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五戰區抗戰青軍團

鎖定
國民黨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為了擴大其桂系勢力,與蔣介石分庭抗禮,藉機於1937年底創辦了“第五戰區徐州抗戰青年幹部訓練團”。 [1] 
中文名
第五戰區抗戰青軍團 [1] 
成立時間
1937年
機構職能
開展抗日宣傳工作

目錄

第五戰區抗戰青軍團背景

1938年1月,日寇逼近徐州,李宗仁指令其遷往潢川,遂改名為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以下簡稱青年軍團)。同年4月青年軍團訓練結束,編為若干實習隊(後改為政治隊),分赴豫、皖、蘇、魯、鄂五省廣大地區,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建團開始,中共山東省委指派了一批共產黨員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以下簡稱民先隊) 隊員進入青年軍團,而後隨之到達潢川。這些同志,在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指引下,發展黨的組織,積極開展抗日宣傳,卓有成效地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政治任務。在此期間,共產骨幹力量發展到300餘人。他們不僅為團結進步青年宣傳抗日、喚醒民眾、打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出色的貢獻,並在以後的解放戰爭。乃至社會主義建設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1938年9月, 李宗仁苦心經營的抗敵青年軍團,歷時一年零九個月,在失去大片國土,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在國民黨的反共高潮中終止了活動。

第五戰區抗戰青軍團成長過程

一 、青年軍團始末
(一)青年軍團的建立
1937年12月,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根據進步人士王深林的建議,于徐州建立了第五戰區戰地訓練團,收容了平、津、蘇、魯、豫、皖等省、市的流亡青年,其中以學生、中小學教員居多。不久第三路軍政訓處政訓員和廣西的學生軍也合併於此。在徐州時,學員總數已達3000多人。
1938年1月,日寇逼近徐州,戰局緊張,李宗仁指令“訓練團”,由徐州遷到了河南省潢川縣城。豫東南各縣一些青年、學生紛紛報名應試,考入“訓練團”,學員大增,號稱5000人。1月底,訓練正式開始,改名為“第五戰區抗戰青軍團”。
(二)青年軍團的建制
李宗仁曾把青年軍團與蔣介石的黃埔軍校和共產黨的“抗大”相比擬,對它下了很大本錢。李宗仁親任青年軍團團長,並指派中將張任民任副團長、少將潘宜之任教育長。青年軍團下設一處一科和七個大隊,劉土衡任政訓處長,王深林任政訓處宣傳科長,另有 [2]  克家、王寄舟、王景魯等在宣傳科工作。一、二、三、四大隊為政治大隊,五大隊為軍事大隊,女生隊為第六大隊,另有一個藝術隊。各大隊配有大隊長、中隊長,他們大都是桂系軍官和廣西軍人。青年軍團配備了許多教官,其中,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有佟子實、匡亞明、許德璦、張百川、安瀚華、温朋久(原名温鵬九)、郝驚濤、何德潤(賀希明)等。青年軍團各大隊駐紮的地點是:一大隊駐文廟;二大隊駐武衙門;三大隊駐民眾戲院;四、五大隊駐湖廣會館;女生隊及團部駐淮南中學;藝術隊駐信陽雞公山避暑山莊。大集合地點在新民會場。
(三)青年軍團訓練內容
青年軍團訓練突出了抗日救國和民族解放這個重點。主要科目有:抗敵建國綱領,總理遺教,游擊戰術,諜報勤務,步兵操典,廣西的“三自”政策(自治、自衞、自給)等。具體到各大隊則各有側重,政治大隊“七分政治,三分軍事”,軍事大隊則為“三分政治,七分軍事”,除集中聽形勢報告和社會發展簡史外,軍事常識是必修課。主要是三本書:《步兵操典》、《謝擊教範》、《野外勤務令》,簡稱“典、範、令”。
藝術大隊則以戲曲、繪畫、音樂等為主要科目。萬籟天負責戲曲,沙梅負責音樂。陳荒煤、洪深,田漢等為藝術隊上大課。各隊學員利用一切機會和時間,用戲劇、歌唱、繪畫、板報等文藝形式,在潢川城鄉宣傳羣眾、組織羣眾,激發羣眾抗日熱情。當時教唱歌曲已收集起來的有41首,如《救亡進行曲》、《打回東北去》、《大刀進行曲》、《熱血歌》、《全民抗戰》、《義勇軍進行曲》、《保衞黃河》、《中國不會亡》等。
訓練期間,李宗仁、白崇禧、馮玉祥梁漱溟等都到青年軍團訓過話,白崇禧講話語無倫次,自相矛盾,説什麼各大城市失守分階段。學員們非常氣憤,斥問他重慶失守將為第幾階段。弄得他啞口無言,瞠目結舌。而馮玉祥將軍的講話則是譏諷蔣介石的。他自問自答:什麼叫“宗旨”,就是五月端陽吃的“粽子”,什麼叫“公理”,就是一千米達;什麼天是“人道”,就是柏油路兩旁又髒又臭的地方叫“人道”。這些都是雙關話。他從腰裏取出一本書,説其中有二十個問題:“你父母是什麼人,是老百姓。”“你親戚朋友是什麼人,是老百姓。”意思是不要忘記了老百姓。
(四)訓練結束組成實習隊
1938年4月,李宗仁命令組成“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政治部實習隊”分赴豫、鄂、蘇、皖、魯五省。主力留在豫東南八縣,每縣一個實習隊,總部仍設在潢川,由第五戰區直接領導。6月各實習隊改為“政治隊”。
1938年秋,日寇進攻武漢時,擾及豫東南一帶,各縣實習隊人員均有離散和減少。1939年夏季,李宗仁決定把河南各隊都集中於安徽立煌(今金寨縣)整訓,縮編為三個政治隊,政一隊派往阜陽,政二隊派往院東,政三隊派往壽縣。不久國民黨在反共高潮中,再次集訓各政治隊,妄圖“整肅”共產黨,我黨採取了應急措施,有計劃地組織了撤離。
二、黨在青年軍團中的活動與發展
(一)青年軍團初期黨的活動
1937年12月末,中共山東省委派黨的負責人楊司法到三路軍政訓處(當時在曹縣)找我黨黨員王愧中(王希克)、陳蘭徵(現名陳北辰),傳達山東省委決定:韓復榘已被槍斃,政訓處共產黨員與民先隊員立即秘密全部撤出,轉到徐州李宗仁辦的青年軍團裏來。王、陳奉命帶領全部黨員和民先隊員十餘人化裝夜奔隴海路柳河站,攀登李宗仁從河南開封開往徐州的專列。
王愧中、陳蘭徵到徐州後,按山東省委負責人張霖之的指示,派馬騁德、徐xx到五十一軍做兵運工作,魏佑鑄到山東曹縣參加建立遊擊根據地工作,其他黨員和民先隊員都帶到了青年軍團。張還向陳蘭徵介紹,政訓處宣傳科長王深林是我黨的可靠朋友。
1937年底,青年軍團遷潢前夕,山東省委將其中共黨員交由河南省委領導,並交代了王愧中接頭的暗語。隨後原在三路軍政訓處工作的濮思澄(現名蒲澄)和派到五十一軍的馬騁德以及三路軍政訓員趙敏(現名趙湘荃)、徐綿宜(現名徐勉一)等,也都來到潢川抗敵青年軍團。同時來到潢川的還有林夢森(現名林維)、馬鳳棟、餘琦、何其、王立言(女)、楊文愈(女)、 田兢存(女)、孫倫(女)等。他(她)們中間有的是黨員,有些是民先隊員,後來大都在青年軍團訓練期間入了黨。
(二)青年軍團黨組織的建立
青年軍團初期(即1938年1月),黨員有:濮思澄、王愧中、陳蘭徵、馬騁德、左岫泉、趙敏、林夢森、馬鳳棟、楊文愈、孫倫、餘琦、何其、佟子實、丁兆蘭(女,即丁曼君)等。在黨的負責幹部魏震(山東省委派來)主持與提議下,青年軍團建立了黨的組織——總支委員會。濮思澄任總支書記,佟子實、沈x x任委員。爾後各大隊隨着黨員人數的增加,逐步建立了黨的支部或指定了黨的負責人。
第一大隊支部書記由濮思澄兼任;
第二大隊負責人李鴻渠、宋啓鶴;
第三大隊負責人俞銘璜、許家屯;
女生大隊負責人楊文愈、孫倫。
1938年2月,黨在潢川成立了豫東南工作委員會,青年軍團黨組織直接受豫東南工委領導。苗勃然任工委書記,委員有濮思澄和周曉樂等。工委指示,要在青年軍團內積極地秘密地發展黨員和民先隊員。青年軍團訓練結束時,黨員發展到50多名。1938年6月底,豫東南工委改為特委,苗勃然仍任書記,青年軍團及其分佈在豫東南八縣各實習隊的黨組織均受豫東南黨組織領導。
(三)黨在青年軍團中的活動
青年軍團裏的政治鬥爭非常複雜,主要表現在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鬥爭。國民黨桂系在行政上是主導力量,李宗仁把中隊長以上的人員大都配上了桂系軍官。政治課則是以廣西的民主政治和“三自政策”為主要內容。桂系對我黨是有防範的,但他們主要懼怕國民黨中央系。在這種情況下,我黨則採取了利用矛盾,爭取桂系,打擊中央系的方針,爭取在學員中活動的主動權,從而使黨的意圖和指導思想得以貫徹實施。
開始,我黨黨員和民先隊員不足20人,力量不大。但在豫東南工委的領導下,在進步人士的支持下,黨的活動很快就開展起來了:組織讀書會,動員青年閲讀進步書籍;召開各種座談會;舉辦小型演講會,發動青年參加民先隊。黨在這些活動中形成了領導力量。
黨組織領導下的個別串連起了很大作用。通過政訓處宣傳隊長張景華,(原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他當時已掌握了宣傳隊的領導權),串連發動了該隊進步青年胡紹祖、周太和、 馬文幹、王映、張秉棟、朱流、楊青年、王初、朱霞,黃積雲等; 通過山東濟寧的朱鴻翔、李德觀、宋啓鶴等結識了濟寧來的一批青年,通過徐州的馬廣智(現名李揚)、賈士珍、李其祥、李祥生、李震海等結識了豐、沛、肖、碭等縣管參加過進步組織或共青團的青年;通過劉鬥奎、張雨時(張炎),莊坤(現名莊重)等結識了宿縣海州來的一些青年。這些青年經過教育發動,大都加入了民先隊,爾後加入黨,成為青年軍團中的骨幹分子。
黨在進步教官和民主人士中積極開展了統戰工作,遇到阻塞,請他們疏通,出了紕漏,請他們彌補。如張百川、安翰華、許德璦、温朋久等,特別是王深林,對我黨的活動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
黨在政治上堅持發展進步勢力,擴大抗日統一戰線力量,爭取學員中的領導權。在組織上,黨的活動絕對保密,公開活動通過民先隊進行,從而既消除了青年軍團上層的懷疑,又爭取了具有愛國正義感的學員。並通過他(她)們去實現黨的意圖,完成黨的任務。1938年2月,梁漱溟來青年軍團講話,內容荒謬,當天晚上黨組織進行了串連發動工作,在第二天講話時,由民先隊員出面把他哄下了台。青年軍團裏有兩個學員是國民黨中央系特務,身帶手槍,活動很猖獗,經過我們的秘密串連發動,由進步學員出面把這兩個傢伙攆走了。李宗仁對這樣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未加干涉。他路過潢川,接見學生代表講話時,到場的多數是我黨黨員、民先隊員或進步學員代表。青年軍團訓練結束時,黨員、民先隊員和進步人士的分配安排,經過宣傳科長王深林做工作,我黨的意圖一般都能順利實現。
黨領導下的民先隊活動相當出色,一些大型的演講會、報告會、讀書會、街頭宣傳,主要是他們出面組織。訓練期間,潢川抗日宣傳活動深入人心,影響甚廣。《新華日報》1938年4月14日刊登消息稱:“ 當台兒莊殲敵兩個團的捷音傳來之後,這古老的潢川城便歡騰起來了。主席報告了這次慶祝大會的意義(祝捷大會),繼有青年軍團學員趙敏作了悲壯的演説....”民先隊在抗日宣傳活動中不斷得到發展和壯大,訓練結束時,已發展近300人,爾後分赴各地在做抗日救亡工作中,大多被吸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黨在發展黨員和民先隊員時,認真地分析了當時國際國內的客觀形勢。按照上級黨組織的指示,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警惕。對桂系基本採取關門主義態度,對進步教官保持往來關係,但不發生組織關係,對年齡較大、涉世較深者,發展時慎而又慎。縱觀青年軍團訓練時期和實習階段,尚未發現壞分子混進黨的組織。青年軍團黨的組織沒受破壞,是與黨組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原則性分不開的。
(四)黨員在實習隊中的骨幹領導作用
1938年4月底,青年軍團訓練結束,組成實習隊分赴各地。當時黨的骨幹力量分佈情況是:山東隊派去了部分民先隊員,江蘇隊派去的黨員有俞銘璜、許家屯,安徽隊派去的黨員有王愧中、劉鬥奎等。黨和民先隊的主要力量分配在豫南八縣:
商城中隊隊長佟子實(黨員),骨幹隊員有馬廣智、李鵬翔、賈士珍、李震海等。
固始中隊隊長王立行(黨員),骨幹隊員有馬騁德、張景華、馬文乾等。徐州失守後,安徽大隊撤回河南,黨的主要力量王愧中、劉鬥奎、楊思久等也都參加固始隊。
信陽中隊隊長郭濯岸,黨員和骨幹隊員有濮思澄、李其祥、莊坤、張傳棟、宋啓鶴等。
息縣中隊隊長張百川(進步教官),黨員和骨幹隊員有陳蘭徵、林夢森、何其、李鴻渠、崔更生(崔蘇)等。
潢川中隊長賀希明(即何德潤) ,女生隊的骨幹隊員趙敏、楊文愈、沈絮、李德觀等均留在潢川,後組成青年軍團輪迴工作團去雙柳、經扶等地活動。
光山、羅山去的黨員和民先隊員較少。
每隊從學員中選配四名助理。我黨骨幹濮思澄、陳蘭徵、張景華、馬文幹、馬廣智等都是各隊的助理。
實習隊分赴各縣後,黨組織得到了發展和壯大。河南省委1938年6月20日關於豫東南工作的決定中指出:“豫南八縣黨員已發展到34名,待發展的8人。”“主要是經過實習隊黨建立起來,開闢地方黨,……已決定商城、 固始、息縣、潢川、羅山信陽成立工委,各縣有3個同志,建立起黨的核心”。決議表明,青年軍團從訓練到實習,不但其本身黨組織得到發展,而且有不少黨員成了各縣黨組織的主要力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