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管鬱達

(中國當代評論家、策展人)

鎖定
管鬱達,回族,中國當代著名評論家、策展人。1963年生於貴州興仁縣,自幼隨父學習書畫。1983年畢業於 中央民族大學漢語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83年至2003年先後在政府機關、廣告公司、貴州大學工作。2000年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訪問學者,北京大學“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藝術文獻(叢書)執行主編,現供職於雲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美術系,教授,《藝術方向》雜誌執行副主編。主要從事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策展和藝術史論、藝術文獻研究、教學工作。
中文名
管鬱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963年
畢業院校
中央民族大學漢語系漢語言文學專業
職    稱
教授
職    務
《藝術方向》雜誌執行副主編

管鬱達人物簡介

管鬱達,回族當代著名藝術批評家、藝術理論家編輯,著名策展人
1986年以來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三百多篇,著有《從頭再來》、《新具像》、《圖像與社會中的藝術家》、《肉身與禁忌》等書近三十萬字,並經常應邀到國內外一些著名的學術機構和大學進行訪問講學。其學術批評活動強調當代藝術實驗的肉身經驗和本土性,以及批評家的獨立人格和文化品質,認為中國當代藝術面臨的主要問題仍是一個爭取在公共空間中實現自由交流的問題。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當代藝術、特別是西南現代藝術的個案研究。上一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介入中國當代藝術策展活動,為九十年代以來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重要批評家和策展人。

管鬱達教育職業背景

1979年至1983年就讀於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古典文獻專業,文學學士學位
1983年至1985年供職於貴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1985年至1991年供職於貴州省黔西南民族師專中文系;
1991年至2004年供職於貴州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1999年至2001年為北京大學訪問學者;
2002年9月至12月、2003年3月至7月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2004年2月供職於雲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美術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曾任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學報執行副主編、貴州大學藝術學院西南藝術研究所副所長;
北京大學“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藝術文獻》編委會副主編。研究課題:中國現代藝術文獻及 藝術史方法論;
曾任貴州省文藝理論家協會理事、貴州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貴州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
青島海青藝術發展中心學術委員、廣州《藝術界》雜誌特邀編委、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油畫家》叢書編委、北大“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藝術文獻》編委會副主編;
現為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何香凝美館OCT當代藝術中心、芝加哥大學東亞藝術中心《中國當代藝術年鑑》編輯委員,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學術委員;
主要從事中國當代藝術批評、藝術文獻研究、策展和美術史論教學、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策展與藝術管理、藝術批評、圖像社會學、藝術史方法論、身體理論、視覺文化研究。

管鬱達展覽策劃活動

2010.3首屆中國藝術社區文化節(昆明·金鼎1919)——日常生活:雲南方式,策劃人
2010.3失樂園——趙華森圖片裝置展,策展人
2009.11“領升·2009中國美術批評家提名展(北京)”(北京當代藝術館),策展人
2009.10“激素——當代藝術七人展”(昆明,Duffy雪茄·畫廊),策展人
2009.6“色相­——觀念影像邀請展”(昆明,Duffy雪茄·畫廊),策展人
“奇觀”媒體藝術雙年展“繪聲繪色”(昆明,雲南省博物館),策展人
“在雲上——金鼎1919自駕車户外創意體驗活動”(昆明,金鼎1919創意生活體驗區)學術主持
“山水營造”(雲南,銀海大理山水間),學術主持
2009.6“‘領升’藝術論壇:修正與重寫(麗江、北京)——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暨批評家提名展” 策劃人
2008.10“激浪計劃—中德當代藝術交流展”(中國成都四川大學美術館/德國柏林)策展人
2008.9“上海摩登:復興西路55號—多媒體藝術展”(上海,菲籽畫廊)策展人
2008.5“視覺感動”(上海,上海美術館)策展人
2008.4“臆景·幻遊”(青島,妙音鳥畫廊)策展人
2008.4“行者日誌”(昆明,創庫,TCG諾地卡畫廊)策展人
2007.12“勞作與詩意”(廣州,扉藝廊)策展人
2007.11“得意·忘形”——陳流、陳長偉作品展(成都,藍色空間畫廊)策展人
2007.10“水墨的精神第一回展:不是東西”(成都,K·畫廊)策展人
2007.9“情景鏈接”——西南、宋莊藝術家交流計劃(北京、昆明)策展人
2007.7“形象的快感”(昆明,雲南大學美術館)策展人
2007.6“心智與慾望——當代藝術展”(重慶,感覺藝術空間)策展人
2007.5“變形計——新鋭雕塑家八人展”(成都,藍色空間畫廊)策展人
2007.4“動物狂歡節—中國青年藝術家邀請展”(成都四川大學美術館)策展人
2007.1“夢想與現實”當代藝術展(昆明諾地卡)策展人
2006.9 2006年“新動力”當代藝術雙年展(上海原弓美術館)特邀批評家
2006.6“奇觀”新媒體藝術展(昆明創庫),策展人
2006.6“情色與妄想”(新加坡斯民藝苑)、策展人
2005.11“超市”詩歌藝術展(深圳南山書城),學術主持人
2005.11“南方生活”藝術展(昆明創庫),學術主持人
2005.4“四種嗓音,一個獨奏”(新加坡斯民藝苑),策展人
2004.6“中國家庭”藝術計劃(昆明諾地卡),學術主持人
2004.6第二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從原始地帶出發”,策展人、學術主持人
2004.6“我的家”(昆明諾地卡),策展人、特邀批批評家
2004.5“看圖説話”實驗圖像展(昆明ABAB藝術空間),策展人、特邀批批評家
2004.4“迷藥”女性藝術展(昆明諾地卡),特邀批批評家
2003.11“另一半”女性藝術展(貴陽)學術主持人、特邀批批評家
2003.11第二屆貴陽油畫雙年展策展人、學術主持人
2003.11“三角”觀念藝術邀請展(貴陽、昆明)策展人、學術主持人
2003.10首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原始地帶”策展人、學術主持人
2003.10“日常生活”紙上作品展(貴陽、昆明、重慶)、策展人
2003.6“情色與妄想”(昆明,創庫)、策展人
2001.6—7“新媒體,新視覺”—2001年中國—德國新媒體藝術活動周(北京/上海/杭州/柏林/萊比錫)北京大學現代藝術學會、德國歌德學院北京分院主辦,策展人
2001.6“肉身的力量”新藝術展(北京藏酷)、策展人

管鬱達學術及批評活動

1、1995年、1997年應邀參加中國當代藝術文獻資料展第四、第五回展,為特邀批評家。
2、1997年應四川美術學院邀請舉辦題為《多樣化選擇與都市人格》的學術講座。
3、1998年應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香港理工大學藝術中心邀請,參加“中國—香港裝置藝術交流計劃:面對共同的藝術”,並在研討會上作專題報告。
應青島海青藝術發展中心邀請,參加“性別與身份:女藝術家工作室開放展”,為特邀批評家。
參加貴陽“西西弗”首屆青年藝術家提名展,為學術委員。
4、1999年應廣西桂林市文化局邀請,參加“人文山水”地景藝術活動,為特邀批評家。
應重慶市政府邀請參加“互動時代的文化方位”展,為學術委員,特邀批評家。
廣西藝術學院舉辦題為《八九後中國觀念藝術》的學術講座。
5、2000年應邀參加“斜陽島,藝術家:未來的幾種生活方式”大型户觀念藝術活動,為特邀批評家。
應中華全國美學會邀請參加在上海舉辦的“家—當代藝術提案”藝術展,為特邀批評家。
應邀參加“2000年上海雙年展”,為特邀批評家。
吉林大學藝術學院邀請舉辦題為《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文化身份認同》的學術講座。
應河北省唐山師範學院邀請舉辦題為《數碼時代的藝術》的學術講座。
6、2001年應北京大學現代藝術學會邀請舉辦題為《新媒體藝術在中國》的學術講座。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邀請舉辦題為《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身體經驗》的學術講座。
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戲劇學院邀請舉辦題為《八九後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的學術講座。
應北京藏酷新媒體藝術中心邀請舉辦題為《新媒體藝術與藝術的民主化》的學術講座。
7、2002年在貴州大學舉辦題為《新媒介,新視覺》的學術講座。
應邀參加有世界各大美術館館長、策劃人、批評家參加的國際策展人“遵義會議”,並在會上作專題發言。
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中文大學邀請舉辦題為《從五四到當前:中國藝術中社會批判性思潮的回顧與反思》和《公共空間與中國先鋒藝術的成長》的學術講座。
應邀參加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國際策展人會議。
應邀參加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為特邀批評家。並參加“地點與模式”國際策展人會議。
8、2003年應邀在昆明創庫作題為《當代藝術的公共性》的學術演講。
參與組織中國貴陽二屆油畫雙年展,為學術委員,特邀批評家。
應邀參加上海春季藝術沙龍首屆全國批評家論壇,為特邀批評家。
應邀出席“麗江國際藝術工作展示節”,為特邀批評家。
9、2004年應邀出席“2004年西安首屆獨立青年影像節”,為學術評審委員。
10、應邀參加2004年上海春季藝術沙龍,當選第二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最佳策展人。
11、應西安美術學院藝術研究中心、史論系邀請,作題為《公共空間與中國先鋒藝術的成長》的學術演講。
12、2005年應深圳美術館、澳門博物館邀請,作題為《身體與情色的神話》的學術演講。並出席深圳美術館與澳門博物館舉辦的“第二屆中青年藝術批評家論壇”、“緣分的天空”當代藝術展、“城市的皮膚影像藝術展”系列學術活動,為特邀批評家。
13、2006年應邀出席杭州三尚藝術機構、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杭州“不完整世界”之詩畫印刷活動,為特邀嘉賓、批評家。
14、2007年應邀出席由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組委會和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首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
15、2007年應中央美術學院邀請作為“學院之光”學術評審委員,出席相關學術活動。
16、2008年6月應湖南美術出版社、北京“聖之空間”邀請,作為嘉賓出席該空間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會。
17、2008年應邀在廣州美術學院作題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成長”的學術演講。
18、2008年應邀出席由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組委會和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第二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
19、2009年6月策劃組織“‘領升’藝術論壇:修正與重寫(麗江、北京)——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暨批評家提名展”。
20、2009年9月應邀出席“第三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

管鬱達理論成果

專著及出版物
中國行為攝影》 與洛齊主編,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年)
《從頭再來》 香港世界華人藝術出版社(2004年)
《圖像與社會中的藝術家一》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圖像與社會中的藝術家二》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
《新藝術的震撼——中國當代美術批評家翻譯文集1》 海南出版社(2009年)
《修正與重寫(麗江)——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文集》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9年)
主要論文、評論、編譯目錄
2013
《疲憊的青春與貧困的權利》北京《美術觀察》1/2013
《海上觀潮聽春濤——陸春濤繪畫散論》南京《畫刊》1/2013
《生活的藝術,或者玩樂》海口《天涯》2/2013
2012
《羅旭的生活與藝術》成都《1314》1/2012
《時代的晚上》 昆明《邊疆藝術·藝術雲南》3/2012
《塔皮埃斯與中國當代藝術的接觸》南京《畫刊》4/2012
《蒙克無需金錢的肯定》昆明《生活新報》8/5/2012
《在雲的那邊,藝術還是可以玩下去的——麗江束河“亞洲青年藝術現場”遊思》南京《畫刊》5/2012
《“九首歌”:何工藝術中的九個關鍵詞》成都《巴塔哥尼亞的風——何工一個人藝術計劃》6/2012
《老韓與小韓的道法自然》昆明《都市時報》25/7/2012
《觀看的迷盲與轉身》了了藝術傳播機構《洞穴諸天》7/2012
《“新繪畫”必須保持身體快感與手工感覺》北京《藝術蟲》8/2012
《野地蔓延貴陽“城市零件”》北京《Hi藝術》10/2012
《相約春風又一度——第六屆中國 美術批評家年會會議紀要》南京《畫刊》10/2012
2011
《遊園、驚夢與尋夢》四川美術出版社《2011·中國美術批評家年度文集<觀看與思考:視覺研究與藝術批>》 2011
《圖像是不是一種完美的觀看?——有“散光”國際攝影邀請展引的思考》
重慶《2011散光國際當代攝影邀請展》1/2011
《遊園、驚夢與尋夢——愚自樂園與“浮市若夢”的隨感》 上海《上海月湖美術館》3/2011
《劉國夫繪畫的心路歷程》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美術出版社》4/2011
《 “時代的晚上”——90年代雲南當代藝術一瞥》 昆明《90年代雲南當代藝術》5/2011
《吳文光:我可能是中國最先鋒的 》 昆明《邊疆文學·藝術雲南》7/2011
《畫畫而已——羅敏的繪畫世界》 《日常之境》畫冊7/2011
《在當代語境中重構傳統》 上海《大家·東方藝術》8/2011
《陽關與時間——在雲的那邊》成都藍底美術館《陽光與時間》8/2011
《送別“我們”的青春——何多苓與他的學生》 北京《藝術指南》10/2011
《我的故鄉在遠方》南京清河美術館《鄉愁與相遇》11/2011
2010
《“眾聲喧譁”與自由交流——“領升·2009年中國美術批評家提名展”序一》南京《畫刊》1/2010
《雲南、貴州當代藝術考察》上海《藝術當代》3/2010
《貴州的雨和雲南的天——近十年來雲南、貴州當代藝術概覽》 上海《藝術當代》3/2010
《“遠遊何處不消魂?”——藝術中的“流放”與“流放者”》北京《美術焦點》5/2010
《對話管鬱達:“金鼎1919”的日常生活與雲南方式》昆明信息港6/4/2010
《重返“野地”——野地蔓延:“城市零件”展序》成都《成都藍頂美術館》9/2010
《主題緒言/生活方式》 成都《成都藍頂美術館》9/2010
《光與色的獨立——向光先生和他的藝術》北京《藝道》9/2010
《田園、農事與詩藝》《在希望的田野上》畫冊9/2010
《重返“野地”——關於貴陽“城市零件”》 上海《藝術當代》10/2010
《萬物靜觀皆自得——讀麻愛周的繪畫》《旁觀》畫冊12/2010
《旁觀者的道路》《旁觀》畫冊12/2010
《六零一代,實驗水墨與“文化自覺”》河北《2010·中國水墨現場》
《覺悟行狀錄》今日美術館《傅榆翔2010個人作品展》
2009
《“眾聲喧譁話”與自由交流》 北京《領升·2009中國美術批評家提名展》11/2009
《董重藝術創作的譜系》 北京《董重·遊離》11/2009
《六十年代的“激素”——關於“激素”七人展的絮語》 昆明《激素》10/2009
《反抗北京上海的藝術中心霸權》 廣州《南方週末》9/2009
《城市風景與歷史輓歌——讀傅文俊的影像作品》 重慶《塗鴉街》8/2009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管鬱達訪談》 江蘇《畫刊》8/2009
《從昆明到798:“創庫”之後的藝術生態》 江蘇《畫刊》7/2009
《繪聲繪色:繪畫與數字的對話》 昆明《“奇觀”媒體藝術雙年展》6/2009
《圖像與“色相”》 昆明《色相》6/2009
《從昆明到798:“創庫”之後的藝術生態》 昆明《在雲上》6/2009
《和麗斌架上繪畫評介》 廣州《藝術界》5、6/2009
《煙彌林杪自有閒情——讀陳蔚的畫》 重慶《塗鴉街》4/2009
《韓湘寧的“世界主義”與中國情懷》 北京《藝術時代》4/2009
《評陳長偉雕塑創作》 廣州《藝術界》3、4/2009
《劉國夫繪畫的心路旅程》 上海《藝術當代》2、3/2009
《新表現主義的問題意識與歷史意識》 上海《藝術當代》1/2009
2008
《雲南: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現場和策源地》北京《藝術評論》11/2008
《“心靈不自由,那樣就不好玩了”》 北京《美術焦點》11/2008
《藝術教育與人的啓蒙》 北京《美術焦點》10/2008
《西南當代藝術生態》 北京《藝術評論》11/2008
《緣分的天空》 天津《中國當代藝術生態》10/2008
《從“原始地帶”到“城市零件”》 天津《中國當代藝術生態》10/2008
《在看不見的城市漫遊》 上海《家園方案》10/2008
《傾聽這座孤獨的聲音》 上海《角落第二回展》9/2008
《實踐真正的生活之路》 深圳《諸相非相》9/2008
《數像時代的藝術反省》 北京《世界藝術》9/2008
《日常生活、手工快感與藝術中的享樂主義》 北京《文藝研究》9/2008北京《2008年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文集》
《生命的“觸”與“法”》 貴陽《人文藝術》2/2008
《身體的情色與神話》 海口《天涯》1/2008
《“八五”美術新潮的神話與妖魔化》 海口《天涯》1/2008
《藝術教育與人的啓蒙》 北京《美術焦點》10/2008
《“心靈不自由,那樣就不好玩了”》 北京《美術焦點》10/2008
《幺哥的“中國家庭”物語》 上海《中國家庭2008》8/2008
《城市性格與當代藝術——青島與成都的藝術對話》 貴陽《山花》8/2008
《繪畫的烹調術與鍊金術——關於“平行線”的題外話》 上海《平行線》2008
《關於當代藝術意義的再討論》 北京《世界藝術》1/2008
《追憶流逝的時間》 北京《天空之外》4/2008
《哎,那些漸漸遠去的風景呢?》 上海《回望》3/2008
《藝術不能以金錢衡量》 北京《世界藝術》7/2008
《野生的當代:貴州個案》 貴陽《藝道》1/2008
《沉重的漂浮:鄒衞的繪畫藝術》 廣州《藝術界》5、6/2008
《行走在曠野中的鄉愁》 昆明《行者日誌》4/2008
《有沒有一種叫“上海摩登”的文化記憶?》 北京《世界藝術》9/2008
《姜勇——本我的自白》 台北《今藝術》6/2008
《繪畫中的手工快感與享樂主義》 北京《美術焦點》5/2008
《生活、繪畫與修行——與潘文逸談藝書》 青島《臆景·幻遊》4/2008
《崇高之後會是什麼?》 瀋陽《荒草漫步》7/2008
2007
《千萬不要被藝術搞了》 北京《2007中國美術家年度批評文集》11/2007
《個體心性與日常生活——<花、鳥、蟲、魚>雜論》新加坡《花、鳥、蟲、魚》11/2007
《煙彌林杪,自有閒情&shy;——讀陳蔚的畫》成都《彌林》10/2007
《不是東西:藝術實驗中“水墨精神”與文化身份》
成都《“水墨的精神”第一回展:不是東西》10/2007
《藝術的“角落”》 成都《角落-來自貴陽的當代藝術》8/2007
《維利的精神家園》 新加坡《A MATTER OF TIME》8/2007
《麻園的活力》 北京“美術同盟”網刊7/2007
《一些碎屑的“心事”》 重慶《“心智與慾望”當代藝術展》6/2007
《丹青雅集東陸園》 昆明《伍瑪瑤女士暨雲大師生書畫作品展》6/2007
《誰在神話"八五"美術新潮》北京《中國文化報》5/2007
《衣冠與禽獸》 成都 《動物狂歡節—中國新鋭藝術家邀請展》4/2007北京《2007年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文集》
《“雕塑”也是一種變化中的身體實踐》 成都《變形計》、雅昌藝術網5/2007
《貴州當代藝術的源流》 貴陽《口傳與耳聞的四方—第三屆貴陽藝術雙年展》4/2007
《丹青雅集東陸園》 昆明《伍瑪瑤女士暨雲大師生書畫作品展》6/2007
《麻園的活力》 北京“美術同盟”網刊7/2007
《生命的“觸”與“法”-關於陳長偉的藝術》 廣州《從西南出發》3/2007
《唐志岡繪畫中的身體政治》 廣州《從西南出發》3/2007
《“男人”、遊戲、白日夢-關於欒小杰作品的閲讀筆記》 廣州《從西南出發》3/2007,
《搭建一個自由交流的設計文化平台》 香港《裝飾中國》2007
《谷旭推介詞》 武漢《美術文獻》4/2007
《李革推介詞》 武漢《美術文獻》4/2007
《野生的當代》 武漢《美術文獻》4/2007
《徐江躍推介詞》 武漢《美術文獻》4/2007
《董重推介詞》 武漢《美術文獻》4/2007
《一些碎屑的“心事”》 重慶《“心智與慾望”當代藝術展》6/2007
《不是東西:藝術實驗中“水墨精神”與文化身份》
成都《“水墨的精神”第一回展:不是東西》10/2007
《中國當代藝術的江湖與濕地》 北京《情景鏈接》9/2007《燃燒着的風景和人》 新加坡《雜草公園》4/2007
《混沌的肉身》 新加坡《自言自語》4/2007
《藝術的“角落”》 昆明《角落-來自貴陽的當代藝術》8/2007
《影像之後的架上繪畫》 北京《東方藝術·大家》2007
《維利的精神家園》 新加坡《A MATTER OF TIME》8/2007
《誰在神話"八五"美術新潮》北京《中國文化報》5/2007
《千萬不要被藝術搞了》 北京《2007中國美術家年度批評文集》11/2007
《個體心性與日常生活——<花、鳥、蟲、魚>雜論》新加坡《花、鳥、蟲、魚》11/2007
《煙彌林杪,自有閒情¬——讀陳蔚的畫》成都《彌林》10/2007
2006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美術館《曾來德書法作品集》8/2006
《中國當代藝術與“後冷戰”時代的國家形象塑造》 北京《美術觀察》6/2006
《“鄉愁”的守望者》 貴州人民出版社《圖像與社會中的藝術家》8/2006
2005
《“江湖”中的“摩登傳媒》 昆明《摩登傳媒》11/2005
《身體與情色: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實驗藝術中的暗流》
深圳《藝術與社會:26位著名批評家談中國當代藝術的轉向》11/2005
《“中國點子”與觀念藝術》 昆明《春城晚報》10/2005
《藝術的緣分總與雲南的天空有關》 重慶《當代美術家》6/2005
《墨沉流川影,筆花傳石神》 北京《劉維湘山水冊》序5/2005
《藏家肉搏,市場發瘋,藝術家發情》 重慶《當代美術家》1/2005
2004
《先看圖,再説話》廣東美術館編《美術館》2004年A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雲南現代藝術的生長》 昆明《春城晚報》11/2004
《董重藝術創作的譜系》 上海《藝術世界》10/2004
《生於六十年代:藝術與生活》 北京《藝術評論》8/2004
《中國家庭的圖像記憶》 北京“美術同盟”網刊、《貴陽日報》7,5/2004
《那些孩子的眼睛》 北京“美術同盟”網刊、《春城晚報》1,6/2004
《“迷藥”使你心跳》 北京“美術同盟”網刊
《先看圖,再説話》 北京“美術同盟”網刊
《獨立時代的中國青年影像》 海口《天涯》6/2004
《從原始地帶出發》 《第二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畫冊、上海《新民晚報》6/2004
《當代藝術“借景”麗江》 上海《藝術當代》1/2004
《創庫,西壩路邊101號和昆明的金色黃昏》 海口《天涯》3/2004
《多元視點》 北京《藝術評論》2/2004
《貴州油畫的回顧與展望》 貴陽《藝文四季》1/2004
《人間悟道山水清音》 河北美術出版社《畫道》1/2004
《重要的是自己發出聲音》 北京《美術觀察》4/2004
《觀念與媒介實驗:貴州現代藝術的另一面》 上海《藝術當代》4/2004
2003
《當代藝術的“合法化”與“體制化”難題》 北京《藝術評論》1/2003
《是什麼“行為”使“藝術”變得如此醜陋?》 海口《天涯》3/2003
《情色與妄想》 北京“美術同盟”網站
《讀董克俊近作》 貴陽《當代貴州》7/2003
《對面的城市看過來》 北京《美術同盟》網刊
《男人的全部是女人》 北京《美術同盟》網刊
《新媒體與當代藝術的民主化》 北京《美術同盟》網刊
《原始地帶》 上海書店出版社《第二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畫冊
《回答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九個問題》上海書店出版社《中國美術批評家的批評與自我批評》

管鬱達科研教學活動

1、教學:歷年來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過的課程有“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中國當代藝術專題”、“西方現代藝術史”、“東西方藝術哲學”、“現代設計史”、“現代建築史”、“視覺傳達史”、“媒介理論與大眾文化”、“後現代藝術專題”、“藝術概論”、“西方畫論”、“圖像社會學”、“藝術策劃與管理”、“中國傳統文化析要”、“中國西南架上藝術研究”、“新媒體藝術研究”等。
2、科研:2000年貴州大學人文社科科研資助項目“媒介理論與大眾文化”、2002年貴州大學人文社科科研資助項目“新媒體藝術研究”、北京大學“20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訪問研究項目“中國現代藝術文獻數據庫”、重慶教科所科研項目“中國西部貴州美術研究”、雲南大學人文社科科研資助項目“新具像與西南藝術研究羣體”,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合作項目“圖像社會學研究”、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芝加哥大學東亞藝術中心“西南現代藝術檔案研究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