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秋津洲號

(日本海軍建造的大型水上飛機母艦)

鎖定
“秋津洲”號(AKITSUSHIMA)是日本海軍建造的大型水上飛機母艦,津洲級水上飛機母艦的一號艦。為了提高對前線基地的支援能力和對遠洋作戰艦隊的補給能力,各國於1911年進行在軍艦上搭載飛機的嘗試。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交戰國相繼改裝了一些戰艦以搭載水上飛機,日本的水上飛機母艦改裝計劃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日本海軍在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中建造了秋津洲級大型水上飛機母艦。標準排水量4650噸,總長114.18米,可搭載大型水上飛行艇一艘,二號艦“千早”號未建成。到1945年舊日本海軍被摧毀為止,日本海軍總共擁有過六艘水上飛機母艦,其中五艘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全部被擊沉。
此外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時期亦有同名的巡洋艦“秋津洲”號。
中文名
秋津洲號
外文名
AKITSUSHIMA
標準排水量
4650噸
總    長
114.8米
動    力
8000馬力
載    機
大型水上飛機1架
航    速
19節
服役國家
日本
滿排噸位
5000-10000噸
型    寬
15.8米
續航距離
8000海里/14節
編    制
545人
服役時間
1942年4月29日
製造廠
川崎神户造船廠

秋津洲號建造歷史

秋津洲號簡略歷史

秋津洲號 秋津洲號
該艦1942年4月29日竣工,可載遠程大型水上巡邏機1架,可為8架水上飛機提供兩週用補給品。1942年8月8日,與前往參與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的日本第八艦隊相遇。1944年9月24日在菲律賓海域被美機炸沉。

秋津洲號時間表

  • 940年10月29日 於川崎造船所動工
  • 1941年
    • 6月30日 命名
    • 7月25日 下水
  • 1942年4月29日 竣工,加入橫須賀鎮守府
    • 5月15日 從橫須賀出港,19日抵達塞班島,24日抵達拉包爾
    • 8月8日 與三川軍一中將指揮的第八艦隊相遇。
    • 8月16日 進入肖特蘭方面
    • 12月12日 橫須賀入港
  • 1943年1月15日 從橫須賀出港,22日抵達卡維恩,24日抵達拉包爾。
    • 3月12日 至馬金進港。做為第802海軍航空隊所屬飛行艇的母艦。
    • 6月6日 從賈盧伊特出港,輸送第802海軍航空隊受損的飛行艇。
    • 7月6日 為了支援基斯卡島撤退作戰而進入幌筵島的柏原灣。
  • 1944年2月17日 美軍空襲特魯克時受到損傷。
    • 3月14日 抵達橫須賀
    • 4月2日 入塢修理。
    • 8月31日 向佐世保回航。
    • 9月5日 從佐世保出港,13日抵達高雄,18日抵達馬尼拉,22日抵達科隆島。
    • 9月24日 在科倫灣受到艦載機攻擊而沉沒。
    • 11月10日 除籍

秋津洲號性能數據

主要性能數據為:
標準排水量4650噸, 公測排水量5000噸;
總長114.8米,寬15.8米,型深9.69米,吃水5.4米;
動力:22號10型柴油機4台,8000馬力,雙槳(350轉/分);
航速19節;
續航力;8000海里/14節;
載機:二式水上飛行艇或九七式飛行艇一艘
武備(竣工時):雙聯127毫米炮2座,雙聯25毫米炮2座 ;
武備(最終):雙聯127毫米炮2座,三聯25毫米炮6座,單裝25毫米炮3座;
艦員545名。
秋津洲號水上飛機母艦在設計初期,原本計劃從艦尾的斜坡上運用捲揚機將大型飛行艇吊起至艦船後方的飛行收容區,然而由川西航空機開發的二式飛行艇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1噸,捲揚機將很難進行吊運作業。最終設計變更為在艦艇後方設置一台35噸起重機進行飛行艇的吊運作業,而這台大型起重機亦成為秋津洲型水母上最為顯著的特徵。另外,在秋津洲型水母收容大型飛行艇的場合,為了避免在航行過程中造成飛行艇損壞或者對艦艇行駛造成困難,飛機的收容作業都是在艦艇靜止狀態下運作的。
秋津洲號艦體共帶有4台22號10型柴油引擎,2組液力耦合器。此外設置有2台艦本式鍋爐(帶有空氣過熱器)輔助鍋爐。船上配備電源為2台200kVA柴油發電機以及一台2700kVA柴油發電機(均為交流電)。
秋津洲號艦內擁有飛行員居住設備、(機載)魚雷、炸彈與機槍彈藥倉庫、輕質燃油油箱等各種工作設備以及通信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