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冠傘鳥

鎖定
紅冠傘鳥(學名:Ampelion rubrocristatus):是中小型鳥類。體長22釐米,體重47-80克。雄鳥具豔麗發閃光的羽飾。體色暗淡大體呈灰色,頭部黑色,喙白色尖端黑色,虹膜紅色。喙適中而偏垂,先端具鈎;腿較短;尾中等,方形。鳴管結構及鳴肌複雜,叫聲多變悦耳;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蹠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
棲息於海拔2200和4050米的亞熱帶或熱帶濕潤山地森林和嚴重退化前的森林。主要以水果為食,也捕食昆蟲。分佈於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和委內瑞拉。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1] 
拉丁學名
Ampelion rubrocristat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亞    目
霸鶲亞目
傘鳥科
冠傘鳥屬
紅冠傘鳥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D'Orbigny & Lafresnaye, 1837
中文名
紅冠傘鳥
外文名
Red-crested Cotinga

紅冠傘鳥形態特徵

紅冠傘鳥
紅冠傘鳥(5張)
紅冠傘鳥是中小型鳥類。體格健壯,體長22釐米,雄鳥體重51–80克,雌鳥體重47–67克。體色暗淡大體呈灰色,頭部黑色,喙白色尖端黑色,虹膜紅色,背部鉛灰色,翅膀和尾部棕褐色,臀部白色,肛門周圍有橫紋。最獨特之處是其頭上有豔麗發閃光的紫紅色的羽冠,如絲線般放射開來。紅冠傘鳥的羽色不算漂亮,但羽冠在鳥類中個性十足,一頭反射線的紅色羽冠四處張開,與頭冠散射狀的蛇鷲皇冠鶴麝雉等不同,更加野性十足。 [3] 
喙適中而偏垂,先端具鈎;腿較短;尾中等,方形。鳴管結構及鳴肌複雜,叫聲多變悦耳;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蹠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

紅冠傘鳥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2200-4050米的亞熱帶或熱帶濕潤山地森林和嚴重退化前的森林,生活在森林或森林邊緣。 [4] 

紅冠傘鳥生活習性

紅冠傘鳥喜歡孤獨,一般單獨活動。它們棲息在森林中,愛站在森林的水邊的樹梢上,以食水果和昆蟲為生,偶爾也會捕食如青蛙及蜥蜴等脊椎動物。一般性格較害羞,不喜歡引人注目,多在其飛行往不同谷地時驚鴻一瞥。在求偶場內雄性紅冠傘鳥會發出多樣的嗚叫,此外在覓食時,如它們受到騷擾,也會發出極響亮刺耳的“嗚嚇”叫聲。 [4] 

紅冠傘鳥分佈範圍

分佈於哥倫比亞北部(聖瑪爾塔山)、佩裏哈山脈(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西部邊境)、委內瑞拉西部的安第斯山脈、哥倫比亞南部、玻利維亞(聖克魯斯南部)。 [5] 
紅冠傘鳥分佈圖 紅冠傘鳥分佈圖

紅冠傘鳥繁殖方式

在繁殖期求偶時,雄鳥眩耀輝煌的羽毛色彩併發聲響亮的叫聲,以求引人注目吸引更多的雌鳥。在秘魯和玻利維亞繁殖期是11-1月。一夫多妻制,整個繁育下代的過程中,雄性把絕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求偶的展示上。它們會聚集在求偶場上與其他雄性競逐異性,完成交配後則把所有工作交結雌性完成。在求偶過程中雄性對外界的影響十分敏感,雄性們會雙雙成組,並進行“對抗性的演示”。當中包括面對面的躬腰、跳躍、拍翼,有時甚至會猛咬喙部;與此同時會發出不同的嘎嘎及咕噥的叫聲。當雌鳥接近時,動作會變得更加頻繁激烈。整個演示就在瘋狂的行為及吵雜的叫囂中進行,而且夾雜着許多奇怪的叫聲。也有研究指出,求偶展示與光強度有關連,當早上的光強度與午間的光強度一樣時,早上也會出現求偶展示。 [4] 
由雌性負責營巢,多建於石脈外露或岩石洞穴附近,也只有雌鳥孵卵和照顧雛鳥。每窩產白色的卵2枚,孵化期為27-28天。 [3] 

紅冠傘鳥亞種分化

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2] 

紅冠傘鳥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5] 

紅冠傘鳥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