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穆鳳山

鎖定
穆鳳山(1840~1912),京劇淨行革新的第一人。本來的銅錘花臉講究唱來“鐺鐺錚錚金鐵皆鳴”,但欠缺在於比較直,穆鳳山則創出許多新腔,化直為柔,有婉轉流暢之美。他吸收了大奎官用“鼻音”的唱法,對於閉口字的收、放,運用得新穎,控縱得沉着有味。
中文名
穆鳳山
別    名
長壽
小穆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日期
1840年
逝世日期
1912年
職    業
京劇淨角
主要成就
京劇淨行革新的第一人
出生地
北京
代表作品
《牧虎關》

穆鳳山人物簡介

淨角 淨角
穆鳳山(1840-1912),男,京劇淨角。原名長壽,字鳳山,又稱“小穆子”、“小慕”。北京人,滿族。曾為清朝“內廷供奉”。他是劉萬義(大奎官)的弟子。由票友改做專業演員。初搭永勝奎班,改入嵩祝成,之後又入四喜班。他演銅錘兼架子花又能武花。 [1] 
穆鳳山原為翠峯庵票房之票友,學張奎官,曾拜“大奎官”劉萬義為師。下海後曾搭四喜班。能淨角戲甚多。 [2] 
穆鳳山常從淨角老藝人遊學,文武全才。文戲如《雙投唐》、《大保國》、《探皇靈》、《沙陀國》等。武戲有《蟣蠟廟》、《惡虎村》、《盜御馬》等。能唱大軸子,開淨角演大軸之先例。鳳山好用鼻音,開淨角花臉唱法的新路。何桂山常諷之曰;“我能用口唱, 你能用鼻唱, 真別出一格,我當向你學之。”1885年(光緒十一年)為內廷供奉。1893年私離昇平署至滬。始創花臉行西皮二六板。

穆鳳山藝術特色

銅錘花臉 銅錘花臉
穆鳳山是京劇淨行革新的第一人。本來的銅錘花臉講究唱來“鐺鐺錚錚金鐵皆鳴”,但欠缺在於比較直,穆鳳山則創出許多新腔,化直為柔,有婉轉流暢之美。
他吸收了大奎官用“鼻音”的唱法,對於閉口字的收、放,運用得新穎,控縱得沉着有味。如《陽平關》“莫不是那常山的趙子龍……”,“龍”字耍腔用鼻音,由去聲再歸到平聲,唱得瀟灑俏皮。他還在不斷的革新中創出了許多花臉新板腔。
如過去花臉唱腔多是雄渾剛直,而適宜於低迴婉轉的〔西皮二六〕板式,花臉唱腔是沒有的,但穆卻創造出來花臉的〔西皮二六〕,用於《刺王僚》和《斷密澗》,表現姬僚的多疑多慮及李密的淒涼惋惜都非常恰當生動。
穆創出這種新腔,金秀山加以豐富,後衍為“金派”,其實穆應為首功。穆性好詼諧,從而把花臉腔的肅穆也解放了許多。如《牧虎關》的〔流水〕,垛句詼諧的唱法:“一見韃婆出了城”一段,耍着板加胡琴過門的唱法;還有打“嘟嚕”的腔,“扭扭捏,捏捏扭”這種三個字的“斷頭板”,都是穆的創造。這在何桂山那種黃鐘大呂的唱法自然是唱不出來的。
當時,花臉化剛直為圓潤,變僵化為靈活,有很多都是創自穆鳳山。他在當時還開了一個新風氣,就是把連台本戲摘出單本來演“摺子戲”,如《探陰山》本是全部《鍘判官》中的第五本,穆則把它單摘出來演《探陰山》,很受歡迎。 穆成名以後,也在清廷昇平署當差,是內廷供奉,他不願受束縛,竟於一八八三年由北京潛來上海,當時清廷管理演員的內務府派“番役”到處捉拿。
此後,穆再也不敢公開演唱,逐漸也不知去向,更沒有人敢再承認是穆門弟子。其實他所創造的新腔,當時已是風行大江南北了。 [1] 

穆鳳山代表劇目

銅錘戲穆鳳山能演《刺王僚》、《天水關》、《斷密澗》、《御果園》、《鎖五龍》、《白良關》、《沙陀國》、《斷後·龍袍》、《鍘判官》、《鍘包勉》、《牧虎關》、《二進宮》等;架子花他能演《取洛陽》、《惡虎莊》、《下河東》、《普球山》、《惡虎村》、《連環套》等;武花臉他能演《打焦贊》、《畫春園》,“八大拿”戲以及動大刀的戲,他也都能演。除崑曲外,他可算得全才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