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經修復術

鎖定
神經修復術(neurorestorative procedure)是神經修復類手術的簡稱,是神經修復學綜合治療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神經系統功能恢復的重要治療手段;在原有神經解剖和功能基礎上,促進被破壞或受損害神經再生修補和重塑、重建神經解剖投射通路和環路、調控和改善神經信號傳導、最終實現神經功能修復。神經修復術主要包括顯微神經對接縫合術、自體或異體組織和(或)細胞移植術、組織工程相關生物材料植入術、電磁刺激器植入術、藥物局部微量緩釋器(泵)植入術等。按照治療對象分為周圍神經修復術和中樞神經修復術。
中文名
神經修復術
外文名
neurorestorative procedure
方    式
組織/細胞移植術

神經修復術細胞移植

主要用於脊髓損傷顱腦損傷腦性癱瘓肌萎縮側索硬化、腦卒中、多發性硬化共濟失調、痴呆、帕金森病以及舞蹈病等的臨牀治療。
(1) 細胞移植治療機制
神經元 神經元
① 提供新神經元,補充缺失,成為上下神經元信號傳遞的中轉站。參與軸突再生和髓鞘化,從結構上修復神經組織損傷,使受損神經通路得以再通;② 移植細胞通過自身分泌以及促進周圍神經細胞分泌提供多種神經營養因子細胞因子等改善損傷區微環境,支持受損或即將凋亡宿主神經元的存活和功能恢復;③ 外源性移植幹/祖細胞促進內源性神經前體細胞自身激活,通過增殖、遷移、分化、建立新突觸聯絡,促進病變神經組織自我修復;④ 移植幹/祖細胞體外分化的神經細胞,與宿主細胞形成部分有功能突觸聯繫;⑤ 填充損傷區,抑制瘢痕組織和膠質細胞過度增生。
(2) 臨牀使用的組織/細胞類型
理想移植細胞一般應具備以下特點:① 易獲得性;② 易於體外培養,能大量增殖;③ 能定向分化為具有正常功能的神經元和(或)膠質細胞,或者本身即來源於神經系統;④ 免疫耐受,免疫原性低;⑤ 移植後能長期存活,對受體無害,並可與受體整合而發揮作用;⑥ 特性穩定,連續傳代和凍存後仍具有分化、增殖潛能;⑦ 能作為基因治療載體,轉染和長期表達外源性基因。已開展臨牀研究並提示有應用前景的組織/細胞有:胚腦組織、胚胎來源或自體來源的神經幹/祖細胞、神經前體細胞、中腦腹側神經元、脊髓細胞、嗅鞘細胞骨髓基質細胞、臍帶血間充質細胞、施旺細胞巨噬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頸動脈體球細胞、交感神經節神經元;異種移植物如豬中腦腹側神經元、牛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造血幹/祖細胞等。
(3) 移植途徑
使用途徑包括腦內(腦實質或腦室)和脊髓內移植、鞘內植入以及靜脈或動脈輸注等。
① 損傷靶點途徑:即將移植細胞通過移植針直接送入靶點(病灶、病灶周圍、神經網絡修復關鍵點)。優點:被移植細胞可直接到達靶點從而提高局部的濃度,還可多靶點移植增強移植效果;缺點:局部腦組織、脊髓組織易受損,且多靶點移植時損傷更重。
② 血液途徑:包括靜脈途徑和動脈途徑。前者是通過靜脈注入移植細胞,此方法簡單易行,可使移植細胞分佈在更大的範圍,同時又可避免侵襲損傷,但是局部組織細胞含量較低。動脈途徑即通過動脈的各級分支有選擇地將所移植的細胞植入相應部位,可提高局部組織的移植細胞濃度,又避免了對腦、脊髓組織的損傷,但技術條件要求較高。優點:移植細胞數多,併發症少;缺點:受血液內成分及體內代謝因素影響較大,還受血腦屏障的影響。
③ 腦脊液途徑:即將移植的細胞植入腦室系統或蛛網膜下腔而發揮治療作用。細胞通過腦脊液運輸,貼附在受傷處軟膜的表面,除了可能滲入神經根外,還可能廣泛滲入腦組織

神經修復術電刺激器

主要用於運動障礙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精神障礙疾病(如抽動穢語症,強迫症,抑鬱症)、頑固性疼痛、癲癇、持續性植物狀態等疾病的治療,效果肯定。根據刺激部位不同,分為深部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腦皮層刺激術(cerebral cortex stimulation, CCS)、脊髓刺激術(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周圍神經刺激術(peripheral never stimulation, PNS)等,每項技術又包括電極植入和脈衝發生器植入兩部分。

神經修復術藥物局部

微量泵的植入緩釋持續給藥(drug delivery systems,DDS)是通過將藥物緩釋系統植入椎管內或腦內來治療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頑固性痙攣症、癌痛等疾病。例如巴氯芬泵植入手術是通過藥泵將小劑量巴氯芬緩慢持續注入脊髓蛛網膜下腔,可持久而有效地治療嚴重痙攣狀態。GDNF(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局部治療是微量泵腦內緩釋給藥的代表。GDNF是神經營養因子家族中從基礎過渡到臨牀的第一個生物製劑。

神經修復術組織工程

生物材料主要作為神經軸突生長的導向結構,可根據修復組織情況任意塑性、可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活體組織等優點,理想生物材料支架應具備以下條件:良好生物相容性,在植入體內時,其本身及降解產物都應對機體無毒副作用,不會導致機體炎症反應,引起宿主的移植排斥反應;高孔隙率,同時又要具備一定的機械強度,這樣既有利於細胞的植入、貼附,又有利於細胞營養成分滲入和細胞代謝產物排出,也為再生軸突穿越損傷組織提供通道;可塑性,可被方便塑型成各種形狀,在植入體內後一定時間內仍可保持其形狀;生物可降解性,降解速率可根據不同組織細胞再生速度進行調整;表面化學特性和表面微結構有利於維持細胞表型、粘附和增殖,誘導組織再生。
可用於神經修復方面的生物材料大致分為5類:天然生物材料:藻酸鹽水凝膠、I型膠原等;可降解高分子合成材料:聚乳酸、聚乙烯乙二醇等;可降解材料複合物:聚β-聚羥基丁酸鹽與藻酸鹽水凝膠複合物等;人工合成不可降解生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非降解材料複合物導管,主要是以丙烯酸聚合物或PNA/PVC的共聚物製成的導管。
中國骨與關節研究所表示: [1]  作為一種生物療法,彌補了傳統治療手段治標不治本的弊端,細胞可以不斷增殖分化成新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促進脊髓神經突觸的再生,恢復脊髓神經功能的完整性,真正做到了從病灶上治療疾病,使患者的各項功能障礙可以得到明顯改善,治療效果顯著。
參考資料