝的天下,卻始終沒有意識到,歷史的車輪永遠是向前的。

  • 慈禧
    演員 朱紫汶

    原是咸豐皇帝未登基時的蘭貴人,聰明乖巧,説話得體,知書達禮。咸豐皇帝駕崩後,成為西太后,與慈安二人垂簾聽政,長期把持朝政。慈禧雖狠毒計奸,但也有兒女情長、孝母疼弟的一面。

  • 慈安
    演員 陳莉娜

    慈安原是咸豐皇帝未登基時的福晉,咸豐登基後成為皇后,以遵守祖製為準則,穩重厚道又頗有城府。咸豐駕崩後,成為東皇后,一直和恭親王合作,最後被慈禧逼迫而死。

  • 咸豐
    演員 蔣愷

    奕詝持重仁義,被道光皇帝立為新君,是為咸豐。咸豐帝秉性懦弱,猜忌善變,但他也有勵精圖治的一面。時事突變,京城告急,咸豐帝倉皇之中留下恭親王打理外事。咸豐帝在屈辱哀痛之中,將朝政交給了兩宮皇后及“顧命大臣”,絕望地撒手人寰。

  • 肅順
    演員 楊子驊

    肅順是御前大臣,多次和洋人打交道,在事態緊急後,幫助咸豐出逃。他野心極大,妄圖獨掌大權,多次與恭親王、慈禧等人明爭暗鬥。曾意圖除掉慈禧,但最終失敗被處以斬立決。

  • 瑞竹
    演員 閆潔

    瑞竹姑娘是恭親王奕訢的紅顏知己,她一直陪伴在恭親王身邊。瑞竹為企盼恭親王平安回來而編織的中國結令恭親王感動。

  • 安德海
    演員 郭曉小

    安德海是宮裏的太監,他善於逢迎,獲得了慈禧的歡心。由於同治天生不喜歡他並處處刁難他,於是,他投小皇上所好,不顯山不露水地往壞道上勾引同治。安德海機關算盡,最終卻被君臣合力處死。

參考資料 [1-7]  [9] 

紅牆綠瓦之殘陽幕後花絮

  • 李成儒從演員走位調度到攝像機運動軌跡,從場景對真實歷史的還原度到服裝道具的選配,事無鉅細,親力親為,每每都要跟各部門工作人員充分溝通後,方才開始一個鏡頭的拍攝 [10] 
  • 劇組為陳麗娜準備的戲服多是特別定製的,件件精緻華麗。
  • 《紅牆綠瓦之殘陽》全程在橫店拍攝,為了趕進度,演員們的春節也都是在劇組度過的 [11] 

紅牆綠瓦之殘陽幕後製作

劇本由李成儒及愛新覺羅·毓鉞共同創作完成。毓鉞先生認為李成儒是用他深厚的文化底藴,對清史的透徹理解以及發自內心對那段歷史的尊重打動了自己,遂與他一拍即合,開始了漫長的劇本創作過程。毓鉞先生為清恭親王的嫡系後裔,對清史有着多年深入的研究和獨特的認識,並深諳文學藝術作品的要義。
劇本第一稿完成於2000年,直到2011年才正式開拍。十年間,兩人大量查閲清史稿及清宮檔案資料,幾易其稿,開拍的劇本是第五稿。 [9] 
《紅牆綠瓦之殘陽》劇照 《紅牆綠瓦之殘陽》劇照

紅牆綠瓦之殘陽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播出平台
播出地區
2013年10月16日
-
中國內地
2014年4月30日
八大第一台
中國台灣

紅牆綠瓦之殘陽劇集評價

該劇的立意,就是力圖讓中國人尤其是年輕觀眾認識並記住那段屈辱的歷史,痛定思痛,激勵愛國情懷,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鬥 [1] 
該劇以咸豐皇帝的生命始終為主線,講述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大清帝國漸至衰敗的歷史,精細展示清末之社會時代風氣、之宮廷明暗爭鬥、之眾生悲喜面容,以尊重真實歷史的態度,打開全新視角,用審度大氣的目光回看往昔,直面傷痛。力求精準地還原歷史,讓劇中的每個人物都活起來,摒棄先前一些同類影視作品中的戲説與臉譜化,沉靜敍事,把歷史擺在正道上講開講透 [9] (新浪娛樂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