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筆竹

鎖定
筆竹(Pseudosasa viridula S. L. Chen & G. Y. Sheng)是禾本科、矢竹屬竹類植物。竿直立,高可達4米,節圓筒形,在分枝的近基部處稍扁,縱肋較明顯,被白粉,海綿狀;老竿的節則變為黑色;竿環稍隆起;籜環具一圈籜鞘基部木栓質殘留物;筍淡棕色或綠色;籜鞘遲落,堅紙質,綠色,籜耳圓點狀至橢圓狀,棕色,籜舌拱形,稍粗糙,邊緣生短纖毛;籜片長三角狀披針形,綠色,小枝具葉,葉鞘背面有稍密的細刺毛和白粉,葉耳缺,葉舌極短,微粗糙;葉片淡綠色,長圓狀披針形,上表面無毛,其餘部分密被短柔毛,邊緣有細鋸齒,筍期5月。
分佈於中國浙江杭州。生長在坡地或平原路邊。
筆竹的枝葉層次分明,葉片較大而色澤嫩綠,適於庭園佈置。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1] 
中文名
筆竹
拉丁學名
Pseudosasa viridula S. L. Chen & G. Y. Sheng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矢竹屬
筆竹
命名者及年代
S. L. Chen et G. Y. Sheng,1991

筆竹形態特徵

筆竹
筆竹(7張)
竿直立,高約4米,粗約1釐米;節間長(10)13-15釐米,圓筒形,在分枝的近基部處稍扁,縱肋較明顯,被白粉,中空,髓充實,海綿狀;節被白粉,老竿的節則變為黑色;竿環稍隆起;節內長約6毫米;籜環具一圈籜鞘基部木栓質殘留物;竿每節分1-3枝,枝貼竿,惟竿中部以上則每節全為3分枝,二級分枝每節僅1枝。筍淡棕色或綠色;籜鞘遲落,堅紙質,綠色,幹後呈枯黃色,有明顯和不明顯的淺褐色稀疏小斑點,背部被散生刺毛和白色細短絨毛,惟在下部毛少或幾乎無毛,邊緣密生纖毛,先端平截;籜耳圓點狀至橢圓狀,棕色,其邊緣有密的放射狀伸展的曲繸毛,後者長5-10毫米;籜舌拱形,高約1.5毫米,稍粗糙,邊緣生短纖毛;籜片直立,長三角狀披針形,綠色,邊緣帶紫色,先端長漸尖,基部略向內收窄,寬為籜鞘頂端2/3或3/4,縱脈和小橫脈明顯,兩邊緣均具細鋸齒。小枝具(2)4-5(7)葉,葉鞘背面有稍密的細刺毛和白粉,邊緣有較長的纖毛,尤以嫩時明顯,老後纖毛脱落;葉耳缺,但鞘口有7至10多數條繸毛;葉舌極短,微粗糙;葉片淡綠色,長圓狀披針形,長8-30釐米左右,寬2-3.3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上表面無毛,下表面的1/3邊無毛,其餘部分密被短柔毛,邊緣有細鋸齒,次脈(5)7-10對。 [2]  [6] 
筆竹的每個花序一般由3-4枚小穗構成,具小穗柄,每節着生一個小穗。小穗細長型,青綠色,體扁,被白色絨毛,長4-10釐米;每個小穗基部託2枚苞片,內部無小花;每個小穗包含8-10朵小花,軸節間約5毫米,頂部含有不發育退化的小花;小花為穎花,由外稃、內稃、漿片、雄蕊、雌蕊組成;內、外稃片各1枚,外稃環抱內稃,外稃呈青綠色,披針形,外被短纖毛,內側光滑,先端尖鋭且邊緣被毛,具10-14脈,長13-23毫米;內稃對生於外稃內側,較外稃略短,披針形,僅在先端及邊緣密被白色短毛,具2脊,脊間5脈,脊外每邊4脈,長9-19毫米;漿片3枚,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尖端均被長纖毛,呈半透明狀,3枚漿片不等大:靠近外稃一側的2枚漿片較肥厚,卵圓形,靠近內稃一側的漿片相對略薄,披針形;雄蕊通常為3枚,偶為6枚,由花絲與花葯組成,花葯由4個花粉囊組成,幼嫩花葯為青綠色,較短,成熟花葯為黃色,長6-7毫米,基着藥;花絲纖長透明,相互分離;雌蕊1枚,子房橢圓形,淡黃色,長1-2毫米,花柱長約1毫米,柱頭白色,3瓣,羽毛狀,長2-4毫米;果實為穎果,厚皮質,橢圓形,黃褐色,長約12毫米,寬約3-4毫米,表面光滑無毛,腹部具明顯縱溝槽,宿存花柱較短,約2毫米。 [3] 

筆竹近種區別

筆竹與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 (Sieb. et Zucc.) Makino)相似。主要區別為矢竹的竿每節具1分枝,近頂部可分3枝。而筆竹竿每節分1-3枝,枝貼竿,惟竿中部以上則每節全為3分枝。 [4] 

筆竹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浙江杭州。生長在坡地或平原路邊。 [2] 

筆竹生長習性

在中國江西1月16日至2月29日為開花初期,大量筆竹形成花序,整個竹林呈綠色;3月1日至4月15日為開花盛期,這一階段持續46天,盛花期時間較長,4月16日至25日為開花後期,4月26日至5月4日為開花末期,花後竹株不死,次年4月底筆竹的竹鞭開始長出新苗,6月開始抽枝展葉,新竹生長旺盛。新竹低矮細小,新竹當年不開花,次年開花。 [3]  筍期5月。 [2] 

筆竹主要價值

筆竹的枝葉層次分明,葉片較大而色澤嫩綠,適於庭園佈置。 [2] 
筆竹 筆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