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欽戰役

鎖定
科欽戰役(Battle of Cochin),也稱科欽圍城戰,是1504年發生在印度科欽城及其附近海域的一場戰役,對陣雙方為卡利卡特的領主和葡萄牙軍隊 [1-2]  。結果兵力佔優的卡利卡特軍圍攻近7個月不克而撤退。
名    稱
科欽戰役
發生時間
1504年3月16日–1504年7月3日
地    點
Battle of Cochin
參戰方
葡萄牙和印度卡利卡特
結    果
葡萄牙獲勝
參戰方兵力
印度軍隊號稱6萬以上240艘戰船
葡萄牙及其科欽盟軍五百餘人戰船幾艘
傷亡情況
印度傷亡據稱達到了19000人
葡萄牙傷亡極少

目錄

科欽戰役事件背景

當代的科欽擁有印度海軍最重要的造船基地 當代的科欽擁有印度海軍最重要的造船基地
當代的科欽印度西部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印度海軍主要的造船基地所在地。而在整整五個世界前,這座城市就已經是依靠海洋貿易為生的重要港口了。在當時,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通過此地,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全球跨海貿易。西方的貴重金屬、玻璃製品,東方的香料、絲綢都通過這裏,抵達地球另一端的買主手裏。這座城市就是仰仗這樣的全球經濟發展起來,在一千多年裏先後被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埃塞爾比亞人、阿拉伯人,以及鄭和這樣的中國人所光顧。
科欽之戰中一舉成名的守將帕切科 科欽之戰中一舉成名的守將帕切科
科欽並不是地區內僅有的重要港口。由於古代的航海技術限制,大部分船舶只能在近海的各個港口之間做短距離航行。雖然古希臘人在公元前就發現和利用了印度洋季風,從埃及等地直接航行到印度西部。但這樣的快捷航行條件,可遇而不可求。所以,當各地商船雲集印度海岸,還是會分散停泊在海岸線上的眾多港口補給和貿易。科欽非常不巧地被北面條件與實力更厚的卡利卡特人壓在下面。如同現今的孟買一般,當年的卡利卡特無疑是印度西海岸上最重要的港口,在財力、人口和影響力等多方面,力壓其他城市。諸如科欽這樣的普通港口,就更像是卡利卡特的附屬品。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了1498年,從歐洲西部邊陲的葡萄牙遠航而來的航海家達伽馬,帶着他的小型船隊,突然造訪了卡利卡特。他們帶着明確的貿易和聯盟目的,來的印度,希望打通從這裏直航到西歐的貿易航線。然而,由於帶來的貿易的產品太過普通,且基督教信仰與當地佔據優勢的穆斯林商人團體有着嚴重對立。最終造成了當地統治者薩摩林對達伽馬一行人的敵意。
大航海時代的科欽地圖 大航海時代的科欽地圖
1500年,卡布拉爾率領的第二支葡萄牙船隊抵達了卡利卡特,他們在海岸邊建立了貿易站,但貿易站遭到了攻擊,卡布拉爾的許多水手被殺。結果,怒不可遏的葡萄牙人發起了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對亞洲城市的炮擊。隨後,在一名印度人的建議下,葡萄牙第一次來到了更加南方的科欽。一直被卡利卡特壓制的科欽人,敏感地察覺到了機會。於是,當年科欽人便開始和葡萄牙人結成聯盟,依附於新來的殖民者。
炮擊印度城市的葡萄牙艦隊 炮擊印度城市的葡萄牙艦隊
從此,科欽便成為了歐洲早期殖民者們,建立環印度洋帝國的重要棋子。當時還有幾個其他城市也一同與葡萄牙人聯合起來,但沒有一個有科欽這樣的條件。
兩年後的1502年,達伽馬重返印度。在回國前夕,葡萄牙人在科欽和另外一個港口城市奎隆,留下了5艘船隻和一小批守備隊。這些歐洲歷史上最早的亞洲殖民地常備軍,不僅可以保護友好城市,更可以在航海季節攔截去往卡利卡特的貿易船隊。這些事情都深深的刺激了卡利卡特人和他們的國王卡利卡特扎莫林
油畫上的薩摩林 油畫上的薩摩林
1503 年,薩摩林決心與葡萄牙決一死戰。趁着葡萄牙艦隊在夏季開往紅海執行封鎖任務的間隙,卡利卡特國王召集了號稱50000 人的大軍入侵科欽。科欽軍隊在地區霸主卡利卡特面前不堪一擊,科欽國王特里帕門拉只能同20 名留下的葡萄牙人一起逃到附近的拜皮姆島避難。一直到新的葡萄牙艦隊從不遠萬里的歐洲趕到,科欽國王才回到了自己的城市。
但薩摩林並沒有就此罷休,相反他還準備籌集更多的部隊,更新自己的武器,再次興師問罪。而葡萄牙艦隊主力也要在夏天的航海時節,前往波斯灣和紅海一帶,攔截當地的穆斯林商船隊。所以他們在科欽僅僅留下了1艘大船和2艘小船,以及150人的守軍。這一小支守軍,還在科欽當地建立了一座臨時的木製要塞和一座小教堂。
正在建造要塞的葡萄牙士兵 正在建造要塞的葡萄牙士兵

科欽戰役經過

1504年夏季,精心準備後的卡利卡特扎莫林果然發難。號稱80000人的大軍被卡利卡特人召集起來,攻打科欽。同時還有一支偏師,攻打另一座小港口奎隆。由於科欽城本身坐落於一座沿海島嶼上,卡利卡特人軍隊為了封鎖島嶼,還動員了各類船隻260艘之多。可以説,無論是艦船還是陸軍,印度人都有10倍以上的絕對優勢。這和當年古希臘人抵抗波斯帝國入侵的温泉關之戰有着驚人的相似。因此,此戰也被人冠以“葡萄牙人的温泉關”這一稱號。
留存至當代的歐洲重型攻城炮 留存至當代的歐洲重型攻城炮
印度軍隊早在14-15世紀之間就開始接觸火器,15世紀便開始能夠製造火炮。這一次印度人的軍隊中一下子多出了數十門火炮。(有説法説卡利卡特人得到了威尼斯支援5門重型攻城炮,但這種説法非常可疑)
大量火炮同樣也被裝上了卡利卡特的戰船。其中76艘大型戰船都各自裝備了至少2門火炮、5支大型火門槍和25名弓箭手。即便是小型戰船,也都至少裝備1門小型火炮。這些戰船還在船上安裝了臨時建造的大型木質擋板,並在船體上覆蓋了漁網和棉花,用來減輕火炮對船體的傷害。
然而,這些舊式火炮的戰鬥力不宜過於高估,不久後德里蘇丹國被來自中亞的巴布爾打得慘敗就是鐵一樣的證明。印度當時的火器技術,還極為有限。
相比之下,科欽當地的幾百名土兵,無論是裝備、訓練和士氣都非常低落。150名葡萄牙人不僅數量太少,手頭也僅有數量有限的火炮、火繩槍和弩作為主要武器。他們建造的臨時要塞是木質結構的,如果遭遇火炮的集中射擊,必然抵擋不住。原本只有3艘的戰船,還在開戰前損壞了1艘。所以,葡軍指揮官帕謝科·杜阿爾特·佩雷拉在一開始,希望在半道上阻止敵軍的前進勢頭。
此戰葡萄牙人的小型戰船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戰葡萄牙人的小型戰船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薩摩林以雷霆萬鈞之勢發動將葡萄牙人趕出科欽的戰爭後,整場戰役竟然持續了將近7個月之久。
帕切科留下1艘大型戰船和39名要塞守軍防衞城市的西部沿海地區,自己帶着1艘小型戰船與2艘小船一起,在卡利卡特大軍必須經過的一個狹窄海峽設防。他們不僅在淺灘一帶建造柵欄,還將3艘船用鐵鏈鏈接起來,堵住狹窄的海峽。當薩摩林麾下的大軍,以水陸並進之勢開進到這裏,不免被狹窄的地形所堵住。卡利卡特人的艦隊數次向守衞海峽的葡萄牙小船隊發起攻擊,卻因為地形問題而每次不得不只能使用一小部分兵力。幾波進攻都如同當年被困在温泉關的波斯軍隊一樣,被集中火力的守軍擊退。
戰役前期卡利卡特人企圖從南面迂迴 戰役前期卡利卡特人企圖從南面迂迴
稍作調整的卡利卡特人又計劃以自己手裏的5門重型火炮來擊沉葡萄牙戰船。但是他們的炮手缺乏歐洲同行的瞄準技術,也沒有使用類似武器的經驗。相反,帕切科和他的手下一直用火力壓制着沿海的敵軍,讓對方無法好好校準射擊精度。
氣急敗壞的薩摩林於是利用手裏的兵力優勢,施行分兵之計。70艘戰船組成的船隊被派去直接攻打科欽城。這些裝備較好的戰船在城市的西北部與葡萄牙要塞火力交手。留守當地的1艘大型卡拉克戰船,則利用性能優勢,航行到較深的水域後,以更好的火炮執行遠距離射擊。帕切科也帶着2艘小型船及時趕回了科欽沿岸。他們的突然出現讓印度艦隊覺得自己有被包圍 [2]  的危險,於是果斷撤退。馬不停蹄的帕切科又趕回了之前的海峽戰場,挫敗了卡利卡特艦隊的又一次攻擊。
戰役後期卡利卡特人企圖從北面迂迴 戰役後期卡利卡特人企圖從北面迂迴
此後,卡利卡特人改變了進軍路線,選擇從北面進軍科欽城。但是他們還是需要穿過一條狹窄的海峽。葡萄牙守軍也如法炮製地趕到北面,重新設防。卡利卡特人在經歷了幾次失敗的攻擊後,繼續改進了自己的武器。他們找來16艘大船,分別在2艘船上打造了一做木質塔樓,造出了8艘高聳的連體船。葡萄牙人也針鋒相對地在自己的小船上加裝了高聳的塔樓。開戰後,依然是利用自己的機動迅速優勢和火炮射擊準度,壓制了印度人的新式戰船。卡利卡特軍隊的計劃再次失利。
最後,已經是強弩之末的薩摩林策劃了最後一次分進合擊的攻勢。已經因為瘟疫流行和大規模傷亡而士氣低下的軍隊,再也無力支撐下去。到了這年9月,新的葡萄牙遠征艦隊抵達印度,薩摩林被迫承認失敗並撤軍。時運不濟的卡利卡特城被葡萄牙海軍第三次炮轟。
沉着指揮戰鬥的帕切科 沉着指揮戰鬥的帕切科

科欽戰役評價

縱觀整整7個月的科欽之戰,卡利卡特人不可謂不用心。他們本身在兵力、補給等各方面都佔據了絕對優勢,並且在最新武器技術上作出了努力。但過快的武器升級速度和軍隊擴充步伐,都影響了軍隊本身的戰鬥力形成。
印度人大部分的火炮因為太小而殺傷力不足,他們的炮手也沒有葡萄牙人那樣在歐洲和遠海戰場練就的高強度壓力下精準射擊水平。
同樣,在獲得了新式的大型火繩槍之後,他們也沒有及時掌握準確的使用方法。至於疑似存在的威尼斯人支援的重型攻城炮,就更難發揮應有的功效了。
結果,即便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卡利卡特軍隊依然一次次交手中,有驚無險地落敗了。
印度軍隊 印度軍隊
甚至軍隊本身過於龐大的規模,都在長期作戰中讓他們的後勤壓力遠超對手。而期望通過簡單的堆砌數量,來獲得優勢和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得當時的印度人不得不 [1]  去招募和維持如此大而無當的軍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