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束骨

鎖定
束骨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第5蹠趾關節後方,赤白肉際處,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4蹠趾側總動、靜脈;有第4蹠趾側神經及背外側皮神經分佈。主治頭痛、項痛、目眩等頭部疾患;腰腿痛;癲狂。操作方法為直刺0.3~0.5寸。
中文名
束骨
出    處
《靈樞·經絡》
隸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功    能
祛風熱、利項背
操    作
直刺0.3~0.5寸
主    治
頭部疾患,腰腿痛,癲狂
主要配伍
配風池、百會、印堂等主治頭痛
特殊主治
輸穴
五行屬性

束骨名稱釋義

(1)束骨。束,捆也、束縛也。骨,水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寒濕水氣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寒濕水氣和下部經脈上行的陽氣,二氣交會後聚集穴內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縛一般,故名。
(2)膀胱經俞。俞,輸也。本穴的水濕之氣來路為膀胱經,去路則為膀胱經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對外輸出氣血的作用,故為膀胱經腧穴。
(3)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其運行為橫向的向外傳輸,有風木的橫行特徵,故屬木。

束骨定位

第5蹠趾關節後方,赤白肉際處。

束骨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4蹠趾側總動、靜脈;有第4蹠趾側神經及背外側皮神經分佈。

束骨主治

1. 頭痛、項痛、目眩等頭部疾患;
2. 腰腿痛;
3. 癲狂。

束骨操作

直刺0.3~0.5寸。

束骨臨牀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神經性頭痛、腓腸肌痙攣等。

束骨配伍

配風池、百會、印堂、太沖主治頭痛;
配風池、天柱、後溪主治項強;
配大腸俞、腰陽關、委中、崑崙主治腰腿痛。

束骨附註

足太陽膀胱經的輸穴。
[1-2] 
參考資料
  • 1.    王華 .《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2012年8月
  • 2.    田代化 .《靈樞經》: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