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紀王妃

鎖定
紀王妃陸氏,父陸爽,母鄭氏容色絕姝, [1]  貞觀二年曾被唐太宗聘為充華。陸氏德才兼備,自幼深受父母寵愛。貞觀十七年,太宗冊陸氏為紀王妃,時年十三,生東平郡王續等六男、江陵縣主等八女。麟德二年六月廿六日,薨於澤州之館舍,春秋三十有五,其日即陸爽之諱辰。韋貴妃痛惜不已。 [2]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出生日期
貞觀五年(631)
逝世日期
麟德二年(665)
封    號
紀王妃
家庭成員
祖父:陸立素,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太子右庶子 [2] 
外祖父:鄭仁基,隋通事舍人
父親:陸爽,尚書庫部、兵部郎中
母親:鄭氏 [1] 
公公:唐太宗
婆婆:貴妃韋珪
兄弟:陸泰,司農丞 [3] 
弟弟:陸價則,通事舍人
姊妹:陸氏, [4]  適裴行儉
長女:江陵縣主,適韋績
三女:東光縣主李楚媛,適裴仲將 [5] 
四女:安德縣主,適陸價則子陸景澄
參考資料
  • 1.    隋通事舍人鄭仁基女,年十五六,有容色。文德皇后請備嬪御,太宗乃聘為充華,詔已施行,冊使將行,公聞已許嫁陸氏,遽進諫曰:“陛下為人父母,子愛萬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心為心,故君處台榭,則欲人有棟宇之安;食膏梁,則欲人無飢寒之患;願嬪御,則欲人有室家之歡。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鄭氏之女,久已許人,陛下取之而無顧問,播之四海,豈為人父母之義乎臣所傳聞,或未指的,恐虧盛德,情不敢隱。君舉必書,所願特留神慮。”太宗聞之,大驚,乃手詔答之,深自克責,遂停冊使。左僕射房玄齡、中書令温彥博、禮部尚書王珪、御史大夫韋挺等內外羣官奏稱:“許適陸氏,無顯然之狀,大禮既行,不可即止。”陸爽又抗表雲:“其父存日,與鄭家還往,時相贈遺資財,無婚姻交涉。”
  • 2.    全唐文 卷九百九十二  .新東方寶典[引用日期2015-10-23]
  • 3.    第六房:鄭連山有四子。他性嚴暴,撾撻僮僕,酷過人理,與長子思慶同時為奴所害,斷首投馬槽下。次子鄭徹字思明、三子思和並以武功自効,驍勇善騎射。殺害其父兄的兇奴乘馬北逝,鄭思明披髮率村民馳馬窮追,趕到黃河。兇奴騎馬投水渡河,思明“止將從放矢,乃自射之,一發而中,落馬隨流,眾人擒執至家,臠而殺之。”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庾信(513—581)撰《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鄭常)神道碑》載:“公諱常,字子元,豫州滎陽人也。……祖思慶,建威將軍、山陽太守。建威取曹仁之號,可以定名;……考頊,銀青、金紫,方於温羨、傅祗;鎮南、徵東,比於劉弘、荀ダ。”庾信《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誌銘》則曰:“考頊,儀同三司、豫州刺史。……(公)大統三年,起義華陽,授永安縣開國男。……魏後二年,授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車騎用郭淮之勳,儀同取王沈之貴,公之此授,僉曰得人。進爵廣饒縣公,邑千户。保定三年,授使持節、都督遷州諸軍事、遷州刺史。即總領金州兵馬之兵開拓北戎。……上開府,增邑五百户,賜姓宇文。……乃為使持節、都督東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尋遷南兗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以大象元年(579)薨於州鎮,時年六十三。”《周書》和《新表》記載有誤,當以墓誌銘為準。但《周書》將鄭常父子附於《鄭偉傳》後,説明他們是同宗近支,這一點應該是對的,不像《新表》將其列於南祖。鄭思明官至北魏驍騎將軍、直合將軍,後贈冠軍將軍、濟州刺史。思明子鄭先護(?-531)起家外散騎侍郎,以武略見稱,是平定劉舉等人叛亂,迎北魏莊帝還京復位的功臣。後官至大都督、驃騎將軍,去世後追贈為青齊濟兗四州都督、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先護子鄭偉(514-571)字子直,西魏大統(535—551)中封襄城郡公,官至北周大將軍、宜州刺史、華州刺史,去世後追贈本官,加少傅,都督司、豫、洛、相、冀五州諸軍事,司州刺史。其後裔在隋代較有聲望的還有鄭偉的三個兒子:鄭大仕、鄭大濟、鄭大志等。鄭大仕名權,官至驃騎大將軍,鄭大濟官至蒲陽太守,鄭大志為秘書郎。《彙編·證聖015》“大周故承議郎行隆州司功參軍鄭府君(宏)墓誌銘並序”載:“公諱宏,……曾祖大仕,隋任驃騎將軍使持節渠州刺史、襄城郡開國公;祖仁基,隋任通事舍人;父玄毅,唐任天官郎中、安北都護府司馬;並文雅縱橫,風流籍甚。”大仕長子鄭仁基,仕隋官至通事舍人。仁基長子鄭玄毅,仕唐官至安北都護府司馬,次子鄭敞官至洛陽縣令。玄毅子鄭宏,武則天時歷任承議郎、隆州司功參軍等職。鄭敞妻為外戚皇甫氏,生有五子:鄭諝、鄭青、鄭諶(651—734)、鄭諤、鄭欣(660—735),分別官至洛州刺史、豫州刺史、青州刺史、婺州刺史和開州刺史。大濟之子鄭乾獎,官至荊州刺史,乾獎之子鄭侑為唐中散大夫、淄州司馬,《全唐文》卷228有《大唐中散大夫行淄州司馬鄭府君(侑)神道碑》載:“有子曰博古,曰博雅,曰嘉徵,曰嘉慶,曰嘉重”,其中鄭博古官至鹽鐵司殿中御史,次女鄭瓊(809—841)為大理評事楊牢妻,有墓誌銘。大志之子鄭乾瓚為荊州松滋令,乾瓚長子鄭孝本(632—698)官至安西都護、滄貝二州刺史,有三子:暉之、倩之、偘之。鄭暉之,蘇州長史;倩之子鄭洵官至監察御史,生五子:鋒、錪、鏞、鍊、釭。乾瓚次子鄭元久為隨州刺史,孫鄭澍為尚書倉部員外郎。《唐故昭義節度衙前先鋒兵馬使滎陽鄭府君(仲連)墓誌銘》記載:“七代祖諱偉府君,後魏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平南將軍、廣州刺史,襲襄城公。高祖諱玄敏,皇朝散大夫、蘄州長史、司農丞。曾祖諱由古,朝散大夫、河清縣令、宣州司馬。王父諱廣嗣,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烈考諱楚卿,杞王府司馬,贈殷州刺史。公即殷州府君之長子。……有子四人:長曰揆,試左清道率府兵曹參軍、上護軍;孟曰振;仲曰授,衙前散將;季曰據。”據《彙編·天寶 239》“大唐故襄陽郡襄陽縣令滎陽鄭府君(逞)墓誌銘並序”載:“公諱逞,字逞,滎陽原武人也。北齊開府儀同三司魏州刺史襄城公偉五代孫,湘陰府君第四子,……嗣子詵、璋、觶”。又《唐故泉州剌史李府君夫人鄭氏(700—759)墓誌銘》:“曾祖處亮,唐朝蒲州長史。祖昭慶,唐朝嶽州湘陰縣令。父逞,唐朝襄州襄陽縣令。”《彙編·貞元005》“唐贈尚書左僕射嗣曹王(李戢)故妃滎陽鄭氏(中)墓誌銘並序”和《嗣曹王墓誌銘》載:鄭中(711—782)字正和,嗣曹王李戢妃,襄城公之曾女;祖文恪,恆州司馬;父休睿,彬州司户。又《彙編續集·元和022》“大唐故鄭府君(紹方)墓誌銘”載:“君諱紹方,字統正,滎陽人也。……七代祖先護,魏中書令□襄城公;由是稱襄城公房,挺為着望。高祖乾瓚,皇京兆府金城令,生監察御史、隨州刺史元久;隨州生皇鴻臚寺丞、贈左贊善大夫景之。贊善生烈考皇尚書倉部員外郎澍。”
  • 4.    全唐文 卷二百二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0-23]
  • 5.    慎女東光縣主,始八歲,聞慎有疾,不食,父哀之,紿雲已愈,主察顏色未平,終不肯御,內外稱之。長適太子司議郎裴仲將。時妃、主多恃貴,以奢豫相矜,主獨儉素,姊弟誚曰:“人生富貴在得志,獨勤苦,欲何求?”答曰:“我幼好禮,今行之不違,非得志謂何?且自古賢妃淑女以恭遜著名,驕縱敗德,況榮寵貴盛,儻來物也,可恃以凌人乎?”及王死,號慟,嘔血數升。免喪,絕膏沐者二十年。始,諸王、妃、主自垂拱後被害者皆藁掩之。神龍初,詔州縣普加求訪,祭以牲牢,復官爵,諸王皆陪葬昭、獻二陵。主聞,感慟,卒,敕其子曰:“為我謝親戚,酷憤已雪,下見先王無恨矣!”中宗為舉哀章善門,下詔褒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