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竹雀圖

(近代吳昌碩創作紙本水墨畫)

鎖定
《竹雀圖》是近代畫家吳昌碩創作的一副紙本水墨立軸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中文名
竹雀圖
作    者
吳昌碩
創作年代
近代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水墨畫
現收藏地
南京博物館
幅    式
立軸

竹雀圖創作背景

大約在1917年前後,吳昌碩的畫風有所變化。這集中表現於其對竹子的畫法上。此前缶老畫竹,大致有些斤斤於竹節,故其筆下之作,竹竿或有不直,骨節或有膨大,甚至有旁逸斜出者;而此後所作,竹竿則筆直,可見其筆應是一蹴而就、一筆到底,各竹竿幾乎平行,並無旁逸斜出,所謂勢如破竹即是如此。
此幅創作於1921年春的《竹雀圖》即如此。這種變化,大概出於吳昌碩對竹子的感情的變化。在本幅中,他自題雲:“竹筍籊籊披古地,虛心直節吾其師。雀不知俗不可醫,剪雲掠水來參差。”可見他是有意要向竹子學習虛心直節的品質的。

竹雀圖作品介紹

此外,此幅的另一個獨特處是把竹子和雀兩種題材有機地統一起來。吳昌碩的作品中,單獨竹題材的並不乏見,但竹雀同幅的則非常難得一見,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看到竹雀這一題材作品。

竹雀圖作者簡介

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後改名俊卿,字香補、香圃,中年字蒼石、昌碩、昌石、倉碩,因得友人所贈古缶,故號缶廬、缶道人,別號有樸巢、苦鐵、破荷亭長、五湖印丐等,七十歲後又署大聾。中國近代傑出的藝術家,是當時公認的上海畫壇、印壇領袖,名滿天下。吳派篆刻的創始人,書法、繪畫、篆刻、詩詞無一不精,繪畫以篆書筆法入畫,線條凝鍊遒勁,氣度恢宏古樸,渾厚蒼莽。書法着力於《石鼓文》,深研數十年,他寫的石鼓文,自出新意,用筆結體,一變前人成法,力透紙背,獨具風骨。曾從俞樾楊峴習辭章、訓詁和書藝,與名收藏家、畫家往還,多見歷代名跡,因此書畫篆刻俱卓爾不凡,成一大家,對近代中國藝壇產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尤對上海畫派後期畫風影響深刻。清符鑄雲“缶廬以《石鼓》得名,其結體以左右上下參差取勢,可謂自出新意,前無古人;要其過人處,為用筆遒勁,氣息深厚。然效之輒病,亦如學清道人書,彼徒見其手顫,此則見其肩聳耳。繪畫以花卉為主,以任伯年任頤)為師,自稱“三十學詩,五十學畫”,與蒲華胡遠張熊陸恢等交往相契。初從趙之謙,上溯揚州八怪,以及石濤、八大、陳淳徐渭,以金石書法之筆法入畫,畫風震撼當時,幾乎家家昌碩,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