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秀油

鎖定
秀油,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 
秀油是一種以木本油料——“油桐”為主要原料,通過傳統工藝配方、精加上熬煉製成的優質防腐塗料。其色如茶,透明、汁濃,廣泛適用於船舶、農具、傢俱和海中建築物的塗刷裝飾。具有附着力強、油膜峯韌、乾燥迅速、防潮、防腐、防鏽、耐酸、耐鹼,防船底丁螺粘附、青笞滋生,減少摩擦力等特點。
2003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秀油”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1] 
中文名
秀油
產地名稱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特產
品質特點
其色如茶,透明、汁濃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3年第118號
批准時間
2003年12月24日

秀油產品特點

秀油品質特性

油桐是中國特有經濟林木,與油茶核桃烏桕並稱中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長得快,結果早,產量高,盛果期可達20年—30年。 [2] 
秀油是以油桐為主要原料通過傳統工藝配方、精加上熬煉製成的優質防腐塗料。其色如茶,透明、汁濃。具有附着力強、油膜峯韌、乾燥迅速、防潮、防腐、防鏽、耐酸、耐鹼,防船底丁螺粘附、青笞滋生,減少摩擦力等特點,其性能為其他化學塗料所不及,為廣大羣眾所樂用。廣泛適用於塗刷傢俱、車輛、船舶、鐵路枕木、橋粱、農具和海中建築物。秀油主要用於塗刷船底,船身及篷折,薄層曬乾多次塗刷,所得塗膜光亮堅韌,水浸不腐,經久耐用,秀油具有一定毒性,可以防止海藻、螺蚌及其他生物的寄生,減少船隻航行中的阻力。 [3] 
秀油 秀油

秀油工藝特色

製造秀油的主要原料有桐油、次桐油和煙子。桐油是熬製秀油的主要原料,佔60%左右。一般系用小合出口規格的老色、低度、高酸桐油、次桐油,乃桐油腳加温過濾所得,包括浸出桐油經過加熱處理的油和其他乾性油的油腳,如豆油腳、梓油腳經過加温過濾所得的油,佔40%。煙子是桐餅粉未加桐油腳,痴桐油炒制而成。 [3] 
1、炒煙子
制餅用磨籽機磨成粉狀,細度50%通過15日即可。置於斜置的小鐵鍋內,用煤火加熱將鍋底燒紅,不停地炒拌,將桐餅粉炒至一定温度範圍內.加入桐油或桐油痴,繼續不停地炒拌,使加入的桐油腳或桐油痴在高温中裂化,殘留的黑色焦油附於幹餅粉上,取出攤涼冷卻而得。
煙子為黑色顆粒,有類似瀝青的光擇,但不粘手,煙子加入秀油有兩種功能:
(1)起致厚劑作用。秀油如不加煙子,油温高時桐油就會局部膠化,生成無數膠珠,使秀油失去塗料特性。
(2)染色。煙子表面的焦油溶於桐油中,使桐油染上棕紅色。煙子加入油中還有18%緩和桐油聚合的作用,煙子用量適度的秀油保質期長。煙子色素溶解後,從油中撈出煙子腳。煙子腳經過壓榨回收次桐油,可作秀油原料。
2、脱煙子
桐油、次桐油混合於煙子鍋中,加熱量一定温度緩緩加入煙子,升温至200℃,不停地攪拌,至煙子顏色脱淨(色素全溶到油中)撈出煙子腳,煙子油趁熱過篩到煙子油池中冷卻。
3、熬秀油
將澄降好的煙子油轉入秀油鍋中,用爆火加温至240℃左右。用布過篩,將油篩入過濾池,在過濾完畢後轉人聚合池。此時要不停地攪拌,達到需要的稠度即轉入秀油池冷卻。秀油池要有專人守候,時常攪拌和取樣。如温度過高、稠度太厚,要及時加入冷秀油或冷煙於油降低油温,確保安全。冷至50℃左右進行包裝,即為秀油成品。 [3] 
秀山油桐 秀山油桐

秀油產地環境

重慶市秀山縣位於武陵山脈中段,四川盆地東南緣的外側,為川東南重門户。地處北緯28°9′43″—28°53′5″、東經108°43′6″—109°18′58″之間 [4]  。境內森林由用材料、經濟林、薪炭林、防護林和特用林等組成。林地面積182.07萬畝,佔幅員面積的49.22%。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88.11萬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積62.12萬立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38.15%。縣內森林植物種類豐富,木本植物有96科、234屬、657種,其中有14種國家重點保護的木本植物。經濟林品種較多,其中以油桐、油茶和烏柏最突出,是中國的主產區之一。 [5] 
地質地貌
秀油所用原材料產地位於四川盆地,盆周山區東南方與雲貴高原東北方毗連,為武陵山腹地。其地形西南高東北低,西部及西南部為中低山區和淺丘區,中部及東北部為淺丘區和平壩區,海拔245.7米—1631.4米,地質結構系武陵山二級隆起帶,褶皺山脈風化地表。
土壤
秀山縣土壤為疏鬆性山地土壤,pH值5.5—6.5。
氣候
秀山縣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温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呈山區主體生物性氣候;年平均氣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334.6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235.4小時,無霜期290天。
植被
秀山縣自然植被屬濕潤森林植被,植物種類豐富,生長繁密。油桐林主要分佈在海拔400米—800米的平壩和淺丘地帶。 [6] 
秀山地理 秀山地理

秀油歷史淵源

清康熙三十年(1692年)冬月,秀山縣城西街上,有一家專營桐油生意的周姓商號由於孩童玩火造成火災,商號焚燬,庫存的桐油被燒糊變黑,無法銷售。破產後,商號周姓老闆轉行打魚為生,他不善此勞作,生活甚感艱辛。一天,他的破舊小漁船急需塗刷修補,而又腰無分文,想起多年前被燒糊的桐油尚在,使用後意外地發現,塗刷後的漁船黑亮光滑,防腐防水,堅固耐用。周圍漁夫競相仿效,紛紛爭購,所剩的100多斤(市斤)黑糊桐油被搶購一空。黑油的名聲也在山鄉里傳開。周老闆見有利可圖,就重振商號,起名“秀油”,並專設煉油作坊,獨家經營起黑油生意。經過反覆摸素、改進,秀油的質量逐步提高,銷路大開。“秀油”以其透明光亮、遇寒不凍、堅固耐用等特色,逐漸贏得人們的信任,特別受江、浙沿海一帶漁民青睞。後來,通過海商交往,秀油逐漸流向國外。
據《秀山縣誌·貨殖志》載,“秀山檀油利久矣,故秀油最名,載銷湘、漢、淮、姊之間。鹹同間,粵寇軼犯,武昌漢口為墟,秀油滯壅,商賈皆失業。及江南寇平,則油不敷銷,坐獲奇價,或起家至數十萬。秀油色黑,故俗呼桐油為白油,秦吳荊豫大商皆奔走數千裏以為專業.舊有十號。今帷萬事,義合,同人、瑞泰、正盛、義順、萬興、長茂八號猶盛。” [3] 
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秀油成為世界範圍內的優質船舶防腐塗料之一。據史書載:“1885年,漢口開設商埠,英美等國商人設立桐油煉製廠。湖北、江西等省商人蜂擁至秀山,開設“八大字號”,專營桐油生意。他們收購桐油,加工提煉,轉運漢口,售予外商,輸往國外。清末民初,每年集中秀山石堤順酉水河而下經嶽州轉漢口的‘秀油’,不下數萬擔。” [7] 
秀油的大量外銷,刺激山區的油桐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傳統的榨油廠也相繼建立。同時,轉運所必備的船舶和盛裝器具如桶、箱、簍、筐等的需量大增,這又導致了水、陸交通運輸和木、竹手工業的發展。油桐的種植,秀油的煉製與多層次加工利用和產前產後服務也逐漸興旺起來。
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爆發,海運阻塞,桐油滯銷,“秀油”生產受阻,民族經濟一落幹丈。瀕臨解放時,全縣僅有一家“秀油”加工作坊、幾個油號和一些小商店,“秀油”的年產量只有2.49噸。
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秀山縣十分重視秀油開發、利用。對煉製秀油的城西油廠進行了技術改造,更新了設備,生產工藝實現了機械化、電動化,煉油能力成倍地提高。 [7] 
秀油 秀油

秀油生產情況

2017年,秀山縣雅江鎮已種植油桐40000畝,成為“秀山油桐種植第一鎮”,實現年收益上億元 [8]  。宋農鎮油桐栽植面積累計8000餘畝。 [9] 

秀油產品榮譽

2003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秀油”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1] 

秀油地理標誌

秀油地域保護範圍

秀油原產地域範圍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於秀油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區域的報告》(秀山府文〖2003〗40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秀山土家族自治縣的雅江鎮、石堤鎮、平凱鎮、峨溶鎮、官莊鎮、梅江鎮、洪安鎮、大溪鄉、海洋鄉、岑溪鄉、平馬鄉、里仁鄉、湧洞鄉、保安鄉、中平鄉、宋農鄉、巴家鄉、溪口鄉、官舟鄉等19個鄉鎮的現轄行政區域。 [1] 

秀油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材料
油桐果 油桐果
秀油主要原材料應是在本標準第4章規定的區域內生長的油桐所結桐果剝離的桐籽,並在該區域加工的桐油。
二、加工和生產
(一)秀油加工生產應在本標準第4章規定的區域內,在特定的時間裏,採用傳統的工藝。
(二)時間一般為春夏季節夜間降霧開始至日出前。
(三)主要工藝流程:
桐餅→磨籽→炒制(碳化)→加入桐油加熱攪拌(脱煙)→熬製→過濾→冷卻→秀油成品
(四)產品技術指標
秀油的產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定。 [6] 
表1 產品技術指標 表1 產品技術指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