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

鎖定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是王中江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1年3月。 [3] 
該書主要運用新出土資料與傳世文獻相結合的方法,以確定這些資料在周秦思想史中的恰當位置,究明出土資料為中國古代思想世界研究帶來的變化,關注這些新的思想資源對當代中國和世界的意義。 [1] 
作品名稱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
作    者
王中江
首版時間
2011年3月
字    數
586千字
類    別
歷史學著作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內容簡介

該書在闡明“簡帛文明”概念的基礎上,對出土馬王堆帛書、郭店楚簡、上博楚簡、睡虎地秦簡等思想史資料展開了四個方面的研究:一是根據郭店楚簡《太一生水》、上博楚簡《恆先》和《凡物流形》等資料,認識和把握周秦宇宙生成模式的豐富性,以及所構想的宇宙生成各層次的內涵;二是依據上博楚簡《魯邦大旱》《鬼神之明》和《三德》等資料,揭示隨着周秦時代人文意識、人事作用的擴大,此前的宗教信仰和祭祀禮儀如何在被弱化的同時,又以不同面貌表現出來的複雜情形;三是從馬王堆帛書《黃老四經》、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郭店楚簡《唐虞之道》、上博楚簡《從政》等資料出發,探討在周秦時代和社會歷史條件下思想家提出的治理國家和天下的公共理性、規範的多種形態;四是從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五行》《窮達以時》等資料出發,考察周秦時代的思想家通過“內外”“身心”“天人”等關係建立德性倫理的過程和方式。 [1]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作品目錄

第一編 簡帛文本與古代宇宙生成論
第一章 《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道觀
第二章 《恆先》的宇宙觀及人間觀的構造
第三章 《凡物流形》“一”的思想構造及其位置
第二編 從“三代宗教”到東周時代的信仰
第四章 “災害”與“政事”和“祭祀”——從《魯邦大旱》看孔子的刑德觀和祭祀觀
第五章 《鬼神之明》與東周的“多元鬼神觀”
第六章 《三德》的自然理法和神意論——以“天常”、“天禮”和“天神”為中心的考察
第三編 心性、美德和境遇
第七章 《性自命出》的人性模式及人道觀——“性”、“情”、“心”和“道”等概念釋義
第八章 “身心合一”之“仁”與儒家德性倫理——郭店竹簡“惑”字及儒家“仁愛”思想的構成
第九章 《窮達以時》與孔子的境遇觀和道德自主論
第十章 簡帛《五行》篇的“惠”觀念
第十一章 早期儒家的“慎獨論”與“為己之學”及“公共關懷”
第四編 經典、詮釋和意義
第十二章 儒家經典詮釋學的起源
第十三章 上博《詩傳》與儒家《詩》教譜系新知
第十四章 道與事物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實義考論
第十五章 《老子》的“大器晚成”考證
第五編 共同體生活與公共理性、規範和政治倫理
第十六章 《唐虞之道》與王權轉移中的多重因素
第十七章 《凡物流形》的“貴君”、“貴心”和“貴一”
第十八章 黃老學的法哲學原理、公共性和法律共同體理想——為什麼是“道”和“法”的統治
第十九章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與秦國的儒家式政治倫理
第二十章 睡虎地秦簡《語書》的“法律”意識 [3]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作品思想

該書主要運用新出土資料與傳世文獻相結合的方法,以確定這些資料在周秦思想史中的恰當位置,並克服以往根據通行本研究存在的侷限。同時,該書努力究明出土資料為中國古代思想世界研究帶來的變化,關注這些新的思想資源對當代中國和世界的意義。根據新出土簡帛思想史文本,中國思想在源頭上就同西方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戰國簡進一步證明中國的形而上學和宇宙觀是“生成論”,而不同於西洋的“構成論”和“本質主義”。戰國出土資料中沒有邏輯方面的思想史資料,與此也是一致的。中國的“生育式宇宙觀”,能夠促使東方建立一種新的“生態形而上學”。把戰國出土資料中的“身心”“性情”“天人”“禪讓”“窮達”等一系列論題同古希臘思想關注的數、靈魂、理念、第一因等論題相比,都能看出兩者之間的差異,這就要求研究者更加註意中國思想與西方思想之間的差異。 [1]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書入選2010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並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2]  [4]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
2011年3月
北京大學出版社
978-7-301-18561-2 [3]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作者簡介

王中江,1957年生,男,漢族,河南省汝州市人。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鄭州大學哲學學院(老子學院)和河南大學黃河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州大學哲學學院(老子學院)院長;北大系學術委員會委員、人文學部學術委員會委員;先後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哲學研究所所長(曾榮獲“河南省優秀專家稱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致力於先秦哲學、儒家和道家哲學、出土文獻和近現代中國哲學研究。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