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洛河

鎖定
科洛河,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嫩江的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北部。源自小興安嶺北段西麓,向西流橫貫嫩江縣南部,西流匯入嫩江。全長342千米,河寬50米,水深1.2米,流域面積8 574平方千米。砂礫石河牀。結冰期從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上旬。上游流經山地丘陵;下游河谷寬闊,河牀寬淺,河道彎曲。流域為火山台地,有火山,形成火山羣。下游為農業區,建有山河、嫩江等大型國營農場。 [10] 
中文名
科洛河
所屬水系
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嫩江的支流
地理位置
嫩江縣東部南尖山
流經地區
孫吳、五大連池、嫩江市
發源地
小興安嶺尖花山
主要支流
沐河
河    長
295 km
流域面積
8700 km²
河    口
嫩江市聯興鄉

科洛河幹流概況

科洛河 科洛河
科洛河發源於蓮花山北麓,是嫩江左岸的主要河流之一,流經小興安嶺的西北坡,地勢平緩,大部流域位於嫩江縣,流域面積7915平方公里,是德都縣北部與嫩江縣的界河。科洛河流經德都縣境內長115公里,德都縣一側的流域面積2000平方公里。在該河左岸德都縣境內主要支流有巴嘎勒河、小邊河、卧牛河、馬庫因河、板石河、大岔河等。全長170公里,河系全部置於山區,雨量較大,蒸發小,植被覆蓋好,水量充足。流域內開發較晚,人煙稀少,大量水資源待今後利用。 [9] 
【科洛河】 系嫩江左岸較大支流之一,發源於小興安嶺尖花山,自東南流向西北,流經區內孫吳、德都、嫩江3縣後,於嫩江縣聯興鄉哈什太村南注入嫩江。全長324公里,流域面積8574平方公里。 [5] 
科洛河,源於小興安嶺南興山西坡、林道山西坡,兩源匯合後稱科洛河;全長324公里,流域面積8574平方公里,縣內河段長181公里,自東而西流經中部偏南地區。 [8] 
科洛河,發源於嫩江縣東部南尖山,流經麥海公社、白雲岱公社、七星泡農場、嫩江農場、山河農場、嫩北農場、聯興公社等地,由東北向西注入嫩江。全長二百九十五公里,流域面積8700平方公里;在場區內全長為41公里,支流較多。 [1] 
科洛河發源於小興安嶺西麓,屬嫩江支流之一,該河全長259 公里,流經本場南境17公里然後通過嫩江縣聯興鄉注入嫩江。 [2] 

科洛河水文特徵

科洛河上游河寬10-15米,河道坡降3.48-0.43‰,下游河寬100-200米,河道坡降0.27‰。豐水期最大水深4米,最大流速2.3-2.7每秒米,枯水期水深1.0米,流速0.4每秒米。其水源以降水補給為主,水量比較豐富,年平均流量25.7秒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9.67億立方米。洪水多由降雨而成,1953年特大洪水洪峯流量1580秒立方米,最高水位100.95米。 [5] 

科洛河主要支流

沭河,沐河 嫩江東岸二級支流。位於嫩江縣東部。發源於小興安嶺北段西側,自東北向西南行,在科洛村附近注入科洛河。全長88公里,河寬15米,水深0.5米,流域面積214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流域為火山台地,分佈有多座火山錐。火山台地土壤肥沃,建有多座國營農場。 [10] 
科洛河在境內的支流,屬於季節性水線,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均自然形成於崗阜狀平原間的溝谷地帶,由西南向東北注入科洛河,河兩岸有大片沼澤,其間遍佈塔頭,水草豐茂,絕大部分尚未開發利用。
高台溝,由四十里河林場入境,位於境內西北邊緣,經大石山、第一生產隊、東山,由農場與科洛公社雙勝生產隊交界處出-境,境內全長10公里。
何家大泡子,位於境內西北部,由躍進農場、馬鈴薯農場與境內第二生產隊交界處入境,流經場部,沿北部邊界匯入科洛河,在境內全長約19公里。 老虎溝,由境內的第六生產隊和第十三生產隊之間與境外馬鈴薯農場和尖山農場交界處入境,由西南向東北把全場斜割為兩部分。流經築路隊、十九隊、八隊居民點,由九隊向西北匯入科洛河,在境內全長約25公里。
下氣溝,位於場區東北部,發源於第十二生產隊東南,流經十一隊、二十隊、十八隊匯入科洛河。另一支流(水線)發源於第二十二生產隊西北,流經二十一隊注入在氣溝,向北匯入科洛河。在境內全長約二十八公里。
小岔八氣溝,由場區北部尖山農場與七星泡農場交界處入境,,蜿蜒於場區東南邊界,流經十七隊、十六隊、十五隊、十四隊,沿場界婉蜒向西北匯入科洛河,全長約33公里。其另一千流,由境外尖山農場與境內第十三生產隊東南鄰界處入境,在第十生產隊以東匯入小岔八氣溝,在境內全長約15公里。 [1] 

科洛河治理開發

奮鬥水庫,位於本場科研站西側,屬於科洛河水系,年調節小(1)型水庫。1965年由本場技術室勘測設計,1967年冬開始動工修建,1969年竣工。1983年罕見春訊,溢洪道公路橋被大水沖毀,當年重建成兩孔溢洪橋,橋面淨寬增加到12米。同年,為加強防洪蓄水能力,水庫大壩加高一米,形成規模。 該水庫面積94.5平方公里,上游長11.5公里。溝道坡面降為4.4 %,原設計洪峯流量為P =10%70立方米/秒,較核洪峯流量為P=2 %0124米立方米/秒。大壩全長650 米,高9.19米,庫區面積145 公頃,總庫容573 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海拔276 米,現有死水位海拔272 米,1969年最高水位海拔277 米。 1983年壩身加高1 米以後,擴大了防洪庫容,但除用作養魚和堤面公路交通之外未發揮其它效益。原設計有旱灌面積5000畝的計劃,因旱灌技術無法解決、田間工程不配套等原因,而未能實現,只在庫區範圍內造林80公頃。 [2] 
七星泡農場建場迄今修建東風水庫、紅旗水庫、板石溝水庫、一分場水庫。控制匯水面399平方公里,可蓄水3.759萬立方米,計劃灌溉水旱田5.2萬畝,養魚水面可達28,000畝。
東風水庫:匯水面積235平方公里,總庫容2.697萬立方米(已列屬國家規劃的中型水庫)。土壩、溢洪道,輸水洞護坡濾水壩基本配套。利用這一水源,已修成東風第一抽水站及灌區,第三級揚水,全部工程已修成配套,但只有苗圃利用噴灌,旱灌未曾使用。 自流灌區的引排水乾渠工程已修通,但有關的構造及支斗渠尚未配套。1967年試種水稻,畝產達650斤。東風第二抽水站及灌區,設計灌溉1.12萬畝,系一級抽水站,裝機容量120馬力座機5台,配89HG型水泵5台及水管已過場,抽水站、引水渠工程已完成一部,迄今未能繼續施工。
紅旗水庫:匯水面積27.5平方公里,總庫容358萬立方米。1958年施工。1968年全部配套。這個水庫工程的特點是把溢洪道和輸水洞結合在一起建成了輸水泄洪閘。1970年試種水稻,因早霜受災未收成,而後只是養魚。
板石溝水庫:匯水面積127平方公里,總庫容547.3萬立方米,計劃灌溉1萬畝。
一分場水庫:匯水面積9.5平方公里,總庫容158萬立方米。1958年施工,未全部配套。1969年已決口。水庫的土壩系聯接一、二隊的交通要道。 [3] 
民兵水庫,位於嫩江縣長福鄉境內、黑嫩公路南側、科洛河支流狼洞溝上游。地理位置北緯49°11′-東經125°25′之間。1958年8月開工,1979年竣工。水庫壩址以上控制面積10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905萬立方米。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灌溉面積1.65萬畝。死水位269米,正常高水位272米。設計洪水位272.77米,校核洪水位274.07米,壩頂高程275.20米。死庫容205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5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580萬立方米,總庫容1335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養魚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11米,頂寬4米,壩長1650米。迎水面幹砌石護坡,坡比1:3.0,背水面坡比1:2.5。保護21個村屯、1.6萬人口、3.5萬畝農田、4萬畝草原。 [6] 
東風水庫, 位於嫩江縣東南部,七星泡農場場區東南部。由黑龍江省七星泡農場修建。在科洛河左岸支流夏家店後溝東溝上築壩截流而成,控制面積235平方公里。壩長750米,最大壩高8.50米,壩頂寬12米,坡比為迎水1∶3、背水1∶2.5;溢洪道為有閘開敞式,堰頂寬17米,最大溢流深2.08米、流量56.2立方米/秒;副壩長1750米、高3米,設置消力檻消能;設計標準為50年一遇,最大庫容2697萬立方米,防洪庫容147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337萬立方米,死庫容519萬立方米;最大灌溉效益為水田1.20萬畝、旱田1.79萬畝。1956年5月開始施工,1971年10月竣工。1973年後實際灌溉水田500畝,養魚水面10500畝,年最高魚產量810噸。 [7] 

科洛河引水工程

1964年東風水庫的下測流水,沿六分場(現十二隊)方向,修建一條渠道。 1978年林業站修復原來七分場犯人在1958年修建的渠溝,建成東風水庫至苗圃的二級揚水站,灌溉苗圃300畝,灌溉量最高可達3,000畝旱田或菜田。
奮鬥渠: 奮鬥渠位於場部西,五隊東。建於1975年冬季。當時農場總動員,全力以赴,集中全場六千餘名青年和幹部職工,各單位分段包乾,用打眼放炮崩土的辦法,建立一條幹渠,乾渠長28.5公里,土方量63.0萬立方米。南起二十二隊北至科洛河。渠寬10—11米,平均深度1.5米。 奮鬥渠予計澇區治理面積8.7l萬畝,治理後,可開墾耕地7.0萬畝。於1979年一分場(現一、二、三隊),自排澇後開墾耕地3,000畝,擴大了放牧草源。順水排澇的作用明顯。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