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窯頭村

(桂林雁山區柘木鎮窯頭村)

鎖定
桂林窯頭村又稱“上窯村”隸屬於雁山區柘木鎮,北相連象山區右方連接七星區,屬於郊區。
位於柘木鎮北邊。國土面積56.18平方公里,有人口681户,3120人。
村多數是農田、魚塘、嶺、荒地,年平均氣温26 ℃,年降水量35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馬蹄、油菜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窯頭村現有一所小學名窯頭中心校成立於於1952年8月1日,一所中學名柘木初級中學。
村裏有三個神聖之地:大廟(意為最大的廟)、祖廳廟、楊令公廟。
每當春節村裏都要在廟舞獅子慶祝。
中文名
窯頭村
面    積
56.18 km²
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温26 ℃,年降水量350毫米
人口數量
3120人
著名景點
大廟(意為最大的廟)
祖廳廟
楊令公廟
年降水
350毫米

窯頭村地理資源

窯頭村地理位置

桂林窯頭村,又稱“上窯村”,隸屬於雁山區柘木鎮;北相連象山區,右方連接七星區,屬於郊區。位於柘木鎮北邊。
窯頭村

窯頭村土地資源

窯頭村有國土面積56.18平方公里,到2014年,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28.10畝,人均耕地2.40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油菜、馬蹄等作物;
擁有林地2291.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78畝,主要種植梨子、黃蘋果、琵琶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42畝;草地1237畝;荒嶺荒地772畝;其他面積500畝。
村多數是農田、魚塘、嶺、荒地。
村北方原始奇峯造紙廠,現被安廈集團收購正在建設安廈灕江大美。
造紙廠圍牆外的嶺原是燒窯舊址,現還有很多破碎的碎窯。

窯頭村氣候水文

年平均氣温26 ℃,年降水量35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馬蹄、油菜等農作物。

窯頭村轄區人口

窯頭村有681户,人口3120人;村有兩個大姓:秦、楊,其他姓氏都是後來才有的,不過也是極少數。

窯頭村經濟社會

窯頭村農村經濟

桂林雁山區柘木鎮窯頭村因處黃泥土地,從宋代就開始以土燒窯而得名;到民國時期失去手藝,改為全村種田。到2014年有不少村民放棄種田,離鄉另謀發展。
窯頭村多數是農田、魚塘、嶺、荒地,適宜種植水稻、馬蹄、油菜等農作物。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窯頭村教育事業

窯頭村現有一所小學名窯頭中心校成立於於1952年8月1日,一所中學名柘木初級中學。

窯頭村民俗文化

村裏有三個神聖之地,分別是:大廟(意為最大的廟)、祖廳廟、楊令公廟。
每年過春節村裏都要在廟裏舞獅慶祝,人山人海很是熱鬧。

窯頭村典故軼事

窯頭村楊令公

“楊令公”是對北宋名將楊繼業的譽稱。楊令公名楊業,又稱“楊繼業”,為北宋名將,被譽為“楊無敵”。
“繼業初為五代北漢將領,史載“軍紀嚴明,屢建戰功”,善騎射,人稱“無敵”。歸宋後,任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屢敗契丹,戰功卓著。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伐遼戰役中,不幸由於主帥潘美和監軍王侁的錯誤指揮,被迫孤軍奮戰,於陳家谷矢盡援絕,重傷被俘,絕食而死,終年60歲左右。
楊令公事蹟廣為傳頌,後經戲曲、小説渲染,逐漸形成“楊家將”的故事。據考證,楊令公戰鬥主要區域在今山西雁門關和大同一帶,並不在古北口地區。
令公廟之所以建在古北口,主要是因為遼人敬其忠勇,而為其立廟,以激勵將士向楊業那樣鞠躬盡瘁,公忠體國。
村裏有楊業(楊令公)廟,位於村南,相鄰農田,世代受楊姓子弟供奉。史傳窯頭村楊姓子弟都是令公的後代。

窯頭村古井

村裏有兩口古井,沒口古井前還有兩個石獅子。
據村裏老人説:“建村開始就挖有古井,至今已流傳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