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升麻

(中藥)

鎖定
紅升麻,中藥材名。本品為菊科植物異葉澤蘭的全草。夏、秋採收。功能主治為:①《雲南中草藥》:活血去瘀,除濕止痛。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活血祛瘀,調經行水。
中文名
紅升麻
別    名
黃力花
別    名
接骨草
澤蘭(《雲南中草藥》)。
漢語名稱
Hong Sheng Ma

紅升麻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異葉澤蘭的全草。夏、秋採收。

紅升麻性味歸經

《雲南中草藥》:甘苦,微温。

紅升麻功能主治

①《雲南中草藥》:活血去瘀,除濕止痛。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活血祛瘀,調經行水。

紅升麻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體被長毛。莖直立,圓柱形,上部有散生紅色斑紋,基部淡褐色或紫色。葉對生,有時上部的葉互生,披針形或3深裂以至成3小葉,長7~16釐米,寬3~8釐米,先端漸尖,有時尾狀,基部闊楔形,葉緣具鋸齒,兩面均被短粗毛;葉柄短。頭狀花序,呈傘房式排列;小花密集,紫紅色;總苞半球形,苞片2列,管狀花數朵,兩性,5齒裂。瘦果5稜形,有刺毛狀冠毛。

紅升麻分佈區域

分佈雲南等地。

紅升麻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山坡草叢中。

紅升麻藥材性狀

(1)落新婦根莖呈不規則長塊狀,長約7cm,直徑0.5-1cm。表面棕褐色,凹凸不平,有多數鬚根痕,有時可見鱗片狀苞片。殘留莖基生不棕黃色長絨毛。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粉性,黃白色,略帶紅色或紅棕色。氣微,味苦、辛。以個大、質堅、斷面白色或微帶紅色者為佳。
(2)大落新婦根莖塊狀,長約6cm,直徑1-2c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多數鬚根痕,有時可見鱗片狀苞片。殘留莖基有褐色膜質鱗片。質脆,易折斷,斷面粉性,紅棕色。氣微,味苦。以個大、質硬、斷面紅棕色者為佳。顯微鑑別落新婦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長方形,外壁增厚栓化,棕褐色,可見鱗葉組織及單列多細胞毛。皮層較寬廣,棕色,散有根跡維管束;內皮層可見凱氏帶。中柱維管束斷續環狀排列,韌皮部外側有纖維束。中央有寬廣的髓部。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和澱粉粒。根莖粉末特徵:灰褐色。①簇晶較多,直徑48-72μm,稜角較鈍。②纖維成束或散在,長226-528μm,直徑17-29μm,胞腔較明顯紋。③螺紋導管,長528-600μm,直徑19-34μm。④薄壁細胞較小,紅棕色。⑤澱粉粒長圓形,長5-21μm,臍點多點狀,大粒層紋可見。

紅升麻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紅升麻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體內腫瘤試驗結果表明,落新婦根水煎劑2g/kg,4g/kg,6g/kg分別給小鼠灌胃,連續10d,各組均能顯着地抑制小鼠S108實體瘤生長,瘤重抑制率為30%-54%,其中4g/kg劑量的抑瘤率達51%-54%,且能延長小鼠艾氏腹水癌(EAC)的生存期,生命延長率為44%。體外淋轉試驗中,有促進脾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最適有效濃度為12.5μg/ml。而體內淋轉試驗一對照組無顯着差別。故推測該藥的體內抑瘤作用可能以藥物對癌細胞的直接毒性為主,但同免疫機制可能也有一定的關係。

紅升麻相關配伍

①治經閉症瘕,產後惡露不行,產後小便淋漓,腹痛,面身浮腫,跌打損傷,氣血瘀滯:紅升麻莖葉,煎水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跌打損傷,骨折,睾丸炎,刀傷:紅升麻鮮葉,搗爛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紅升麻化學成份

落新婦根和根莖含巖白菜素(bergenin)。大落新婦根和根莖亦含巖白菜素。華南地區常用另一含巖白菜素的華南落新婦(AstilbeaustrosinensisHand.)根莖代替紅升麻使用。

紅升麻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活血去瘀,除濕止痛。
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活血祛瘀,調經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