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

鎖定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學名:Buteo jamaicensis calurus)是紅尾鵟的亞種之一,體重為690-2000克。紅尾鵟在體型上有比較明顯的雌雄二相性,雌鳥比雄鳥要大25%。羽毛顏色比較多樣。是對環境適應比較成功的物種,分佈在各種地形各種海拔的地區,包括沙漠、草原、針葉林、落葉林、熱帶雨林、農田和城區。食物主要包括各種小型哺乳動物、鳥和爬行類,例如齧齒類、松雞、鵪鶉、水鳥、蝙蝠、鼩鼱、蛇、蜥蜴、甲殼類、昆蟲等等。繁殖季在四月產卵,每次產1-5卵,雄鳥和雌鳥都參與孵卵,雛鳥晚成性。
別    名
大平原紅尾鵟
中文學名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
拉丁學名
Buteo jamaicensis calur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隼形目
鷹科
鵟屬
紅尾鵟
亞    種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Cassin, 1855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外形特徵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4張)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的雄性體重為690-1300克,體長為45-56釐米,雌性體重則達到900-2000克,體長50-65釐米;因此雌鳥通常都要比雄鳥大一些。翼展114-133 釐米;壽命22年。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基部具蠟膜或須狀羽;翅強健,翅寬圓而鈍,扇翅及翱翔飛行,扇翅節奏較隼科慢;跗蹠部大多相對較長,約等於脛部長度。下腹部顏色較淺,背部則較深。腹部有一道深褐色的條紋,尾部上側為磚紅色,下側為粉紅色。喙部較短,色深,帶彎鈎。喙部、腿和腳都為黃色。 [1]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棲息環境

棲息地包括森林和原野,分佈多樣性,差別很大,各種地形、各種海拔的地區,包括沙漠、草原、針葉林、落葉林、熱帶雨林、農田和城區。在北美洲僅次於遊隼 [1]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生活習性

飛行中的紅尾鵟翅膀略微分佈在兩個平面上,拍打頻率較低,以保存體力。在高飛和拍打翅膀的狀態下,它們的飛行速度在20-40mph之間,但俯衝時的速度可以達到120mph。紅尾鵟在地面上行走時,腳步笨拙而緩慢。在追逐地面上的昆蟲和蛇類時,它們主要以跳躍為主。通常不攻擊人類和其他鳥類,但它們經常受到烏鴉、喜鵲、貓頭鷹和其他鷹類的襲擊。在受到威脅時,紅尾鵟通常的策略是逃跑而不是保護巢穴。
食物主要包括各種小型哺乳動物、鳥和爬行類,例如齧齒類松雞鵪鶉水鳥蝙蝠鼩鼱、蛇、蜥蜴、甲殼類、昆蟲等等。 [1]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北美洲西部,包括大平原西部地區。 [2]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繁殖方式

紅尾鵟在三歲左右達到性成熟期,為一夫一妻制,通常只有當原配死亡後,才會尋找新的配偶。雄鳥和雌鳥共同防禦巢穴。巢穴的建造一般發生在交配之後,建在4-21米以上的大樹上或35米以上的岩石上,有時它們也會選擇人類的建築作為巢穴的所在地。巢穴由樹枝、樹皮、針葉、根莖等組成。繁殖期自4月始,每次產1-5卵,卵殼為藍白色,偶爾帶有褐色斑點。雄鳥和雌鳥都參與孵卵,雄鳥孵卵時間較短,但負責給雌鳥覓食,孵化時間為28-35天。剛孵化的小鳥沒有毛,需要由雌鳥在巢穴中撫養。大約42-46天后,小鳥開始離開巢穴學習飛行。長羽的時間可達10周。 [1] 

紅尾鵟大平原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3] 
參考資料
  • 1.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上卷 (非雀形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245-246
  • 2.    Buteo jamaicensis calurus  .Avibase-the world bird database[引用日期2014-03-19]
  • 3.    Buteo jamaicensis  .The IUCN Red List. 2013-02 [引用日期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