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秋水

(史量才之妾)

鎖定
沈秋水,原名沈雙清 [4]  ,清末民初時上海灘的一名藝妓 [3]  。沈秋水後嫁與史量才。 [1] 
中文名
沈秋水
別    名
沈雙清、花慧芝、沈慧芝、秋水夫人 [1-2]  [4-5]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上海
逝世日期
1956 (葬在南山公墓)
主要成就
上海報業巨擘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2] 
配    偶
史量才
性    別

秋水早年經歷

沈秋水是清末民初時上海灘一個名聲不大,但頗有內藴的藝妓 [3]  。她原名沈雙清,出身貧苦,被賣到上海灘做雛妓。 [4]  因被賣給上海四馬路的花翠琴,改名花慧芝,她排行第三,前有大姐靈芝、二姐採芝。
沈秋水的早年經歷説法不一,一種説法是史量才與沈秋水相好多年,歷經波折才娶至家中。 [6]  當時陶駿保對沈秋水已有愛慕之情,欲為其贖身。辛亥革命時,陶駿保參與新軍起義,被委任為鎮江都督府參謀長。他本已準備納沈秋水為妾,但因為貪污起義軍槍械軍餉,被就地正法。 [6]  陶駿保非常寵愛她,陶駿保死後,鉅額資金落入沈秋水手中。後嫁與史量才。 [7]  另一種説法是沈秋水因才貌出眾,被一位皇室貝勒贖身入京。幾年後貝勒病故,她帶着部分遺產回到上海,邂逅史量才。他們的初見亦是一段佳話,沈秋水回到上海後,因無住處,直接來到一故友家中,故友大喜,帶她出去吃飯,而她從京城帶回的全副身家,就交由在座的一個朋友看管。等他們興盡而歸時已是深夜,卻發現那位朋友還坐在那裏守着沈秋水的財物,他便是史量才,上海某報社主筆,也是名動一時的才子。 [1-2]  [4] 
此後,二人越走越近,視對方為知己。史量才替她改名為沈秋水,取莊子“秋水時至,百川灌河”之意,她亦以身相許,還將自己的身家全部交予史量才。 [2]  [4] 

秋水進入史家

得19歲的沈秋水之助,財力雄厚的史量才,據説先開了兩家錢莊、一家金鋪和一家米行,緊跟着於1913年以12萬元鉅款購得上海歷史悠久、影響最大的《申報》,此後又收購《時事新報》《新聞報》等,一舉執上海報業之牛耳。1921年,他還與僑商合力創辦了中南銀行。 [4] 
秋水山莊 秋水山莊
在遇到沈秋水之前,史量才便已與表妹龐明德成婚,並生有一子。這位原配夫人品行甚佳,當年還幫史量才創辦了上海女子蠶桑學校,所以沈秋水只是史量才的二太太。只不過,史公館裏的妻妾關係不同於一般家庭,沈秋水主持家業,各種迎來送往的應酬也由她負責。 [4] 
沈秋水婚後沒能生育,十分傷心,史量才為博美人歡心,常帶她來杭州遊覽西湖。 [7] 
可沒過幾年,史量才又有了外室,這個名叫李恩純的女子亦有才氣,在事業上也可幫助史量才,併為他生下一個女兒。沈秋水為此鬱鬱寡歡,史量才為表歉意,便在杭州西湖邊的北山路上購地置宅,仿照《紅樓夢》描述的“怡紅院”,建造了山莊。史量才親書匾額“秋水山莊”。 [1]  [4]  [7]  據載,沈秋水初見秋水山莊時,欣喜萬分,那背倚葛嶺、面向西湖的景緻,那青磚白欄的雅緻,乃至正門口由史量才手書的“秋水山莊”四個大字,都讓她忘卻了之前的煩惱。她擅長七絃琴,常為史量才焚香彈奏,一片寂靜中,琴聲清冷。 [4]  每逢節假,史量才就來到山莊,與沈秋水切磋琴技、棋道,從《廣陵散》、《梅花三弄》到《陽關三疊》…… [3] 
兩年之後,1934年,由於史量才力主抗戰,被國民黨當局視為眼中釘。 在一次由杭州返回上海的途中,被特務暗殺,同行的沈秋水親眼目睹了愛人死在身旁。 [1-2] 
夫君遇害後,秋水悲傷難抑,咯血不止。她身着白衣素服,懷抱着那把和她共奏過樂曲的七絃琴,在靈柩前彈起了《廣陵散》,樂曲將終時,“蹦”的一聲琴絃斷了,秋水隨即將琴投進了火中。 [1] 

秋水晚年生活

之後,她選擇離開傷心地,將秋水山莊捐給慈善機構,成為“尚賢婦孺醫院”所在地。她還將史公館捐給育嬰堂,自己避居斗室,吃齋唸佛,再不問世事,直至1956年去世。臨終前,她留下遺願:死後不做側室,獨自安葬於杭州南山公墓,落“秋水居士”四字。 [1-2]  [4] 
沈秋水在史量才遺體前 沈秋水在史量才遺體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