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答韓翃

鎖定
《答韓翃》是唐代詩人韓翃之愛妾柳氏回覆韓翃的《寄柳氏》的詩作。此詩以楊柳芳菲襯寫長年離恨,既表達了柳氏對自己命運的擔憂,同時也擔心韓翃歸來後看到自己容華不再,會大失所望,辜負自己的一片真情,表現了一種心靈的嚴重創傷。全詩情真意切,婉轉動人,風格深沉凝重,言有盡意無窮。
作品名稱
答韓翃
作    者
柳氏
創作年代
中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詩(一説詞)
作品別名
楊柳枝

答韓翃作品原文

答韓翃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1-2] 

答韓翃註釋譯文

答韓翃詞句註釋

⑴韓翃: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
⑵“可恨”句:唐人有折柳贈別之俗。這裏喻指與韓翃長年分離,不得團聚。
⑶“縱使”句:承上句謂處於危苦之中,隨時可能發生變故,屆時就屬之他人了。《柳氏傳》:“無何有蕃將沙吒利者,初立功,竊之柳氏之色,劫以歸第,寵之專房。及(侯)希逸除左僕射入覲,翊得從行,至京師,己失柳氏所止,嘆想不己。” [3] 

答韓翃白話譯文

楊柳枝在菲芬的春天,春意盎然,生氣勃勃。可恨年年贈別離,美好的青春同美好的春光一同虛度,無法可找回來了。
往日依依的章台柳隨着秋天的到來,已不再是顏色青青了。縱然郎君來了,當看到這種情況,也是不堪攀折的了。

答韓翃創作背景

此詩為柳氏回覆韓翃的《寄柳氏》而作。柳氏與韓翃有一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據唐人許堯佐《柳氏傳》和孟棨本事詩》記載,韓翃少負才名,孤貞靜默,所與遊者皆當時名士。一富家李生,負氣愛才,因看重韓翃,遂將家中一歌姬柳氏贈與韓翃。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兩京陷落,士女奔駭。柳氏以色豔獨居,恐不免,便落髮為尼。不久,柳氏為蕃將沙吒利所劫,寵之專房。時韓翃為緇青節度使侯希逸府中書記。京師收復後,韓翃派人到長安尋柳氏,並準備了一白口袋,袋裝沙金,袋上題了一首《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當柳氏在長安接到這個口袋後,捧詩嗚咽,寫了此詩酬答。 [3]  [4] 

答韓翃作品鑑賞

答韓翃整體賞析

此詩既表達了柳氏對自己命運的擔憂,同時也擔心韓翃歸來後看到自己容華不再,會大失所望,辜負自己的一片真情。詩歌情真意切,婉轉動人。
這首答詩順應韓詩之境,以“柳”自喻,感嘆自己於春光燦爛的大好時節空使年華流逝。柳氏自比為“楊柳枝”,“柳”字既雙關姓氏而與韓詞稱“章台柳”之暗語相應,靈犀相通;“枝”字又遙啓第三句訴折柳贈別,離怨相思之情。“芳菲節”既迴應韓詩之“往日依依”,頗見追惜韶華坐逝,顧影自憐之意;而又對第四句寫此時凋零之衰柳,起到了欲抑先揚的對比反襯作用,可謂匠心獨運。第三句“恨”字寫出世人折柳送別的習俗讓柳氏增添離別之悲。“忽報秋”是對時光飛逝的無奈與驚恐,承上“芳菲節”之“春”,作大拗轉,喻指安史之亂,自己剪髮毀形,避居尼庵等情事,命運遭際可謂一瞬折轉。最後一句千迴百轉,迴應韓詩之結句,即企盼郎君來折,又怕這飄零之柳連情郎的歸來都等不到。這一句將其不幸身世,靈肉創傷,悲酸難言之隱,自慚形穢之情,寫得極其深沉凝重而又含蓄不盡。
韓翃之《寄柳氏》已然具有極高水平,柳氏之《答韓翃》亦能與之相應,這樣的迴應既能在才情上與韓翃共鳴,同時又有效傳達自身處境和忠貞之心,兩首短詩皆言有盡而意無窮。 [4]  [5] 

答韓翃名家點評

中國韻文學會會員蔣哲倫:柳氏詞是在會見韓翃派來尋她的人並在讀了韓詞之後寫的,知道情愛不渝,重逢有望,故有“縱使君來”之語;而自顧風鬟霧鬢,如今憔悴,又有“豈堪折”之嘆。“折”字迴應“楊柳枝”,不離“折柳”之典。末句腸回百轉,亦喜亦悲,而以悲為主。以此結束,情意有餘不盡。(《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 [6] 

答韓翃作者簡介

柳氏,唐天寶至大曆間長安倡女,原為韓翃朋友李生的歌姬,豔絕一時,喜談謔,善謳詠。後被轉贈韓翃。曾為番將沙吒利所奪,後仍歸韓翃。其詩附於《韓君平詩集》。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63
  • 2.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2189
  • 3.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40
  • 4.    王雪.韓柳故事嬗變研究[D].瀋陽:遼寧大學:2017:15
  • 5.    苑麗麗.長安學術(第16輯)[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49-64
  • 6.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