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

鎖定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Ranger CVA/CV-61 [1]  ,又譯遊騎兵號航空母艦),是隸屬於美國海軍的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3號艦。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十艘以Ranger(突擊者)命名的船隻,也是第二艘以Ranger(突擊者)命名的航空母艦。第一艘突擊者號航空母艦為1946年退役的突擊者級航空號母艦(USS Ranger CV-4)。 [1] 
中文名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
外文名
USS Ranger CVA-61
服役時間
1957年8月10日 [2] 
別    名
遊騎兵號航空母艦
艦    級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 [3] 
退役時間
1993年7月10日
所屬國家
美國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發展沿革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艦徽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艦徽 [1]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CVA-61突擊者號)於上世紀50年代建造,屬於常規動力的超級航母第一個服役的艦級(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於1957年服役,部署在太平洋地區。1964年8月,越南海軍和美國海軍在海上發生衝突,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奉命調往南中國海。而後又參加越南戰爭,在參與越戰期間贏得了13顆戰星標記;在接近退役期間也曾部署在印度洋和波斯灣;1992年,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完成它的最後一次巡航任務;1993年7月10日宣佈退役 [3-5]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性能數據

基本參數
艦長 [2] 
318.82米
艦寬
71.93米
極限艦寬
76.05米
排水量
56000噸
航速
34節
武器裝備
武器裝備 [3] 
(1)2座8聯裝“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
(2)3座“密集陣”武器系統
(3)4座SRBOC電子對抗誘餌發射裝置
(4)1台SLQ-26“女水妖”拖曳式誘餌
艦載機
100架
艦員編制
3826人 [6-7]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服役動態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服役初期

行駛中 行駛中 [1]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於1954年8月2日由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建造;1956年9月29日由時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阿瑟·威廉·雷德福的妻子阿瑟·雷德福夫人主持啓航儀式;並於1957年8月10日在諾福克海軍造船廠正式服役,指揮官為查爾斯·T·布茨二世(Charles T. Booth II)。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於1957年10月3日加入大西洋艦隊。在10月4日前往古巴關塔那摩灣進行航行前,接收了第85攻擊中隊的人員和飛機以進行測試。直到1958年6月20日,在美國東海岸和加勒比海進行了空中作業、單船演習和最終驗收試驗。隨後帶着200名海軍預備役軍官候選人離開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用兩個月時間繞行合恩角。8月20日,抵達了自己的新家——加州阿拉米達,加入了太平洋艦隊。
遊騎兵號及其第14航空大隊 遊騎兵號及其第14航空大隊 [1]
這艘航母在1958年剩餘的時間裏,一直在為第14航空大隊進行飛行員資格培訓,並在加利福尼亞海岸進行艦隊演習。1959年1月3日至2月17日在夏威夷海域進行最後訓練,之後作為海軍少將H·H·考德威爾的旗艦加入第七艦隊。沖繩島附近的空中行動之後,在蘇比克灣部署了海軍陸戰隊。隨後,日本南部沿海地區進行了一次特殊的武器戰爭演習和巡邏。在第一次部署西太平洋艦隊期間,突擊隊共出動艦載機7000餘架次,支援第七艦隊行動,於7月27日返回舊金山灣。
在接下來的6個月裏,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通過參加演習和沿海艦隊的行動,使自己保持高度的戰備狀態。隨着第9航空大隊的登艦,該航母於1960年2月6日離開阿拉米達軍港,進行第二次西太平洋部署,並於8月30日返回阿拉米達。從1961年8月11日到1962年3月8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第三次部署到遠東地區。
1989年3月駛離火奴魯魯 1989年3月駛離火奴魯魯 [1]
之後的7個月裏,該航母在西海岸進行了密集的訓練,為在東南亞混亂水域的行動做準備。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於11月9日離開阿拉米達,在夏威夷附近進行短暫行動,然後經沖繩前往菲律賓。於1963年5月1日赴中國南海,支持老撾可能的行動。5月4日老撾政局緩和後,她與第七艦隊恢復了行動計劃。於1963年6月14日從遠東抵達阿拉米達,並於1963年8月7日至1964年2月10日在舊金山海軍造船廠進行檢修。於3月25日開始在阿拉米達的恢復訓練,中間於6月19日至7月10日在夏威夷進行了一次業務巡航。 [2]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越南戰爭

突擊者號航行中 突擊者號航行中 [1]
1964年8月6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再次駛向遠東。8月10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僅在珍珠港停留了8個小時,然後前往日本橫須賀。1964年10月17日,在日本橫須賀港成為米勒少將的艦隊旗艦,米勒少將正指揮着第77號快速航母特遣部隊。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幫助第七艦隊繼續保持穩定的警戒狀態,為盟軍打開海上航線並阻止北越在海上的滲透。
1965年3月9日,駐越南美軍司令威廉·威斯特摩蘭將軍訪問了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與米勒少將進行了會談。突擊者號航空母艦繼續對敵方內陸目標進行空襲,4月13日,一條燃料管道破裂、着火,並將1號主機房吞噬在火焰中。大火在一個多小時內就被撲滅了,有一人死亡。4月15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駛入蘇比克灣,20日啓航前往阿拉米達,5月6日到達。於5月13日進入舊金山海軍造船廠,並一直在那裏檢修到9月30日。1965年12月10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離開阿拉米達,重新加入第七艦隊。
1971年在蘇比克灣 1971年在蘇比克灣 [1]
1966年1月10日至8月6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和該艦上部署的第14艦載航空聯隊因在東南亞作戰行動中的傑出貢獻而獲得海軍部隊的嘉獎。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於1966年8月6日從東京灣出發前往蘇比克灣,然後經橫須賀駛往阿拉米達,於25日抵達。於9月28日離開舊金山灣,兩天後進入普吉特·桑德海軍造船廠進行檢修。
1967年5月30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離開普吉特海峽,前往聖地亞哥和阿拉米達訓練。1967年7月21日,完成了第88000次艦上降落的記錄。從6月到11月,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接受了一段訓練,旨在使其做好戰鬥準備。第2艦載機聯隊(CVW-2)於1967年9月15日升空,搭載了新的海盜2噴氣式攻擊機和UH-2C海神渦輪螺旋槳救援直升機,使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成為第一艘搭載這些強大新型飛機的航母。10月9日至16日,從CVW-2艦載機聯隊訓練開始,該航母及其艦載機參加了一次大型艦隊作戰行動的各個方面。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離開阿拉米達,於1967年11月4日駛入西太平洋。並於11月21日抵達橫須賀,24日啓程前往菲律賓。於11月29日抵達蘇比克灣後,為在東京灣的作戰行動做了最後準備。第3航母戰鬥羣的指揮官於11月30日登船;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於12月1日離開蘇比克灣前往揚基港。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 [1]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於1967年12月3日抵站,開始了對北越的另一段持續作戰行動。在接下來的5個月裏,艦載機擊中了各種各樣的目標,包括渡輪、橋樑、機場和軍事設施。卡車停車場、鐵路設施、高射炮和防空導彈基地也受到了第二航空隊的火力打擊。12月21日,鮑勃·霍普的“聖誕秀”來到北部灣的突擊者號航空母艦。4月第一週,橫須賀的一個電話使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在緊張的行動中得到一次很受歡迎的休整。4月11日,遊騎兵返回揚基站,再次在北越襲擊目標。
1968年5月5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短暫拜訪香港後回家。隨後,普吉特灣的造船廠也開始投入使用,最後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於7月29日啓程前往舊金山。
1969年12月,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離開阿拉米達,再次部署西太平洋。
1970年5月18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返回阿拉米達。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在整個夏天都在西海岸附近執行任務,於9月27日啓程參加第六次西太平洋巡航。
1971年6月7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返回阿拉米達,並在港口停留進行定期檢修。
1972年5月27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回到西海岸行動,直到11月16日,開始了第七次西太平洋部署。
1973年8月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返回阿拉米達,並一直留在該地區,直到1974年1月。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在越戰服役中,獲得13顆戰鬥之星 [2]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中方參觀

劉華清在突擊者號上等待飛行表演 劉華清在突擊者號上等待飛行表演 [8]
1980年5月24日至6月6日,應美國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的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耿飈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美國 [8] 
參觀美國海軍突擊者號航母艦員訓練 參觀美國海軍突擊者號航母艦員訓練 [9]
作為中國軍事代表團的重要成員,時任副總參謀長的劉華清,於5月15日率中國軍事技術代表團先行抵美,進行軍事技術轉讓項目考察和技術性會談,為耿飈訪美預作準備 [9] 
劉華清在突擊者號艦長位 劉華清在突擊者號艦長位
五角大樓掌門人布朗為給首位中共軍方高級領導人到訪製造更大的“轟動效應”,將在這裏導演一出令人歎為觀止的“壓軸戲”。作為“預演”,劉華清饒有興趣地參觀了CV-63小鷹號航空母艦,10天后又參觀了CV-61突擊者號航母。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級軍事將領和科技人員首次登上美國的航空母艦 [10] 
觀看飛行表演 觀看飛行表演 [11]
參觀美軍航母突擊者號的劉華清將軍,神色認真地觀察着美軍艦載機的飛行展示活動 [11-12]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海灣戰爭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美國迅速做出反應,首當其衝的又是航空母艦。1991年海灣戰爭打響之前,從美國開始為海灣戰爭的打響部署第一艘航母開始到戰爭爆發相隔5個月時間。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離最後一次航母部署不到一個月時間,離第一次航母部署5個月,共部署航母6艘。
四航母編隊波斯灣會合 四航母編隊波斯灣會合 [1]
1990年聖誕節前夕,美國突擊者號航母編隊出發,被部署在波斯灣。
1991年海灣戰爭打響之前,美國已經對其航空母艦編隊進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在紅海部署了肯尼迪號航空母艦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美國號航空母艦,在波斯灣部署了中途島號航空母艦、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和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沙漠風暴”發起的第一天,肯尼迪號和薩拉託加號上的飛機主要攻擊伊拉克境內縱深地區的目標;而從中途島號和突擊者號上起飛的飛機主要攻擊科威特西南部的伊軍目標。羅斯福號在第二天投入了戰鬥,而美國號航母則作為預備隊。在整個“沙漠風暴”的空襲作戰中,6個航母編隊都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退役拆解

1992年8月1日至1993年1月30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進行了第24次,也是最後一次部署,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在伊拉克(南部觀察行動,9月至12月)和索馬里(恢復希望行動,12月)執行任務 [1] 
1993年7月10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正式退役 [3] 
退役後,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被拆除了必要設施,被密封並準備被拖到普吉特桑德海軍造船廠閒置的儲存設施,保留預備狀態 [1] 
準備拖走 準備拖走
2004年3月起,突擊者號作為博物館或紀念館可供捐贈,但沒有任何組織能夠滿足美國海軍對船隻捐贈的最低要求。
2012年9月26日,前突擊者號航空母艦(CV-61)被從捐贈倉庫中移除,並重新指定拆除。
2014年12月22日,美國海軍提出一份合同,用於牽引和拆除前突擊者號航空母艦。該船將從華盛頓州布雷默頓的海軍閒置船舶維修設施拖至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的國際拆船有限公司船舶拆解設施,進行徹底拆解和回收。
2015年3月5日,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從布雷默頓起航,於7月12日抵達布朗斯維爾。由於船體過大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不得不被拖繞行南美洲。
2017年11月,突擊者號航空母艦拆卸完成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