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紀特

鎖定
紀特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郵票編號的一種。
所處時代
文革時期
本    名
紀特

紀特老紀特的消亡

“文革”十年中郵票志號三次變動:1967年4月1日廢除紀特編號,變成“文字票”,即編號不出現在郵票上,而以“文”字編號印在大張封條上。1970年10月廢“文字票”,變成編號票,即新郵不分紀特,以流水號逐一排列。1974年1月1日廢編號票,以JT編號分而列之,即J代表紀念,T代表特種,基本上又回到了老紀特的形式上去。三次變動的背景有異,宣傳上第一次明目張膽,而後兩次卻悄悄進行,箇中原因耐人尋味,更值得研究。然而通過郵票認識那一段特殊的歷史尤為重要。

紀特歷程

首次變動處於“文革”極端的初期,紅海洋洶湧澎湃,在新華社播發的“文1”郵票發行的消息中,強調了對老紀特對、“文革”前郵票發行工作的否定。這條1967年4月19日的電訊稿——《慶祝北京市革委會成立〈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紀念郵票發行》的報道稱:“長期以來他們(指所謂的‘走資派’)卻在郵票的畫面上大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花鳥魚蟲等等,根本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展以來,郵票發行局的革命職工起來造了他們的反,和北京郵票廠的結合在一起,衝破重重障礙,終於成功地設計出這套閃耀着毛澤東思想燦爛光輝的郵票。”儘管文中對廢除舊志號一事隻字未提,但“不破不立”、“破舊立新”等當時的時髦意念已不言而喻。
據郵電部1967年3月31日下發的(67)郵票字16號《關於取消紀特郵票編印字號的通知》稱,“在此次文化大革命中,郵票發行局和郵票廠的革命職工建議取消志號,理由有四:(1)編印志號有時會影響郵票的及時印製和發行,這與當前和今後郵票應該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大力宣傳毛澤東思想並迅速及時地反映新氣象新形勢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2)避免因臨時變動,或因郵票內容有問題而停止發行造成缺號所引起的不良政治影響;(3)編印上述志號只利於少數集郵愛好者,而並非為廣大的工農兵服務;(4)減少印刷過程中的複雜性。基於以上理由,經研究,我們同意自即將發行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紀念郵票開始,取消上述志號。”所謂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郵票就是“文1·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因趕在北京市革委會成立而從5月1日提前到4月20日發行,並改動了郵票的名稱。
由此可見當時新聞電訊和郵電部的文件在取消志號的措辭上差異明顯,電訊惟恐天下不亂,極力鼓吹“造反有理”,故意對這套郵票的發行是由郵電部領導批准一事隻字不提,是當時典型的“踢開黨委鬧革命”論調的表露。而郵電部此時的權利儘管尚在所謂的“走資派”手裏,但他們驚驚顫顫,努力緊跟形勢,盡力肯定“革命職工”們要求取消志號中合理的成分和革命動機。如此措辭的差異顯示了當時矛盾複雜的形勢和混沌的社會局面,沒有經過“文革”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歸根結底,當時的大氣候是極力否定“文革”前17年工作,舊紀特志號的取消是大勢所趨,它不過是這場大動亂中的小插曲而已,但卻在新中國郵票史上留下了最深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