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中國郵票

鎖定
新中國郵票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發行國家郵政部門的郵票,從1949年,主要包括紀特郵票文革郵票編號郵票JT郵票編年郵票等,由於地理文化歷史原因,新中國郵票是中國集郵愛好者最鍾愛的郵票系列。
中文名
新中國郵票
發行時間
1948年-1967年
發行部門
國家郵政部門
發行歷史
1949年至今

新中國郵票紀特郵票

紀念郵票 紀念郵票
紀念郵票廣義上是指為紀念國內外重大事件或著名人物而發行的一種郵票,大多以紀念的事件和人物為主圖,並附有相關的紀念文字,時間性很強。
紀念郵票 紀念郵票
另外也特指“紀”字頭郵票,即從1948年起新中國發售的郵票。紀念郵票的特點一般是票幅較大,印製精美,發行數量較少。
特種郵票 特種郵票
特種郵票廣義上是指為宣傳和展現某一特定題材而印製發行。特種郵票的票幅較大,枚數較多,設計和印製精美,發行量較小。特種郵票的題材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
特種郵票與紀念郵票是同一時期發行的。
新中國郵票 新中國郵票
另外也特指“特”字頭郵票,從1951開始發行的郵票。

新中國郵票文革郵票

文革郵票 文革郵票
發行時間:1967年-1970年
“文化大革命”郵票(簡稱“文革”郵票)即文革時期發行的郵票,有着那個時代特殊的文化氣息。從1967年發行的第一套“文革”郵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起,至1970年發行的最後一套“文革”郵票《革命青年的榜樣—金訓華》為止。從“文革”郵票一問世起就宣告了發行長達18年之久的以“紀”、“特”字頭為系列的郵票告一段落。此類發行郵票沒有志號,發行部門僅在這種整版郵票的紙邊上印個編號“文1”、“文2”、“文3”等所以、把這個時期發行的郵票統稱為“文革”郵票。

新中國郵票編號郵票

編號郵票 編號郵票
發行時間:1970年-1973年
編號郵票,也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發行的。從1970年1月21日停止發行“文”字郵票後,改變為發行編號郵票。第一套編號郵票是從1970年8月1日發行的《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起,至1973年10月15日發行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郵票止,共發行21套95枚郵票。由於這類郵票採用編1,編2,編3等稱呼,所以被稱為編號郵票。

新中國郵票普通郵票

民居 民居
普通郵票發行量較大,畫面相對其他種類郵票略顯單調,且無志號,多被用來郵寄信件,如較常見的“民居”郵票。

新中國郵票JT郵票

發行時間:1974年-1991年
JT郵票紀特郵票的延續,這一時期的郵票設計較精美,是集郵愛好者較喜歡的類別。市場投資較有活力,如T46庚申猴,在2011年市場交易價已達到1萬元。

新中國郵票編年郵票

發行時間:1992年
編年郵票 編年郵票
從1992年開始,中國人民郵政改名為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也改用年號進行編排,這一時期的郵票從設計和製作上採用了最新的一些技術,較精美,但由於發行量較大,故價格較低。是開始集郵者不錯的選擇。

新中國郵票改值郵票

這是一種在其他郵票上加蓋文字,改變面值後作為一種新郵票使用的郵資憑證。採用這種郵票,多半是因為新郵票印製不及而採用的一種應急措施。新中國成立後,選擇了中華郵政郵票中部分孫中山頭像郵票和以飛雁、火車、輪船、寶塔等為圖案的郵票,以及部分解放區郵票,加印“中國人民郵政”文字及新面值後,作為新中國郵票使用。這樣的加字改值郵票,從1950年發行的“改1”到1951年發行的“改10”一共發行了10套共38枚。

新中國郵票航空郵票

航空郵票是專為郵寄航空信件而發行的郵票。世界各國發行航空郵票,大多數是採用飛機作圖案。也有的以飛雁、火箭、宇航、飛艇、自由女神頭像等為圖案,有些郵票上印有“航空郵票”字樣。世界上最早發行航空郵票的國家是意大利1917年發行的。中國第一套航空郵票是1921年7月1日發行的飛機在長城上空飛翔圖案郵票。新中國成立後於1951年5月和1957年9月先後發行了兩套航空郵票。

新中國郵票欠資郵票

欠資郵票郵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郵資時貼用的一種專用郵票。由郵局專用,不能作為預付郵資的憑證,只表示在投遞時應補收未貼郵票,或雖貼郵票但未納足郵資的費用,由郵局人員貼在信封上;所欠郵資,通常加倍由郵遞員在投遞時向收件人收取。

新中國郵票軍人貼用郵票

軍人貼用郵票 軍人貼用郵票
此類郵票是專為軍人貼用的郵票。
1953年2月為了優待軍人寄信,郵電部發行一套“軍人貼用”郵票,郵票共3枚,面值均為舊人民幣800元,圖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徽,軍徽下面印有“軍人貼用”、“中國人民郵政”、“800元”字樣。第一枚底紋為橘紅色,俗稱“黃軍郵”;第二枚紫色,俗稱“紫軍郵”;第三枚藍色,俗稱“藍軍郵”。圖幅為21毫米×32毫米,齒孔14度,全張90(9×10)枚。膠版。由北京人民印刷廠營業分廠印製。擬於1953年8月1日發行。這套郵票於1953年7月初開始印製,是新中國第一套軍用郵票。郵票分批印完,陸續下發到各部隊和軍事機關,每位官兵每月可得到2枚用於通信。郵票下發後,有的部隊反映,在沒有信箱代號的情況下使用軍人貼用郵票容易泄密,郵票使用範圍和對象也難以控制等等,為此,有關部門決定“延期實行”,停止使用。後來,軍隊有關領導機關作出決定,沒有下發的郵票全部銷燬。但在個人手中的軍人貼用郵票仍被使用。這三種郵票都流出一些,其中藍色“軍人貼用”郵票印成較晚,留存下來的數量最少,成為罕品,極為珍貴。
藍色“軍人貼用”郵票在1994年的拍賣中,曾創造出新中國郵票單枚郵票80萬元的最高價。

新中國郵票郵票保存方法

第一,收藏郵票要使用乾燥的小護郵袋包好,然後放入乾燥的集郵冊中;
第二,要重視郵票存放的的環境。首先不能長期處於日光照射之下,否則可能引發郵票變色;其次,不能處於潮濕的環境中,因為郵票是紙質的,有比較強的吸水力,很容易發生黴變。所以最好將郵票收藏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可以配合放一些乾燥劑。在北方要注意不要過度乾燥,在南方一定要注意防潮;
第三,如果是選擇集郵冊收藏郵票的,還要注意集郵冊擺設方法,儘量不要疊在一起放,這樣時間一長,冊子內的郵票會被書的重量擠壓地出現痕跡,因此,集郵冊的擺法應該像圖書館內的書一樣,站立並列存放,不能讓它東倒西歪,冊子與冊子之間也不宜太多緊密,留出一些空隙。
第四,平常觀賞或者移動郵票時一定不要直接用手接觸,要用專門的小鑷子夾取,因為手指上的往往會有油性的分泌物,可能會在郵票上留下指紋,時間一長,痕跡會顯現出來,從而會破壞郵票的品相。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集郵聯合會.中國集郵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7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