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粵軍陣亡將士墓

鎖定
粵軍陣亡將士墓又稱粵軍殉難烈士墓,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莫愁湖西岸莫愁湖公園水榭荷花池之北。 [3]  最初建成於1912年秋,後多次修葺,粵軍殉難烈士墓為1979年重建,墓園面積377平方米。1982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粵軍陣亡將士墓
館藏地點
江蘇省南京市莫愁湖
始建時間
1912年
別    名
粵軍殉難烈士墓

粵軍陣亡將士墓簡介

1911年底,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北洋軍張勳部,向南進攻南京,形勢危急。孫中山命令臨時趕來的粵軍反攻。粵軍勢如破竹,向北過長江,克滁州,沿津浦線猛攻,直抵徐州,為南北議和、清廷退位、締造共和立下卓越功勳。戰後南京臨時政府收粵軍62具烈士遺骸,安葬於莫愁湖畔。粵軍烈士墓花崗岩砌造,簡樸莊重。墓碑上鐫刻孫中山手書“建國成仁”,背面是黃興撰寫的碑文。1966年墓毀,1987年重修。

粵軍陣亡將士墓背景介紹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正式宣告在南京誕生。被趕出南京不久的張勳在妄圖復辟的清朝勢力授意下,利用南北議和之際再次率兵南犯,攻打南京。
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隨即下令組織部隊北伐。其中臨危趕到的粵軍,在1月上旬渡江北伐積極迎敵。士氣高昂的官兵沿着津浦線一路上力克固鎮、宿州,而且愈戰愈勇,勢如破竹,終於與兄弟部隊在2月中旬收復蘇北重鎮徐州。張勳的辮子軍節節敗退,清王朝迴天乏力,不久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退位。
人們將此次北伐征戰中犧牲的61位粵軍官兵忠骸,安葬於金陵西郊的莫愁湖西南側。整個墓園呈中西合璧式風格,正門朝南,入門後有樹木夾道。園內每位犧牲者一穴,墓地不起墳包,皆平列於地上;每座墓上還平嵌長方形石碑,上面鐫刻烈士姓名。1912年3月,孫中山特地親筆敬書“建國成仁”四個大字,鐫刻成碑立在眾墓之前,旁邊還樹有辛亥革命元勳黃興親筆題寫的“粵軍殉難義士之碑”,而墓碑祭文則由時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的姚雨平撰寫。墓園正中另外建有一座鉛頂石柱六角亭,以供人憑弔之餘小憩。

粵軍陣亡將士墓後續

在歷經30多年的滄桑變遷後,這座建於1912年的墓園已經“碑殘墓毀,蔓草叢荊,淪為鄉人飼鴨之場”。1948年,國民政府曾為此撥款予以重修,並將當時粵軍出發前因製造彈藥而身亡的炸彈營營長周達,與原先61位將士遺骨合葬於一個大墓瑩中。而一旁樹立的《重修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記》石刻碑文,則由國民黨要員鄒魯撰寫。“文革”時期,該墓遭到毀壞。後來在鄧穎超、廖承志等人的關懷下,1979年又重新予以修建。英烈雖已故世,然而風範常存,蹀躞於此更加令人興景仰之思。 [1] 

粵軍陣亡將士墓地理位置

粵軍陣亡將士墓位於南京莫愁湖公園水榭荷花池之北。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