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鎖定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境內,是集海灣、岬角、湖為一體的濱海地質公園,具有地質科學旅遊價值,規劃面積為30.56平方千米。 [1-2]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地處閩東火山活動帶東部,地貌以里亞斯型海岸為主,陸地部分多低丘陵和海成台地,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森林覆蓋面積達22.19%,多為人工林,有植物51科90種,其中種子植物50科88種,蕨類植物1科2種,有動物49目93科157種。 [2] 
2004年3月,福建晉江深滬灣獲批為國家地質公園。 [2] 
中文名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公園等級
國家級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
面    積
30.56 km²
氣候帶
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
批准時間
2004年3月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地理環境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位置境域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東南部濱海地帶,東臨台灣海峽,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涉及龍湖、深滬、金井等三鎮,地理座標為東經118°34′09″-118°40′13″,北緯24°30′29″-24°41′19″。公園由深滬灣、圍頭2個園區組成,規劃總面積30.56平方千米,包括陸域面積3.86平方千米。其中深滬灣園區面積14.25平方千米,園區範圍:北起晉江市與石獅市交界的東溪入海口,南至沿海大通道與深滬鎮港區交界,東至晉江市與石獅市交界海域,西至沿海大通道西側的深滬灣地質公園生物化石園廣場。圍頭園區面積16.31平方千米,北起深滬鎮與圍頭鎮交界處的石圳海域,南至圍頭海角度假區,西沿石圳、福全、溜江、洋下、圍頭村與海灣間的防風林帶,東沿海岸線向外海延伸1千米。 [2]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地貌

●地質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3]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處於閩東火山活動帶東部,在福建省區域構造單元劃分上屬於閩東火山活動帶次級單元-平潭-東山動力變質帶。公園位於長樂-南澳剪切帶(東南沿海變質帶)中段。在地質演化歷程中,經歷地質作用和構造運動,形成了公園地層、岩漿岩及動力變質岩的分佈格局。其中公園範圍內廣泛發育第四系地層,主要是由未成巖的鬆散沉積物組成,構成濱海平原、紅土台地及山間溝谷階地。地層出露有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鬆散堆積層。區內侵入岩以中酸性、酸性巖類正長花崗岩、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為主,於燕山中、晚期侵入形成,與具有同源、準同生關係的同期火山岩,都是環太平洋中、新生代岩漿活動的組成部分。主要出露於深滬鎮、科任村、石圳村、圍頭角等海岸線岬角部。動力變質岩處於長樂-南澳剪切帶中段,在早白堊世早期之前發生多期的韌性變形變質作用,形成了廣泛分佈的動力變質岩(糜稜巖等)。
●地貌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以里亞斯型海岸為主要地貌特徵,公園主體為深滬灣和圍頭澳兩個較大海灣及其間的一個巨大的基岩岬角所構成。岬角中又發育多個次一級海灣和岬角。陸地部分為園緩低丘陵和海成台地,地形平緩起伏,丘陵走向多為北東-南西向。 [2]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氣候條件

候條件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候條件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4]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所在的晉江市,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147毫米,摺合年水量7.448億立方米,旱年降水量500多毫米。全市平均降水量1441.1毫米,摺合年水量9.353億立方米。由於縣域鄰近北迴歸線,三面臨海,環流和陸域下墊面的綜合影響,氣候的主要特徵是:盛行風向季節更替,季風氣候顯著。冬季主要吹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兩者的強弱、進退、更替,影響氣温、降水等氣候要素和其他天氣現象的變化。熱量豐富,日照充足。太陽高度角較大,因而輻射強度也較大,日照百分率也較大,熱量資源豐富。氣候暖熱,夏長不酷熱,冬短無嚴寒,秋温高於春温。降水較多而時空分配不均,春夏多雨,秋冬少雨,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也較大。颱風、暴雨、洪澇、低温、乾旱等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 [5]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自然資源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森林覆蓋面積達22.19%,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純林多,混交林少。主要樹種為殼鬥科、松科、樟科、桑科、木麻黃科和薔薇科植物。公園內有植物51科90種,其中種子植物50科88種,蕨類植物1科2種。植物中,山金桔、樟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青岡、石楠、天竺桂為福建省重點保護植物。
●動物資源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內有動物49目93科15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分別為中華白海豚、蟒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5種,分別為獼猴、穿山甲、鴛鴦、虎紋蛙等。 [2]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地質資源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3]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內有國家級地質遺蹟6處,分別為海底古森林、古牡蠣礁、庵山沙丘遺址、榕樹根、石圳典型變質岩考察區(輝綠岩脈、褶皺岩脈、變粒巖捕擄體)、圍頭沙灘;省級地質遺蹟34處,分別為紅土海岸、深滬沙灘、衙口沙灘、衙口風成沙丘、金嶼舊石器遺址、東海魔鬼城、壁畫長廊、玉兔賞畫、海蝕洞、海蝕崖、石僧拜佛、百獸朝聖、蓮花寶座、東方巨龍、翼龍振翅、海龜戲水、石圳沙灘、牛鼻洞(海蝕洞)、偉晶岩脈、金龜望洋、溜江沙灘、天鵝孵蛋、洋下沙灘、洋下疊石、洋下天尊、南江石帆、金門號、倒三角、石猴出世、圍頭壁畫、塘東沙壩。 [2]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主要景點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區域內有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2個(衙口施氏大宗祠、西資岩石佛),省級重點文保單位9個(福全所城、福全城石刻、無尾塔、留從效廟、長順民居羣、毓秀樓、達屋樓、八二三炮戰一號碉堡、安業民烈士紀念碑),市級重點文保單位17個。 [2] 
衙口施氏大宗祠
衙口施氏大宗祠,即施琅紀念館,始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沿海遷界因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施琅於故址重建。宗祠結構為五開間三進帶護厝,前設石庭,後附花園,系典型閩南硬歇山頂皇宮式建築,佔地面積二千餘平方米。
西資巖寺石佛
西資巖寺位於金井鎮卓望山上,始建於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寺中依山崖雕如來、觀音、勢至三世尊佛,佛像站立,身高4.5米,寬1.62米,姿態微俯,寺後崖石刻有“泉南勝概”四字。 [6]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開發建設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基礎建設

福建晉江深滬灣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地質公園
2002年,福建晉江深滬灣地質公園完成古森林遺蹟科技館主體工程,該館佔地10畝。 [2] 
2006年,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大門及主碑正式竣工並投入使用。 [2] 
2010年,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完成生物化石園(一期)第一階段(地質公園園碑廣場、生物化石園大門以及50米圍牆)建設。 [2] 
2013年,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建成總面積約320平方米學術報告廳。 [2] 
2014年,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完善監控系統建設。在地質公園博物館與主碑廣場間,建設防腐木棧道。建成停車場、步道、休息亭等基礎設施。 [2]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品牌建設

1992年10月,福建晉江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蹟被列為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 [7] 
2003年,福建晉江深滬灣經福建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 [2] 
2004年3月,福建晉江深滬灣經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2]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主要價值

①科學價值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8]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內不同生態的陸生古油杉林與海生古牡蠣礁交叉出現在同一潮間帶上,對於研究福建東南沿海地區第四紀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以及地殼運動、海陸變遷、海平面變化,提供了材料,亦為探索台灣海峽西岸的古生態、古地理和古氣候提供豐富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意義。
②美學價值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擁有多種類型的海岸景觀,主要有沙質海灣,基岩海岸、紅土海岸、沙丘海岸和沙壩等;公園海岸曲折多變,弧形海灣與岬角相間。
③ 科普價值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不同生態的陸生古油杉林與海生古牡蠣礁交叉出現在同一潮間帶上,是向公眾解釋海陸變遷形象生動的實例。沿海基岩海岸普遍發育的海蝕崖、海蝕柱、海蝕穴、海蝕平台等海蝕遺蹟,沿海發育的天然濱岸沙堤,紅土海岸等古海岸線地貌與沉積標誌,是引導公眾認識海岸地貌的教科書式實例。 [2]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交通線路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交通

●外部交通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①公路
晉江市已形成以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快速通道為骨架的“二縱八橫一環”(二縱:紫英快速通道、省道308線;八橫:G324線、福廈高速公路、大深公路、X303線、X319、X318線、X325線、X321;一環:沿海大通道)的快速公路幹線網。對外可連接高速公路(瀋海高速、泉三高速)、國道(G324)、省道(S308、S201)以及大深線、泉三高速公路輔道。
②水路
晉江市境內有深滬灣和圍頭灣兩個港區,為國家級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擁有圍頭10萬噸深水泊位、深滬5萬噸深水泊位、東石2500噸級散雜貨碼頭等。
●內部交通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內有連通衙口休閒慢行綠道,長度4.8千米,為瀝青混凝土路及磚鋪步行道。有連通深滬濱海休閒慢行綠道,長度4.8千米,為磚鋪步行道。有連通石圳-南江濱海休閒慢行綠道,長度8.3千米,為瀝青混凝土路、磚鋪棧道。有溜江科考步道,長度716米,為石鋪道。有東海灣江南石帆科考步道,長度366米,為石鋪道。 [2]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線路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①深滬灣地質考察路線(衙口濱海休閒慢行綠道-深滬濱海休閒慢行綠道)
施琅紀念館(人文歷史景觀)→衙口濱海休閒度假旅遊區(濱海沙灘、紅土海岸、風積沙丘)→深林宮(人文景觀)→地質博物館、地質博覽園(地學科普)→鎮海宮(人文景觀)。
②圍頭灣之陸路地質考察路線(石圳-南江濱海休閒慢行綠道)
石圳變質岩帶(變質岩、海蝕地貌)→石圳村至南江村(農漁體驗、自行車運動休閒、古厝建築風貌、人文歷史景觀)→里亞斯型海岸地貌(地質遺蹟景觀)→LNG電廠、金井風電場(工業觀光)。
③ 圍頭灣之水路地質考察線路
向南:觀察圍頭灣裏亞斯海岸地貌(地質遺蹟景觀)→眺望金門島(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景觀)。
向北:觀察石圳變質岩帶(地質遺蹟景觀)→里亞斯海岸地貌(地質遺蹟景觀)→LNG電廠(工業景觀)→金井風電田(工業景觀)。
④ 圍頭灣之金沙灣、東海灣地質考察線路
圍頭八二三戰地公園、毓秀樓、達屋樓(歷史人文景觀)→火船頭、圍頭角(地質遺蹟景觀)→金沙灣、東海灣天然浴場(運動休閒度假)→塘東沙壩、月亮灣(地質遺蹟景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