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其務

鎖定
範其務(1892年-1937年),字志陸,廣東省大埔縣三河梓里村人。廣東陸軍小學畢業後,升入南京陸軍中學。辛亥武昌起義,範其務與同學90餘人組成敢死隊,隨黃興攻漢口,漢陽失守後,轉入 廣東北伐軍,參加迎擊清軍張勳部的固宿之役。民國成立,他因勞績以公費送日本留學,獲政治學士學位。
回國後,積極參加推翻袁世凱政權的運動。1925年12月21日,出任汕頭市第八任市長。在汕執政約一年,對市政建設等留下許多可圈可點的業績。1929年4月離開汕頭,先後任財政部廣東財政特派員粵海關監督、廣東省財政廳長、十九路軍參謀長、福建省財政廳長。1933年,辭職回鄉,致力於桑梓實業建設。後又奉派為廣東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南海縣縣長。1937年在廣州逝世,終年45歲。 [1] 
本    名
範其務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大埔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37年
畢業院校
南京陸軍中學

範其務人物生平

1914年,袁世凱黨羽龍濟光統治廣東,其務奉命與譚啓秀、羅侃廷、陳鉅海、李一球等分赴潮汕欽廉等地聯絡軍民,秘密商討驅龍。
1915年,其務又與劉震寰、蕭文等分赴河內、雲南、龍州、北海、香港等處聯絡,繼續策劃討袁, 發起諒山之役。事敗,其務再度赴日本。
1920年,應兩廣鹽運使鄒魯電召,其務回國任鹽運署緝私科長。次年夏,桂軍叛變,扼守梧州,久攻不下。其務隻身履險潛入木雙圩,遊説桂軍師長劉震寰反正,梧州遂克,廣西得以平定。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其務被叛軍囚禁於長堤第二師部,佯作聽從,伺機赴香港。其時,鄒魯參由孫中山命為特派員,傳檄調動東路及滇、桂各軍會師討陳,命其務為聯絡參謀。他闖關千里,涉險入桂,和劉震寰商討討陳策略,討陳役畢昇任大元帥府參謀兼粵海關監督。
1925年12月21日,範其務正式出任汕頭市第八任市長。 [4] 
1926年2月,其務調任汕頭市政廳長。次年,任財政部鹽務處處長,不久,改任汕頭潮梅財政處處長。
1929年4月,其務調任財政部廣東財政特派員粵海關監督,5月,奉命兼廣東省財政廳長,在任3年。
1931年,任"剿匪"軍右翼軍總司令部南昌辦事處少將處長,參加對中央紅軍的圍剿。
1932年,日本侵略軍發動"一二八"事變。其務受命組織十九路軍駐上海辦事處,通電海內外,喚起國人同仇敵愾。 起初,日軍在十九路軍的頑強抗擊下,自覺兵力不濟,遂由田代皖一郎為談判代表,要求與中國軍隊談判。其務以十九路軍代表身份於2月18日在法租界中日聯誼社與日方會談。田代皖一郎提出,中國軍隊必須主動撤退,這一 無理要求被範其務斷然拒絕。是年冬,其務調任福建省財政廳長。
1933年,範其務辭職回鄉,致力於桑梓實業建設。 [4] 
1934年冬,出任大埔縣長,一年後即行引退。
1936年11月,範其務當選為國民大會廣東省第十三區大埔縣代表候選人,後又任廣東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南海縣縣長。
1937年1月在廣州因病逝於任內,終年45歲。 [2] 

範其務人物軼事

辛亥武昌起義,範其務與同學90餘人組成敢死隊,隨黃興漢口漢陽失守後,轉入廣東北伐軍,參加迎擊清軍張勳部的固宿之役。民國成立,他因勞績以公費送日本留學,獲政治學士學位。
在汕頭市中山公園的建設過程中,據籌委會《報告書》中所載,1926年汕頭市長範其務和駐軍汕頭的何應欽軍長商議聯合向社會發起募捐,得款數千元,在園內建築一座園門和木橋。籌委會成立後,制定了《汕頭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募捐章程》,針對樂捐人、勸捐人捐款數額制定了相應的褒獎措施,併成立了募捐部,專司募捐一事。 [3] 
1930年9月出版的《籌建汕頭中山公園平民新村報告書》中,把範其務市長定位為中山公園兩位創建者之一(另一位為何應欽)。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