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腔團

鎖定
秦腔團的歷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建國初本院實驗劇團及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重新組建後的院一團、二團。1965年,一、二團合併組建成秦腔劇團,之後又經過了多次調整、重組。史雷、王羣定、李文宇、姚伶、李正敏均擔任過該團團長。
中文名
秦腔團
外文名
秦腔團
提出者
建國初本院實驗劇團
提出時間
建國初
適用領域
戲劇

秦腔團歷任團長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的歷任團長為王伯芳、高友、王羣定、任國保、毋致寇治德黃權中。1997年,院同州梆子團整體合併入秦腔團。現任領導班子為:團長趙揚武,副團長李書、吳根邦、徐松林、王新倉,藝術指導徐靖安。 [1] 

秦腔團秦腔團歷史

在各個歷史時期,秦腔團始終高舉“中國氣派、中國作風”的旗幟,藝術地運用戲曲形式,形象地反映重大社會題材,關注社會變革、民族進步,參與社會大眾精神構建的過程,自覺地擔當社會責任,為豐富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建團以來,共計創作、改編、移植、演出了250餘部(折)秦腔劇目,其中《血淚仇》、《窮人恨》、《趙氏孤兒》、《安安送米》、《遊西湖》、《竇娥冤》、《洪湖赤衞隊》、《祝福》、《周仁回府》、《屈原》、《千古一帝》、《太尉楊震》、《鳳鳴岐山》等一大批優秀劇目氣勢磅礴、質樸自然、清新雅緻、嚴謹縝密,膾炙人口,久演不衰。延安時期創作的秦腔現代戲《血淚仇》,在當時中國人民的解放鬥爭中,發揮了喚起民眾、鼓舞民眾的獨特作用。此劇不僅開創了戲曲現代戲的先河,而且具有極強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至今依然為秦腔團的保留劇目。1958年,秦腔團參加陝西省戲曲赴京演出團(譽稱三大秦班),七進懷仁堂,演出了《趙氏孤兒》、《遊西湖》、《白蛇傳》、《竇娥冤》等劇目,受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毅、李先念、薄一波、賀龍、彭真、羅瑞卿、習仲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多次親切接見和鼓勵。文化界領導、專家田漢曹禺、馬少波等紛紛發表評論文章,譽其為“老樹紅花”,給予高度評價和讚美。接着該團又赴江南13省(市)地區巡迴演出,所到之處,備受歡迎,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秦腔團勵精圖治,艱苦奮鬥,繼承、發揚老一輩藝術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探索、創新,出人、齣戲,取得了驕人的業績:1985年,新編歷史劇千古一帝》赴京參加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榮獲演出一等獎及11項單項獎,被列為1985年陝西十大新聞之一。1987年該劇由西影拍攝成戲曲藝術片;1992年東渡日本,在東京大阪等14個城市進行商演,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1990年,赴京參加紀念徽班進京200週年演出活動,得到首都觀眾、專家的一致好評。飾演秦始皇帝的青年演員李東橋,榮獲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新編同州梆子劇《關西夫子》(同州梆子團演出),獲全國梆子戲劇種新劇目交流演出“劇目獎”。2000年,新編秦腔歷史故事劇《太尉楊震》,獲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及8個單項獎。2002年,《竇娥冤》、《黃鶴樓》、《放飯》、《殺廟》、《斷橋》等劇目赴台演出,在寶島台灣受到熱烈追捧。新編歷史古代劇《鳳鳴岐山》,相繼榮獲第三屆陝西省藝術節演出“優秀劇目獎”及3個單項獎、陝西省慶祝建國55週年暨紀念振興秦腔20週年展演活動“優秀劇目獎”及7個單項獎、第九屆中國戲劇節“中國戲劇獎·優秀劇目獎”等國家級和省級重大獎項。 作為陝西地方戲曲隊伍中的大團,秦腔團堅持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滿足人民羣眾文化生活為己任,長年活躍在三秦大地上,奔波在送戲下鄉的第一線,把精彩的演出帶到廠礦、農村、部隊的基層羣眾之中。西北地區許多愛好戲曲的普通羣眾,提起一些秦腔團演員的名字十分熟悉,對他們的拿手好戲如數家珍。 秦腔團名家輩出,羣英薈萃。歷代的表演藝術家李正敏、田德年、劉易平、閆更平、任哲中、閆振俗、楊金鳳、李應真、馬蘭魚、李繼祖、胡正友、段林菊、貟宗翰、馬友仙、郝綵鳳、蔡志成、楊鳳蘭、崔惠芳、高登雲、衞保善、白江波等,導演藝術家史雷、李文宇、韓盛岫、裴世亭、任國保、王羣定、寇治德等,舞美設計師蔡鶴汀、蔡鶴洲、張博等,戲曲音樂家、理論家及指揮家王依羣、姚伶、趙北海、肖炳、趙季平、葛瑞民、呂自強、吳復興、戚渝生,演奏家荊生彥、荊永福、王震、王東生、程新宇、楊滿元、田英才、馬凌元、翟志忠、慄安印、楊君民等,堪稱秦腔各門類藝術的傑出代表人物,彪炳秦腔史冊,成為秦腔團光輝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秦腔團現有演職人員110人,藝術陣容強大、整齊,生、旦、淨、醜行當齊全。許多藝術人才在觀眾中享有盛譽:曾任副團長的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李東橋,現已榮升為院藝術總監。現擁有國家一級演員三名:王新倉(被譽為“三秦劇壇俊小生”)、徐松林(著名丑角)、耿建華(著名鬚生);國家二級演職人員有:演員趙揚武、雷濤、段桂珍、武紅霞、康建海、趙改琴、熊東林、李兆鈁、張景詩、茹曼、魏青豔;導演吳根邦、楊珺;作曲劉克忠、李書;演奏員李書、侯建軍、冉飛、段崗、彭戈旗、程連良,以及一大批各門類優秀青年藝術人才。這些活躍在當今秦腔舞台上的年輕一代,顯示着秦腔團強大的藝術實力,也標誌着秦腔事業代繼傳承的生生不息。

秦腔團發展

由於秦腔是陝西的第一大劇種,秦腔團遂當之無愧地成為陝西文化藝術建設重要的生力軍。不遺餘力地推動秦腔發展,是秦腔團責無旁貸的使命。多年來,秦腔團一直致力於秦腔音樂的改革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秦腔團所創演劇目中的音樂唱腔,陽剛壯美,寫意抒情。既有慷慨激昂、粗獷豪放的氣魄,又有輕鬆明快、纏綿悱惻的特點,具有新穎、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令觀眾津津樂道,百聽不厭。其中許多唱段已成經典,被戲迷羣眾廣為傳唱。
在陝西地方戲曲事業的發展之路上,秦腔團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創造了難以磨滅的業績。在多元文化紛紛攘攘、戲曲顯現低迷的今天,如何持續往日的輝煌,保持秦腔旺盛的生命力,是秦腔團的管理者們殫精竭慮思考的課題。新一任的秦腔團領導班子決心在院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以業務建設為中心,遵循“研究、改革、實驗、創新”的方針,努力繁榮創作和演出,壯建戲曲人才隊伍,培植戲曲觀眾,逐步擴大和佔領文化市場,為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