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窄頭雙髻鯊

鎖定
窄頭雙髻鯊(學名:Sphyrna tiburo)是雙髻鯊科、雙髻鯊屬的一種魚類。平均體長為90-120釐米,最大長度約為150釐米。最大體重為10.8千克。鏟形或帽形頭部。頭部在中線缺少缺口。頭側突出短圓,前緣呈圓形。眼睛位於扁平頭的均勻圓形裂片的末端,從而增加了視野。游泳時,頭從一側滾動到另一側。身體中等緻密,沒有背中脊。高的第一背鰭起源於胸鰭的基部後面。第二背鰭的長度略小於第一背鰭的一半。尾鰭的上邊緣幾乎筆直,下葉大約是上葉的1/3,後緣幾乎是直的。身體顏色從灰色到灰棕色,偶有綠色。有時會在身體側面看到黑斑。從側面看,顏色從上到下,從淺灰色到白色底側。
窄頭雙髻鯊棲息於大陸架和小島架上,生活在水深為12米的礁石、河口和淺海灣。冬季向南方遷移或進入近岸較深的水域。通常結成5-10只的羣體,有時也結成成百上千只的大羣。主要捕食蟹這種甲殼類動物,也吃蝦、軟體動物和小魚。分佈於大西洋、太平洋的温暖水域。在大西洋中,從新英格蘭南部(美國)到墨西哥灣和巴西。它在整個加勒比海都很常見,尤其是古巴、巴哈馬,偶爾在百慕大也很常見。在太平洋,從加利福尼亞南部到厄瓜多爾以外的海域都有分佈。
窄頭雙髻鯊僅有一次襲擊人類的報道,一般認為窄頭雙髻鯊對人類無害。 [1]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拉丁學名
Sphyrna tiburo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真鯊目
亞    目
雙髻鯊亞目
雙髻鯊科
雙髻鯊屬
窄頭雙髻鯊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保護級別
(IUCN)2014年 ver 3.1——無危(LC) [3] 
中文名
窄頭雙髻鯊
外文名
Bonnet Hammerhead、Bonnethead Shark
同義學名
Squalus tiburo Linnaeus 1758

窄頭雙髻鯊動物學史

窄頭雙髻鯊最初是由卡爾·林奈(Karl Linnaeus)命名為Squalus tiburo,其於1758年將該物種的有效學名更改為Sphyrnatiburo。屬名Sphyrna源自希臘語“ sphyra”,翻譯為錘子。 [4] 

窄頭雙髻鯊形態特徵

窄頭雙髻鯊
窄頭雙髻鯊(12張)
窄頭雙髻鯊的平均體長為90-120釐米,最大長度約為150釐米。最大體重為10.8千克。鏟形或帽形頭部。頭部在中線缺少缺口。頭側突出短圓,前緣呈圓形。其鼻孔距離眼睛比距離吻端中間要近,吻端中間圓凸。眼睛位於扁平頭的均勻圓形裂片的末端,從而增加了視野。游泳時,頭從一側滾動到另一側。身體中等緻密,沒有背中脊。高的第一背鰭起源於胸鰭的基部後面。第二背鰭的長度略小於第一背鰭的一半,有一個細長的自由后角,且後半角細長胸鰭短,臀鰭只有一點凹痕。尾鰭的上邊緣幾乎筆直,下葉大約是上葉的1/3,後緣幾乎是直的。 [1]  [4] 
身體顏色從灰色到灰棕色,偶有綠色。有時會在身體側面看到黑斑。從側面看,顏色從上到下,從淺灰色到白色底側。 [4] 
小而鋒利的牙齒位於口腔的前部,用於切碎獵物,而後部的扁平大臼齒則用於研磨較硬的獵物。鋒利的前牙短而粗壯的尖牙缺乏鋸齒,其次是帶有斜尖牙的牙齒,然後是口腔後部的扁平磨牙。 [4] 

窄頭雙髻鯊近種區別

在雙髻鯊類中,有幾個物種是通過頭部的變異而相互區別的。錘頭雙髻鯊Sphyrna zygaena)頭部呈弓形,呈錘形,中線沒有凹痕(“平滑”)。路氏雙髻鯊Sphyrna lewini)頭部稍小,前緣圓形,頭部有缺口。無溝雙髻鯊Sphyrna mokarran)以其T形頭部而著稱,該頭部具有幾乎筆直的前緣和缺口中心。窄頭雙髻鯊(Sphyrna tiburo)更容易鑑別,頭部呈鏟子形,而且體積小得多。 [5] 
A:錘頭雙髻鯊;B:路氏雙髻鯊;C:無溝雙髻鯊;D:窄頭雙髻鯊 A:錘頭雙髻鯊;B:路氏雙髻鯊;C:無溝雙髻鯊;D:窄頭雙髻鯊

窄頭雙髻鯊棲息環境

窄頭雙髻鯊棲息於大陸架和小島架上,生活在水深為12米的礁石、河口和淺海灣。冬季向南方遷移或進入到近岸較深的水域。隨着水温的變化,每天都要長途跋涉。窄頭雙髻鯊對水温超過21℃的偏好導致其冬季向温暖水域遷移。因此,在冬季,人們發現窄頭雙髻鯊離赤道較近,在夏季移回高緯度地區。 [4] 
窄頭雙髻鯊 窄頭雙髻鯊

窄頭雙髻鯊生活習性

窄頭雙髻鯊通常情況下會結成5-10只的羣體,有的時候也會結為成百上千只的大羣。主要捕食蟹這種甲殼類的動物,也會吃蝦、軟體動物和小魚。經常會在它們的胃中發現海草,雌性的胃容量大於雄性的胃容量,可能是因為繁殖的時候是需要很多能量的,所以它們為了繁殖就必須要儲備能量。窄頭雙髻鯊一天要不停地遊動,才能活下去。遊動時必須張着鰓呼吸。另外它不遊動就會下沉。 [1]  [4] 
窄頭雙髻鯊用臼齒磨碎獵物,有兩個閉合顎的階段。不同與其他鯊魚典型的攝食方式,在其他鯊魚中,它們最初是閉合的,而咬合則在閉合時停止。獵物被壓碎後,通過吸力移動到食道。 [4] 

窄頭雙髻鯊分佈範圍

窄頭雙髻鯊海域

分佈於大西洋、太平洋的温暖水域。在大西洋中,從新英格蘭南部(美國)到墨西哥灣和巴西。它在整個加勒比海都很常見,尤其是古巴、巴哈馬,偶爾在百慕大也很常見。在太平洋,從加利福尼亞南部到厄瓜多爾以外的海域都有分佈。 [4] 

窄頭雙髻鯊國家

阿魯巴島、巴哈馬、伯利茲、百慕大、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古巴、庫拉索、厄瓜多爾、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喬治亞州、德克薩斯州、密西西比州、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阿拉巴馬州、紐約州、新澤西州、馬里蘭州、特拉華州、康涅狄格州、弗吉尼亞州)、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3] 
窄頭雙髻鯊分佈圖 窄頭雙髻鯊分佈圖

窄頭雙髻鯊繁殖方式

窄頭雙髻鯊胎生。一胎8-12只,夏末秋初產崽,初生幼鯊30-32釐米。長到75釐米性成熟。其雌性被認為與多個雄性交配,貯存它們的精子以備後用,但令人吃驚的是,1胎中大多數小鯊魚都擁有同一個父親。由此表明,雌鯊魚要麼只與一個雄性交配,要麼雖與多個雄性交配,但只有一個雄性的精子勝過了其他對手。估計雌性的壽命為17.9歲,雄性的壽命為16歲。 [1]  [4] 

窄頭雙髻鯊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4年 ver 3.1——無危(LC)。 [3] 

窄頭雙髻鯊主要價值

窄頭雙髻鯊經常被拖網捕蝦、延繩釣和休閒釣魚者捕獲。肉既被加工成魚粉,也被出售給人類食用。雖然在市場上銷售,但該物種的經濟價值不大。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