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娘子

(動物物種)

鎖定
紅娘子又名紅娘蟲、麼姑蟲、紅女、紅蟬, [5]  是蟬科昆蟲紅娘子的乾燥全蟲。其形似蟬而小,體長15-25毫米,寬約5-7毫米;頭部及胸部均呈黑色,唇基硃紅色;頭部兩側有複眼,大而突出,雜有黑褐色的斑塊;觸角1對,位於複眼間的前方;前胸背板前狹後寬,黑色;中胸背板黑色,左右兩側有2個大形斑塊;雄蟲在後胸腹板兩側有鳴器,翅2對,長大,膠質;前翅黑色,後翅褐色,有光澤;翅脈黑褐色,明顯。 [6]  因其翅灰有黃斑,體黑色,亦有頭翅作赤色,故名。 [7] 
紅娘子分佈於中國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江西、四川、雲南等地,以湖南、河南產量較大。多生於丘陵地帶,成蟲棲息於低矮樹叢中,不能高飛;若蟲生活於未開墾的砂質土壤中。 [6] 
紅娘子味苦、性平、有小毒;主治攻毒,通瘀,破積;外用治瘰癧、癬瘡;內服治血瘀經閉,狂犬咬傷。此蟲能分泌毒液,刺激人的皮膚而發泡,故捕時宜戴手套及口罩。紅娘子含斑螯素等,又含蠟、脂肪油及紅、黑2種色素。 [6] 
別    名
紅娘蟲
麼姑蟲
紅女
紅姑娘
紅蟬
中文學名
斑衣蠟蟬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同翅目
蟬科
亞    科
裸蟬亞科
分佈區域
我國廣東、廣西、四川、福建、台灣、浙江、江蘇等省區。

紅娘子動物形態

紅娘子 紅娘子
黑翅紅娘子體較大,長15~25mm,寬5~7mm。頭黑色,複眼褐色,凸起半球狀。單眼3個,淡紅色,基部全被黑色長毛,胸部黑色,中胸背兩側各有一大的硃紅色斑塊。足3對,全為黑色,並披黑色毛,前足腿節較中、後足腿節發達,其側緣有3個刺,內側緣無刺,跗節5節,末端有2爪,無爪間墊。前翅黑色,披褐色剛毛,後翅淡褐色,透明,腹部硃紅色,基部寬,向末端淺窄成塔狀,腹基部的腹面左右各有一發音器,雌蟲尾部有黑褐色產卵器。 [2] 
褐翅紅娘子與黑翅紅娘子基本相同,區別在於本種的前翅褐色,後翅為淡褐色,半透明。 [2] 

紅娘子生活習性

紅娘子 紅娘子
樗雞喜歡棲息於臭椿、榆、櫟等樹木上,彈跳能力極強,以刺吸式口器插人植物組織,該蟲在關中地區每年發生1代,以卵越冬,4月中旬越冬卵孵化為若蟲,若蟲共5齡,6月中旬出現成蟲,8月中旬至10月下旬成蟲交配產卵,卵產樹幹的向陽面,成蟲壽命可達4個月。成蟲對自然條件的適應性差,秋季雨水多、温度低,可大大縮短成蟲壽命,降低第2年蟲口基數;反之,如果秋季少雨,則蟲口基數增加,易對樹木造成危害。 [3] 

紅娘子分佈範圍

紅娘子成蟲多生於丘陵地帶,清晨棲息於低矮樹叢雜草中,雄蟲晝鳴,不能高飛;若蟲生活於未開墾的砂質土壤中。我國湖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廣東、四川、雲南等地均有分佈。 [2]  [4] 

紅娘子養殖方法

紅娘子移植寄主植物

將三年生以上的椿木,在早春時移植到適宜場所,剪掉兩米以上的樹冠,使其由喬木型變為灌木型,促使新生枝條萌發。用鐵窗紗及木框做成網籠罩上,籠上留一小門便於出人。 [3] 

紅娘子採集種卵

樗雞成、若蟲彈跳力強,不易捕捉,若強行用網兜捕,常使其四肢或長喙受傷,不易成活。因此,成、若蟲不易收集,最好於秋末冬初在其寄主植物樹幹向陽面尋找初產卵塊,連同老樹皮一起刮下,放入紙盒內,置於10℃左右下保存。翌年早春,在紙盒內撒少許清水,提高濕度,紙盒外穿幾個小孔,用鐵絲懸掛於移植的寄主植物上,孵化出的若蟲即可自行遷移到寄主植物上取食。 [3] 

紅娘子飼養方法管理

成、若蟲抵抗不良自然條件的能力均很差,若在蜕皮前後不食不動,無避敵及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如突遇惡劣氣候,則極易大量死亡,應在籠頂設置遮擋物加以保護。成蟲過度驚擾,易使其體上蠟粉脱落,失去自我保護能力,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在成蟲期應儘量保持環境的安靜,若蟲期濕度不可過低,以免妨礙其正常蜕皮。 [3] 

紅娘子化學成分

含脂肪類和紅、黑色素等,其中黑翅紅娘子含油酸、棕櫚酸、硬脂酸、肉豆蔻酸、花生油酸、辣子酸和脂肪烴等,過去一致認為紅娘子因體內含斑蝥素而有劇毒,但近年的報道表明紅娘子不含斑蝥素。 [2] 

紅娘子主要價值

樗雞以乾燥成蟲入藥,有破瘀散結、通經墮胎及解毒等功能,主治經閉,外用可治疥癬、瘡毒、淋巴結核等症,由於全蟲含有斑螯素中的多種化學成分,因此其毒性強,用法用量應遵醫囑。 [3] 

紅娘子主要危害

主要危害臭椿、葡萄和苦楝,其次是楊樹、楸、榆、珍珠梅、海棠等花木。以成蟲、若蟲羣集在葉背、嫩梢上刺吸危害,棲息時頭翹起,有時可見數十頭羣集在新梢上,排列成一條直線;引起被害植株發生煤污病或嫩梢萎縮、畸形等,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發育。所刺的植物傷口頗深,其排泄液粘附於枝葉和樹下植物上,引起污煤病而使表面變黑,影響光合作用,降低環境質量。嫩葉受害常造成穿孔,或嫩梢萎縮、畸形等,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發育。 [1] 

紅娘子危害特點

1年發生1代,以卵在樹幹或附近植物和建築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若蟲孵化危害,5月上旬為盛孵期;若蟲稍有驚動即跳躍而去。經3次蜕皮,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活動危害至10月,8月中旬開始交尾產卵,卵多產在樹幹的南面,或樹枝分叉處。一般每塊卵有40~50粒,多時可達百餘粒,卵塊排列整齊,覆蓋白蠟粉。成、若蟲均具有羣棲性,受驚即跳躍逃避,飛翔力較弱。 [1] 
斑衣蠟蟬喜乾燥炎熱處,蠟蟬發生與氣候的關係甚大,若8、9月雨量特別多,濕度高,温度低,冬天開始早,可縮短其壽命,來不及產卵而早死;同時因雨量增加,植物汁液稀薄,營養降低,影響產卵量,使翌年蟲口量下降,反之,若秋季雨水少,則第二年易釀成災害。 [1] 
參考資料
  • 1.    斑衣蠟蟬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  .萬方數據.2017[引用日期2019-09-20]
  • 2.    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山東省中藥材標準.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99-100
  • 3.    張宏宇主編.藥用昆蟲養殖技術.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85-88
  • 4.    任桑甲,餘瑋. 危險的動植物.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33-34
  • 5.    李勇主編,中國中草藥圖典 下,青島出版社,2019.01,第590頁
  • 6.    紅娘子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30]
  • 7.    廣西僮族自治區商業廳醫藥處編,廣西藥材,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出版社,1960.04,第2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