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稻葉黑粉菌

鎖定
稻葉黑粉菌(E. oryzae)引起水稻葉黑粉病
外文名
EntylomaoryzaeSyd.
中文學名
稻葉黑粉菌
真菌界
真菌門 (Eumycota)
亞    門
擔子菌亞門 (Basidiomycotina)
冬孢菌綱 (Teliomycetes)
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
腥黑粉菌科 (Tilletiaceae)
葉黑粉菌屬
稻葉黑粉菌

稻葉黑粉菌病菌介紹

稻葉黑粉病病菌 稻葉黑粉病病菌
水稻葉黑腫病又稱水稻葉黑粉病。病原 Entyloma oryzae Syd.稱稻葉黑粉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稻葉黑粉菌分佈範圍

世界廣佈,中國中部、南部稻區普遍發生,北方稻區較少。

稻葉黑粉菌形態特徵

病菌冬孢子堆黑色長方形,散生,有的橢圓形或近圓形,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大小0.5-4×0.5-1.4(mm)。冬孢子近圓形至多角形,壁厚,暗褐色,大小7.5-12.5×7.5-10(μm),萌發時生出短棍棒狀無色的先菌絲,頂生淡橄欖色棒狀至紡錘形擔孢子3-8個,擔孢子再生次生小孢子,呈叉狀排列。

稻葉黑粉菌生存環境

冬孢子萌發温限21-34℃,適温28-3℃。 [1]  寄生在莖、葉組織中,不形成黑粉而形成病斑,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殘體或病草上越冬。翌年夏季萌發,產生擔孢子和次生擔孢子,借風雨傳播侵入葉片。土壤瘠薄的缺肥田,尤其是缺磷、缺鉀田塊發病重。田邊、路旁或營養不良的植株基部葉片易發病,早熟品種較晚熟品種發病重,雜交稻進入分櫱盛期即開始發病,個別地塊發生很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