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約婚夫婦

(亞歷山德羅·曼佐尼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説)

鎖定
《約婚夫婦》是曼佐尼的長篇歷史小説,是意大利古典文學的瑰寶。在意大利,這部文學名著如同但丁《神曲》一樣,家喻户曉,婦孺皆知,人民大眾極為珍視和喜愛它。它以一對青年男女的悲歡離合和婚姻波折為主線,描繪出十七世紀意大利各階層的人物及其風雲變幻的社會現實。被譽為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一部百科全書。
作品名稱
約婚夫婦
作    者
亞歷山德羅·曼佐尼
文學體裁
長篇歷史小説
所屬地區
意大利

約婚夫婦作品簡介

約婚夫婦 約婚夫婦
鄉村紡織工人倫佐和露琪婭互相愛慕,訂了終身,即將舉行婚禮.當地大寨主堂羅德里戈一心想霸佔露琪婭.他使用各種手段不許他們的婚禮辦成.倫佐被迫亡命異鄉.露琪婭在母親安妮絲的陪同下,經人介紹,悄悄來到蒙扎城的修道院避難.堂羅德里戈豈肯罷休,忙派手下的人到山寨劫持露琪婭,企圖迫使她就範.這個大寨主對自己過去的罪惡生活十分悔恨,而且又被露琪婭無比純潔、高尚的品德所感動,終於幡然悔悟,改邪歸正.他把露琪婭護送到米蘭.露琪婭向聖母許下誓願,終身不再婚配.後來倫佐找到了露琪婭,在神甫的支持和勸説下,露琪婭終於答應了倫佐的請求,解除了對聖母馬利亞的誓願,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小説通過一雙青年男女的坎坷遭遇,把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的整個意大利人民悲慘境況映照出來.勇敢地涉及了爭取民族獨立、統一和自由這一最尖鋭的時代要求,使這部歷史小説充溢着愛國主義激情,具有異乎尋常的現實意義.
作者以一對青年男女的悲歡離合和婚姻波折為主線,描繪出十七世紀意大利各階層的人物及其風雲變幻的社會現實。被譽為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一部百科全書。
《約婚夫婦》是意大利十八世紀最負盛名的作家曼佐尼的代表作。這部小説的問世,奠定了現代意大利語言的基礎。小説問世170年以來,它始終以其跌宕起伏的情節,絲絲入扣描繪和宏大的生活畫面深深吸引着廣大讀者。在意大利至今仍被列為中學生必讀的一部文學鉅著。可以説這是一部同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齊名的文學作品。 [2] 
《約婚夫婦》在意大利文學史上的地位僅次於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的《抒情詩集》和薄伽丘的《十日談》,是第一部用現代意大利文寫成、以平民為主人公的長篇歷史小説。該書通過絲織工蘭佐與農家女魯齊婭之間的愛情故事巧妙地穿插了戰爭、瘟疫等歷史事件,是一幅場面宏大的民族風情畫卷。 [2] 
在這一部歷史小説中,作者敍述的是一則發生在一個地位卑微的絲織工和一位農家女之間的故事,作者向讀者揭示了在西班牙統治下的倫巴第地區人民的苦難生活,而且還巧妙地糅進了發生在西班牙和其他強國中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在這部小説中,曼佐尼創造了一種生動、親切併為廣大民眾所普遍接受的散文體,語言富有浪漫主義神韻的民間色彩。 [2] 
曼佐尼的長篇歷史小説《約婚夫婦》,是意大利古典文學的瑰寶。在意大利,這部文學名著如同但丁《神曲》一樣,家喻户曉,婦孺皆知,人民大眾極為珍視和喜愛它。每一個受過初等教育的人,都曾在學校裏琅琅吟誦過它的精彩篇章。
一位權威的文藝批評家曾指出:《約婚夫婦》“不只是一部卓越的藝術作品,而且是一座真正的紀念碑,它在藝術上佔有的地位,堪同《神曲》、《瘋狂的羅蘭》①相媲美。”②
但丁和曼佐尼,都是偉大時代的產兒。但丁的時代,是從封建的中世紀向近代世界過渡的重大歷史轉折點。偉大的歷史變革造就了這位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者,使他寫出了劃時代的《神曲》。而曼佐尼生活的歲月,正是意大利進入歷史上另一個重大轉折點的時期。民族復興運動,以磅礴的氣勢席捲全國。在這場偉大革命運動的推進下,意大利文學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以後的另一次空前的繁榮,湧現了一羣星漢燦爛的文學大師。曼佐尼就是他們最重要的代表。 [1] 
這部著作推動了意大利長篇歷史小説的發展。是一部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相結合的作品。

約婚夫婦作者簡介

亞歷山德羅·曼佐尼1785年3月7日出生於米蘭。15歲時寫下第一篇詩
曼佐尼 曼佐尼
歌,主要作品有詩篇《自由的勝利》、《利米尼宣言》、頌詩《一八二一年三月》和五首《聖歌》,以及悲劇《卡馬尼奧拉伯爵》和《阿德爾齊》,長篇歷史小説《約婚夫婦》。曼佐尼對文藝理論、語言、歷史也有精湛的研究,著有《論浪漫主義》(1823)、《論意大利語言》(1845)、《1789年法國革命和1859年意大利革命》 (1868)等。晚年被任命為參議員,並致力於意大利民族語言的統一,擔任意大利王國語言統一委員會主席。1873年 5月22日逝世。
以後另寫有許多風格各異的作品。經過一段時期的醖釀,在1812年至1827年間,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創作,並經修改後相繼出版,為此他一躍成為當時意大利最負盛名的一位作家。1861年,剛成立的意大利王國授予他參議員的榮譽頭銜,1873年他在米蘭病歿。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在他逝世一週年之際,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爾第專門創作了一首安魂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