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筋膜

鎖定
人體部位名。即指筋,附着於骨而聚於關節,是聯結關節、肌肉的一種組織。筋性堅韌剛勁,對骨節肌肉等運動組織有約束和保護作用。
中文名
筋膜
外文名
fascia [5] 
性    質
人體部位名

筋膜概念

即指筋,附着於骨而聚於關節,是聯結關節、肌肉的一種組織。
筋膜是連接全身的鬆軟、富含膠原、緻密的纖維連接組織。人體有3層筋膜連接層,包括淺表筋膜、深部筋膜和肌肉連接間筋膜層(包括肌外膜、肌束膜、肌內膜)。筋膜層缺乏脂肪,形成神經和血管鞘,包裹組織器官,是一層獨立的疏鬆纖維組織,與肌外膜分隔。 [4] 

筋膜中醫解讀

肌肉的堅韌部分。附於骨節者為筋,包於肌腱外者為膜。是聯絡關節、肌肉而主司運動的組織 [5]  。《靈樞·筋脈》:“筋為剛”。筋為肝所主,並有賴於肝血的滋養,肝血充足,才能養筋。《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

筋膜中醫應用

一、肝主筋
肝血不足肝風內動均可出現筋膜的病變。肝主管全身的筋膜,筋要賴肝的精氣滋養才能活動有力。《靈樞·九針》:“肝主筋”;《素問·六節藏象論》:“肝者……其充在筋。”肝不養筋,則動作遲鈍,活動不靈。《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肝陰不足可致筋痿不用;肝風內動則可出現拘攣抽筋
《素問·五藏生成篇》:“諸筋者皆屬於節。”筋的收縮、弛張,可使骨節運動自如。但如果運動過久、過劇,則可使筋力衰弱而疲勞,甚至疲勞,甚至筋傷不能屈伸,所以《宣明五氣篇》又有“久行傷筋”之説。《靈樞·九針》:“肝主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肝生筋”,説明肝與筋有一定的關係。所以,能主筋是由於筋的營養來源於肝,因為肝的精血充足才能養筋,筋得其所養,方能活動有力,《平人氣象論》:“肝藏筋膜之氣”,即這個意思。如果肝的精血衰少,不能供給筋以充分的營養,則筋的活動力就會減退。誠如《脈要精微論》所説:“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老年人的動作遲緩,行動不便,就是由於肝氣不養筋所致。《素問·上古天真論》認為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如果肝血不足,筋得不到肝血的濡養,而致血不養筋,即可出現手足震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若熱邪劫傷津血,血不營筋而見四肢抽搐,甚則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稱為“肝風內動”。《至真要大論》所説的“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暴強直,皆屬於風”,都是對肝筋病變的高度概括。古人所説的筋,除指關節周圍的韌帶、滑膜外,似包括運動神經的功能在內。
二、肝合筋
五臟與五體相合,肝主要合於筋。《素問·五藏生成篇》:“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筋束骨,繫於關節,維持正常的屈伸運動,須賴肝的精氣濡養。《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肝的精氣足則筋力勁強,關節屈伸有力而靈活;肝竇精氣衰則筋力疲憊,屈伸困難。
[1-3] 
參考資料
  • 1.    主編:袁鍾、圖婭、彭澤幫、艾景錄.《中醫辭海 ·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 2.    主編:袁鍾、圖婭、彭澤幫、艾景錄.《中醫辭海 ·中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 3.    主編:李經緯、餘瀛鰲、蔡景峯、張志斌.《中醫大辭典 ·第二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04年4月
  • 4.    賀銀,謝冕,邱瑾.腹壁阻滯的臨牀應用進展[J].現代醫藥衞生,2018,34(22):3440-3444.
  • 5.    筋膜  .術語在線[引用日期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