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精密機械設計

(武漢大學建設的慕課)

鎖定
精密機械設計課程是武漢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該課程於2016年02月26日首次在中國大學MOOC開課,授課教師為許賢澤、戴書華、楊晉陵。據2021年8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10學期。 [1-2] 
精密機械設計課程共十四章,包括螺旋傳動的結構形式、凸輪機構、精密機械零件的強度與剛度、平面連桿機構、精密機械零件的受力分析與平衡、齒輪機構、精密機械零件受力變形與應力分析等內容。 [2] 
中文名
精密機械設計
類    別
慕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授課平台
中國大學MOOC
開課時間
2016年02月26日(首次)
授課教師
許賢澤、戴書華、楊晉陵
建設院校
武漢大學

精密機械設計課程性質

精密機械設計課程定位

精密機械設計課程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及機電類專業的基礎課,通過對螺旋傳動的結構形式、精密機械零件的強度與剛度、平面連桿機構、精密機械零件的受力分析與平衡等內容的學習,使學習者掌握儀器零件的結構原理、傳動方式、軸系部件、支承結構等內容。 [2] 

精密機械設計適應專業

精密機械設計課程適合測控技術與儀器、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及機電類專業學習。 [2] 

精密機械設計課程簡介

精密機械設計課程共十四章,第一章至第五章分別介紹精密機械零件的受力分析與平衡、精密機械零件受力變形分析、平面機構的自由度、平面四連桿機構曲柄存在條件、動件常用運動規律與基本尺寸等知識點;第六章至第十章分別講述漸開線齒輪的切齒原理與根切現象、複合輪系傳動比、精密機械零件的強度與剛度、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帶傳動的受力分析與應力等內容;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分別介紹螺旋傳動的結構形式、軸的結構設計、滾動軸承的選擇計算、螺紋聯接的主要類型及應用等知識點。 [2] 

精密機械設計課程大綱

第一章 精密機械零件的受力分析與平衡
1.1緒論
1.2精密機械零件的受力分析與平衡
第二章 精密機械零件受力變形與應力分析
2.1精密機械零件受力變形與應力分析(上)
2.1精密機械零件受力變形與應力分析(中)
2.1精密機械零件受力變形與應力分析(下)
第三章 平面機構自由度計算
3.1運動副及其分類
3.2平面機構的自由度計算(上)
3.2平面機構的自由度計算(下)
第四章 平面連桿機構
4.1平面四連桿機構曲柄存在條件(上)
4.1平面四連桿機構曲柄存在條件(下)
第五章 凸輪機構
5.1從動件常用運動規律與基本尺寸的確定
第六章 齒輪機構
6.1齒輪齧合基本原理
6.2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幾何尺寸計算
6.3漸開線齒輪的切齒原理與根切現象(上)
6.3漸開線齒輪的切齒原理與根切現象(下)
6.4斜齒圓柱齒輪機構(上)
6.4斜齒圓柱齒輪機構(中)
6.4斜齒圓柱齒輪機構(下)
6.5圓錐齒輪機構
6.6蝸輪蝸桿機構(上)
6.6蝸輪蝸桿機構(中)
6.6蝸輪蝸桿機構(下)
第七章 輪系
7.1定軸輪系傳動比計算
7.2週轉輪系傳動比計算
7.3複合輪系傳動比計算
第八章 精密機械零件的強度與剛度
8.1精密機械零件的強度與剛度(上)
8.2精密機械零件的強度與剛度(下)
第九章 齒輪傳動
9.1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
9.2直齒圓柱齒輪傳動(上)
9.2直齒圓柱齒輪傳動(下)
9.3斜齒圓柱齒輪傳動(上)
9.3斜齒圓柱齒輪傳動(下)
9.4直齒圓錐齒輪傳動(上)
9.4直齒圓錐齒輪傳動(下)
9.5蝸桿傳動(上)
9.5蝸桿傳動(下)
第十章 帶傳動
10.1帶傳動的受力分析與應力(上)
10.1帶傳動的受力分析與應力(下)
10.2帶傳動的彈性滑動和打滑
第十一章 螺旋傳動的結構形式
11.1螺旋傳動的結構形式(上)
11.1螺旋傳動的結構形式(下)
第十二章 軸
12.1軸的結構設計(上)
12.1軸的結構設計(中)
12.1軸的結構設計(下)
12.2軸的剛度與強度計算
第十三章 軸承
13.1滾動軸承的代號(上)
13.1滾動軸承的代號(下)
13.2滾動軸承的選擇計算(上)
13.2滾動軸承的選擇計算(中)
13.2滾動軸承的選擇計算(下)
第十四章 聯接
14.1螺紋聯接的主要類型及應用
14.2螺紋聯接的預緊與防松
(注: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2] 

精密機械設計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老師
學時安排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6年02月26日-2016年07月25日
許賢澤、戴書華、楊晉陵
3小時每週
7218
第2次開課
2017年02月27日-2017年04月23日
4-6小時每週
2656
第3次開課
2017年10月09日-2017年12月08日
許賢澤
3-5小時每週
3696
第4次開課
2018年03月12日-2018年06月12日
許賢澤、戴書華、楊晉陵
2238
第5次開課
2018年09月03日-2018年10月27日
許賢澤
2924
第6次開課
2019年02月18日-2019年04月14日
4小時每週
1152
第7次開課
2019年09月01日-2019年10月26日
2122
第8次開課
2020年02月17日-2020年04月18日
1325
第9次開課
2020年09月07日-2020年12月15日
3-5小時每週
897
第10次開課
2021年02月22日-2021年04月25日
3-6小時每週
840
(注: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1-2] 

精密機械設計教學目標

通過對精密機械設計課程的學習,使學習者掌握儀器零件的結構原理、傳動方式、軸系部件、支承結構等內容。 [2] 

精密機械設計學習預備

精密機械設計預備知識

學習精密機械設計課程需要具備工程製圖等課程基礎知識。 [2] 

精密機械設計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精密機械設計基礎》
許賢澤
2007年7月
《精密機械設計基礎(第2版)》
2012年5月
《精密機械設計基礎(第3版)》
2015年9月
《精密機械設計》
2013年8月
(注: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2] 

精密機械設計所獲榮譽

2016年6月28日,精密機械設計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9] 
2017年12月26日,精密機械設計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3] 

精密機械設計教師簡介

許賢澤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教授,承擔精密機械設計等課程教學工作。 [4] 
戴書華,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副教授,承擔機械製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教學工作。 [5-6] 
楊晉陵,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副教授,承擔精密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教學工作。 [7-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