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答劉生書

鎖定
《答劉生書》是清代張裕釗創作的散文。
中文名
答劉生書
創作年代
:清代
作    者
張裕釗
作品體裁
散文
基本觀點
雅健

答劉生書作品原文

答劉生書(1)
曉堂足下。早春承寄示文數首,入秋又得手書,勤孝懇至(2),足下之用心,何其近古人也。足下諸文,所為《尊君事略》,最肫摯可愛(3),《讀老子》中一段詞甚高,闖然入古人之室矣(4);前幅微覺用力太重,少自然之趣。他文識議,並超出凡近,而亦時不免病此(5)。夫文章之道,莫要於雅健(6)。欲為健而厲之巳甚(7),則或近俗(8)。求免於俗而務為自然,又或弱而不能振。古之為文者,若左丘明莊周荀卿司馬遷韓愈之徒,沛然出之(9),言厲而氣雄,然無有一言一字之強附而致之者也(10),措焉而皆得其所安(11)。文惟此最為難。知其難也,而以意默參於二者之交(12),有機焉以寓其間(13),此固非朝暮所能企(14),而亦非口所能道。治之久,而一旦悠然自得於其心,是則其至焉耳。至之之道無他,廣獲而精捯(15),熟諷而湛思。舍此則未有可以速化而襲取之者也。
吾告子,止於是矣。夫文之為事,至深博,而裕釗所及知者,止於是;其所不及知者,不敢以相告也。以足下之才,循而致之以不倦,他日必卓有所就。此乃稱心而言(16),非相譽之辭也,足下勿以疑而自沮焉可也(17)。足下文,知友中多求觀者,故且欲留此,俟他日再奉還耳。惟亮察(18)。不宣(19)。 [1] 

答劉生書作品註釋

(1)劉生:作者的友人,生平事蹟待考。
(2)勤拳:殷切。懇至:懇切誠摯。
(3)肫(zhūn):誠摯。
(4)闖(chèn)然:出眾。
(5)病此:病於此,即病於上述“用力太重,少自然之趣。”
(6)雅健:雄勁有力而又不失自然之趣。
(7)厲之已甚:過分追求豪壯之語。厲:猛壯。
(8)俗:俗氣,越味格調低下。
(9)沛然:充溢恣肆,氣勢浩大。韓愈《答李翊書》言自己學習為文,經歷多年鍛鍊,終於達到了“浩乎其沛然”的境界。
(10)強附:生拼硬湊。
(11)措:語言的措置,即措辭。
(12)參:思考。二者之交:“雅”與“健”的關係。
(13)機:關鍵。
(14)企:達到。
(15)捯(dào):選擇。
(16)稱(chèng)心而言:所言與所想相符,即講真心活。
(17)沮:終止。
(18)亮察:明鑑。
(19)不宣:舊時書信末尾常用的套語,有言之不盡之意。 [1] 

答劉生書作品賞析

此文表達了作者關於散文寫作的一個基本觀點:雅健。所謂“雅”,主要是指自然不俗;“健”主要指語言的勁健和氣勢的雄渾,即“言厲而氣雄”。“雅”與“健”結合,即可做到雄勁有力而又不失“自然之趣”。作者以為,為了追求雄健之境而故為豪言壯語,就會流於“俗”,自命雄健:實則俗不可耐。作者提出,克服這種文風要“廣獲而精捯,熟諷而湛思”,要能夠“化”,這是很有道理的。 [1] 

答劉生書作者簡介

張裕釗(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人,桐城派後期重要作家之一。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舉人,官至內閣中書,在南京、武昌、保定等地主持過書院。曾師事曾國藩,與黎庶昌薛福成吳汝綸並稱“曾門四弟子”。他有較強的愛國思想,希望在不觸動帝制的前提下改良政治,使國家富強起來。著有《張廉卿先生文集》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