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字源演變
編輯笙,形聲字,戰國文字作圖1。上部以“竹”為形旁,下部用“生”作聲旁。“笙”從竹是因為竹製,生是表聲。漢隸“笙”字或從“艸”,而與古地名之“苼”字同形。圖二小篆承自戰國文字,圖三、圖四漢代字體承自小篆而定體。
[2]
[13]
“笙”為古簧管樂器之一。《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信陽楚簡》2.03 “二笙”,皆用其本義。晉·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盛於筒中。”李善注引劉逵曰:“桃笙,桃枝簟也,吳人謂簟為笙。”
[2]
笙詳細釋義
編輯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shēng | 名詞 | 民族簧管樂器 | Sheng | 《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 笙歌 |
古代東方之樂 | 孫詒讓《正義》:“東方之樂,與樂器之笙物異,而取義於生則同也。” 《詩·小雅·鼓鍾》:“笙聲同音。” 《毛傳》:“笙磐,東方之樂。” | 笙磬 | |||
微小之物 | 王念孫疏證:“笙之言星星也。” | ||||
竹簟,竹蓆 | indocalamus | 漢·揚雄《方言·卷五》:“簟,宋、魏之間謂之笙。” 李善注引劉逵曰:“桃笙,桃枝簟也,吳人謂簟為笙。” | 桃笙 | ||
竹名 | |||||
春秋時魯國地名 | 《宣十八年傳》:“歸父還自晉,至笙。” 杜預注:“笙,魯竟也。” |
笙古籍釋義
編輯笙説文解字
笙説文解字注
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白虎通》曰:“八音,匏曰笙。匏之為言施也,在十二月,萬物始施而牙。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曰笙。”《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按禮經,東方鐘聲謂之笙鍾、笙聲。笙猶生也,東為陽中,萬物以生,是以東方鍾、聲謂之笙也。”初生之物必細,故方言云:“笙,細也。竽,大笙也。故竽可訓大。”
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見《釋樂》孫雲:“巢,高大。和,小笙。”《鄉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三笙謂大者,一和謂小者也。”
從竹生。列管故從竹,正月之音故從生,舉會意包形聲也。韻會本無聲字為長。
所庚切。十一部。
笙康熙字典
一曰女媧作。《釋名》:笙,生也,象物寶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為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注: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
又細也。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細貌謂之笙。《廣雅》:笙,小也。
笙字形書法
編輯笙字形對比
笙書寫演示
筆順名稱:撇 橫 點 撇 橫 點 撇 橫 橫 豎 橫
笙書法欣賞
笙音韻彙集
編輯笙韻書集成
字形 | 韻書 | 小韻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笙 | 廣韻 | 梗 | 平聲 | 庚 | 生 | 開口呼 | 二 | 全清 | 所庚切 | ʃɐŋ | ||
集韻 | 梗 | 平聲 | 庚 | 生 | 開口呼 | 二 | 次清 | 師庚切 | ʃaŋ | |||
韻略 | 平聲 | 庚 | 師庚切 | |||||||||
增韻 | 平聲 | 庚 | 師庚切 | |||||||||
中原音韻 | 陰平 | 庚青 | 審 | 全清 | ʂəŋ | |||||||
中州音韻 | 平聲 | 庚青 | 屍爭切 | |||||||||
洪武音韻 | 平聲 | 庚 | 審 | 所 | 全清 | 師庚切 | ʃəŋ | |||||
分韻撮要 | 生 | 梗 | 平聲 | 庚 | 開口呼 | 二 |
笙中上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s | ĕŋ | |
先秦 | 王力系統 | 耕 | ʃ | eŋ |
先秦 | 董同龢系統 | 耕 | s | ĕŋ |
先秦 | 周法高系統 | 耕 | s | reŋ |
先秦 | 李方桂系統 | 耕 | s | ring |
兩漢 | 東漢 | 耕 | ||
魏 | 耕 | reng | ||
晉 | 耕 | reng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庚耕清青 | reŋ | |
南北朝 | 北魏後期北齊 | 庚耕清青 | reŋ | |
南北朝 | 齊梁陳北周隋 | 庚耕清青 | reŋ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ʂ | ɐŋ | |
隋唐 | 擬音/王力系統 | ʃ | ɐŋ | |
隋唐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ʃ | ɐŋ | |
隋唐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ʂ | aŋ | |
隋唐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ṣ | ɐng | |
隋唐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ʃ | aŋ |
- 參考資料
-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3-29]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遼寧: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03
- 3. 思履主編.畫説漢字 講述漢字的前世今生 2 全綵珍藏版[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7.04:322
- 4. 笙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29]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04:3152-3153
- 6. 笙 .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22-03-29]
- 7. 笙 .漢字全息資源應用系統[引用日期2022-03-29]
- 8. 笙的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29]
- 9. 笙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29]
- 10. 笙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29]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06:839
- 12. 笙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3-30]
- 13.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335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